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清代天津商业城市的形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城市起源于军事,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的清王朝时才演变为商业都会。天津是如何由军事城堡发展为商业城市的呢?早在汉代就曾在天津附近开凿运河,隋朝也修建过运河,这对天津早期的航运起了促进作用。唐代海运军粮,对这一地区同样发生过积极影响。然而,海浸使天津地区在元代以前仍是滨海荒旷斥卤之地。天津作为战略要地和南北漕粮通道的事实,以及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当是天津城市形成、发展,以至最终成为全国著名大都会的契机。宋朝时,天津只不过是宋辽双方的前沿阵地,并无建置。金朝建立后,于贞祐二年(1214年)左右设置了直沽寨,派兵驻守,是为天津建置之始。到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元政府在直沽设置了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司,延祐三年(1316年)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海津镇不过是一个比前有所扩大的军事据点。它的出现却对这一地区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明一代,江南漕粮输往北方,其运输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洪武时期海运,永乐前期海陆兼运,永乐中期以后,运法又有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明代漕运方式不断更替的原因何在,诸种运法产生的过程及其实行的后果,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舛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关女性读者与章回小说之兴起的考察,明显来自西方小说理论的影响.其实,有多少女性接受小说,如何接受,并不只是社会文化消费景观自然的变迁,而是与宋明以来、尤其是明中叶的教育世俗化运动密切相关.明初,朱元璋等人即积极将原有女教思想纳入礼乐系统,加以制度化,女教遂成为当时官方新朱学的重要一环.成弘以来官方女教渐次衰微,在野士大夫纷纷以推行女教为已任,或重教化,或重性情,其间复古与新变的争执至嘉靖万历初日趋明朗,章回小说正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一方面,重女教者鼓吹假通俗读物以教化女性,这一思潮直接影响了章回小说的兴起;另一方面,重性灵者鼓吹女性的才学,其结果却是大量女性首先折入诗文词曲的创作,她们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只能是间接而曲折的.可以说,最终影响章回小说兴盛的,仍然是期待视野中的女性读者,是编撰者眼中的女性姿态最终构成了章回小说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吴滔 《浙江社会科学》2020,(7):124-135+161
河道封冻对水上运输的影响由来已久。进入明代,自然河冻与漕运制度产生了更为紧密的关联。在永乐北迁后的漕运压力之下,政府在舒民困与增运量之间只能选择前者,长运法取代支运法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长运不必中途搬卸,也无须频繁更换船只,虽可显著增加运输效率,但也给本就十分脆弱的漕运体制以巨大考验。由于运输周期延长,避免冻阻的有效机制不再发挥作用,明中后期的漕运一直被冻阻的阴影所笼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变通处置冻阻的办法反而促成冻阻的进一步扩大,加上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刻意牵制,深刻影响着国家供应体制。  相似文献   

7.
(一)有关湖南人才的历史状况,清代著名学者皮锡瑞曾作了这样的估价:“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如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至元欧阳元功,明刘三吾、刘大夏、李东阳、杨嗣昌诸人,始盛。”[1]皮氏之说虽不全面,如两宋时期湖南就出现了像周敦颐及吴猎等岳麓巨子,见于史传的也大有人在,中进士者有179人[2],但大体上反映出湖南人才开始盛于明代的发展脉络。林增平先生在《近代湖湘文化试探》中指出:经过元末明初的扰乱,“湖南人口锐减,几至一室九空,经济顿形衰败。于是,明洪武年间起…  相似文献   

8.
明代天津人口与城市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天津是一个军事城市 ,军队移民是这个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 ,同时 ,由于天津经济地理位置之优越 ,非军队移民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明代的天津人口 ,特别是军队人口 ,由于广泛地、大量地参与各项经济活动 ,使他们的军人身份在发生变化。天津人口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 ,促使天津逐渐从一个军事城市向经济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9.
