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现在的教学中大多教师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成绩的追求,从而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丈化的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在课堂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发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冰 《浙江学刊》2005,(5):198-20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照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三大实现路径,印:公民现代政治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先导;市场经济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民主制度建设和村民自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制度保证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66年“文革”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大致说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经历了三个阶段: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主义、柏拉图和基督教的理性主义以及目前向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回归.参照西方的坐标,可以说,中国的人文主义传统一直具有某种自然主义的特征.不论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还是中国的人文主义传统,目前的首要问题都是如何帮助人类社会走出理性主义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之中,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是其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当今中国社会公平理想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核心价值内核,也有传统社会公平思想观念的"遗存".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提升和转化,要以传统伦理价值为底蕴和支撑,实现对传统社会公平文化心理的接续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赵源  傅小龙 《社科纵横》2012,27(12):126-127
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其长处.本文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不同人群的影响,来分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1,13(5):81-87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茅盾传统作了概括其一是积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二是气势阔大的创作"史诗"传统;其三是注重社会分析的"理性化"叙事传统.并对这种传统的孕育、确立、发展过程及其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借鉴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邵亚伟 《社科纵横》2008,23(6):11-14
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如今又开始倡导"和谐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外传统文化精髓的凝结.探讨传统文化资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理解和谐、体会和谐、构建和谐、共享和谐的根本所在.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中来论证传统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文冰 《浙江学刊》2004,(6):187-18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照中国政治现代化目标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在发展逻辑,提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三大目标定位,即:从臣民政治文化走向公民政治文化;从民本的政治文化走向民主的政治文化;从伦理型的主德、人治政治文化走向以法为本、德法兼治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和"的思想是中国历代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悟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精神,发扬光大传统哲学之"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建设和谐文化,对民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和"思想的价值,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艳 《社科纵横》2008,23(2):132-133
民族性的即是世界性的.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应抛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应在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继承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涵.开放地借鉴外来文化和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这样,创作出来的动画美术设计才能兼具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这也是动画美术设计能够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必须进行当代构建.这种构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狭隘的血缘而缺少普遍性展开公共伦理的构建;其二,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外在的律法而具有强制性展开德性伦理的构建;其三,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形式的义务而忽略人文性展开情感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语境,本文重新反省了近代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文化传统的蝉脱与嬗变,以及隐含在这一脱变过程中的中国现代性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导并论证了这样一个基本学术判断:即近世中国企图脱出传统道德文化的自由与保守之两分,表明了"传统之后"的中国道德文化陷入了摆脱传统与持守传统的两难纠结,而最终的结果看似已然超乎"传统之外",实则仍然在"传统之中",只不过社会主义新道德以革命性变革的方式,在近代百年的"诸神论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中国的主流道德文化。然而,她并非超脱于"传统之外"的纯粹异物,而是且只能是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性的新的延展,仍然是漫长、深厚、连贯的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的"变体链"。  相似文献   

15.
中西伦理学的歧异与会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再林 《浙江学刊》2004,(3):133-137
如果说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是一种认知主义的伦理学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则是一种准舍勒式的直觉主义的伦理学.前者是从认知导出伦理,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的对立;而后者的主旨则坚持伦理直接源于人先验的伦理情感,使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得以统一.其实,无论是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还是西方传统的伦理学,它们都可看作是从不同层面对人类伦理学本质所作出的解答,故人类伦理学的最终答案,不是在二者之间的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应体现二者的互补并举之中.  相似文献   

16.
赵瑞雪 《社科纵横》2008,23(5):121-122
厘清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问题是建构中国现代伦理的关键.在这篇论文中,笔者拟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比较分析,从传统伦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角度来思考和阐释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向度问题,以期对我国转型期的伦理建设提供-点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种和谐文化.不应是一种话语的独白,而应是不同话语的对话.迥异于西方传统文化"自然向人的生成"之独白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恰恰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相互文饰而包含着丰富的对话思想.具体来说,中国古代"文化"概念源于对身体的文饰,这种文饰意味着对话,而由身体出发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儒道阴阳互补思想则是对对话意蕴的最佳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意蕴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剧场在旅游、文化市场中的悄然兴起,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重又注入了一份淡忘已久的热情。虽有人认为是传统艺术欣赏群体减少的原因,但当你也身临其境,望着人们喝着大碗茶,手按桌几,耳边是有板有眼的戏曲唱段时,那份怡然自得,却着实地把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者展现无疑。传统剧场的出现有其偶然,但更多的是欣赏中国传统戏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技繁荣,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是科技史上有名的“李约瑟难题”.不同于专家学者多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等多维视角关注和研究“李约瑟难题”,文章转换角度,尝试从思维模式视角探讨“李约瑟难题”出现的原因.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演绎、轻归纳,重实用、轻理论,重伦理、轻真理等工匠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衰退和落后.要想促进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理论研究、重视演绎推理和数学的方法论的作用,探索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公共权力的科学运行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受到传统政治文化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从权力的官僚化、伦理政治化和民本的虚位性的视角,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公共权力制约的内在联系,对传统中国社会公共权力制约的现代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