孙爱霞 《理论界》2010,(7):152-154
明代天津文学有两股创作力量,即流寓文人与本土作家。明洪武至嘉靖,天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流寓文人,他们的作品或描摹津门风光,或抒一时一地之感怀,文学样式涉及诗、文两种。嘉靖至明末,天津本土作家开始出现,并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成就集中于诗歌。由流寓文人、本土作家的创作可知,明代天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主流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明中后叶,传奇剧坛兴起了为负心书生开脱罪名的翻案剧,究其原因,可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统治者对演剧内容的禁限;明中叶以来哲学思潮的影响;创作主体与接受客体的审美倾向;传奇体制的内在要求,这四个方面是相关联的、共同影响促成了明翻案剧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朝,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寇”猖獗一时,倭患产生于动乱的日本,由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组织、支持境内的浪人武士、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到中国沿海地区劫掠。由于明代中后期政治上日益腐败,贪污之风盛行,武备废弛,对外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以及西方殖民者的参与和日本国内的战乱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从而形成了嘉靖朝的倭患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明嘉靖朝倭患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对明代倭寇成因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了解与认识,正确地看待倭患问题,并且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2.
明代空疏学风的形成与发展,既是明代程朱理学的僵化衰落的产物,也是明代心学兴衰演变的结果.求实思潮兴起的社会根源在于明朝政治衰败动乱和明朝中后期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明代求实学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明代求实思潮兴起的学术根源主要来自于对宋明理学批判、心学对求实学风的影响、明代中叶复古运动对求实之风的推动、受到宋元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近三百年历史中,不论官方还是私家均注重对宋代历史的研究.明代的宋史研究始自明初,延至明末而热情不减,在同期旧史研究中,是一种突显的史学现象.探寻其学术背景,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由正统观而引发的旧史重修活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色,明人为明正统而重修《宋史》;其次,明人不满元修《宋史》之芜杂讹缺,为求真求实而进行宋史研究;第三,时代思潮的演进促使明代的宋史研究,由秉承程朱道统致力于考述程朱理学世系而走向经世致用,使宋史研究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开,迎来了宋史研究的繁盛.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空疏学风弥漫的大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态度鲜明地反对不良学风,提倡实学。在求实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学者一改空谈义理、束书不观的积习,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读书博闻、考证求实上来。由此汉学复兴,考据学渐成气候,并取得不小的成就。明代考据之风是对宋学内部考证求实风气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直接或间接的启迪和影响了清初和乾嘉的考据学,在唐宋以来考据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与古代漕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东西漕运的樞紐黄河中游的三門峽为古代东西漕粮轉輸必經的要道(圖一)。从秦始皇統一六国时起,这条运道即已發揮了作用。①其后虽也有若干次中止的时期,但作为主要的运輸力量,却一直維持到唐朝的末年。就是在北宋时对于这方面也还有所致力。②北宋以后,这里就漠漠无聞,不为人們所重視。所謂漕运,主要是指由关东各地轉輸粟米接济关中的需要。当然,也有一些时期关中的粮食曾經沿河而下,运到中原,不过那究竞是无关大旨,不居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晏与唐代漕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漕运是中国封建王朝利用水路调运粮食供给官军食用、兼以调剂民生的一种专门运输制度。对于保证封建王朝的基本需要,维持其统治,有着不容忽视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对唐政府来说,漕运更为命脉所系,向被视为理财的重要环节。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竭尽心力改革漕运制度,被誉为历代理财家中的矫矫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明中叶以来,弥漫在学术界的空疏浮泛的学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着渐进式的变化,针对心学的清谈误国,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经世致用,转而把研究的注意力倾注到以拯弊救亡为目的的有关时务问题和有用之学的研究上,于是出现了当代军事斗争史、外国史地、边疆史地研究、经世文编纂和可施于用的科学技术研究的热潮。由此开启了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人倡导的经世致用学风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欧孟宏  刘阳 《船山学刊》2009,(2):179-182
昆曲的兴起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时尚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结社交游、兴办家乐、追逐豪华服饰等时尚之风对于昆曲的创作和理论建构、昆曲的传播与表演艺术以及昆剧戏衣的定型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引领当时社会时尚的文人士大夫自然就成为了推动昆曲勃兴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私人捐田助学由来已久,入明之后尤为盛行,它是古代兴学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一、郡县学之盛所引发出的突出问题明代的学校有二:一日国学(即国子监),一曰府、州、县学(亦称“郡县之学”)。对于这两种学校,明朝统治者无论是在统一全国以前的干戈百战之中,还是在皇朝建立以后的承业治国之时,都是颇为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五代时期北方边防与漕运关系密切。各王朝有各自的特色。漕运活动根据边防重心的变化,以重东轻西为特色。五代前期漕运对东北地区的边防发挥了很大支持作用,五代后期在利用漕运支持边防的有关措施的具体实施中,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战略变化。这些变化对后来宋代军事史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对这些现象及其所反映的规律性予以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