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蒙的《一嚏千娇》和《球星奇遇记》是两部典型的元小说 ,它们代表着王蒙在小说创作上的自觉 ,标志着作者一种理性的、宽容的相对主义文学观的形成。从元小说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王蒙的元小说创作不仅标志着当代小说创作的自觉 ,而且 ,王蒙的小说创作以个体的形式重演了小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解读王蒙小说叙事要掌握一个花--青春无悔、季节的献祭-青春怀旧,是王蒙小说"青春物语"三部曲.生活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思考在庙堂和民间的夹缝之间,决定了王蒙创作的内在冲突性.从献祭性的共性叙事到消费性的个性叙事,"多变"视角使王蒙小说叙事别具创新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徐仲佳 《齐鲁学刊》2008,17(1):153-156
王蒙1990年代的"季节"系列小说以一个历史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共和国的历史。这个系列作品虽然有意识地回避对诸如新中国的成立、镇反、反右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将叙事焦点集中在一些个人生活中的爱情经历和喜怒哀乐上面,但这些小说依然无法摆脱王蒙小说惯常的政治化倾向。因此,这些小说有意无意地呈现出强制性权力支配下的性权力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4.
再论王蒙笔下的新疆兄弟民族人物群像夏冠洲我在题为《命运长河中搏击、浮沉的人们》(见《西域研究》1994年第4期)一文中.曾对王蒙以新疆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中的一系列新疆兄弟民族人物形象,作了一些粗浅分析。其实,王蒙在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远不止前文提...  相似文献   

5.
对王蒙小说的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研究表明,从塑造典型人物和创造典型意境,捕捉典型情绪这两个角度来评价王蒙的小说,是不完全的。研究王蒙小说以讽刺和幽献的独特形式巧妙地剪取典型世相来估量王蒙小说的总体成就,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详考王蒙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历史,就会发现,王蒙对他的讽刺幽默体小说的  相似文献   

6.
<正> 自从茹志鹃写了《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发表《布礼》、《蝴蝶》、《春之声》等小说以来,大批中青年作家纷纷打破传统的故事体小说的结构方法,竞用新法。有些论者也提出要打破原有的小说概念,主张小说可以“非情节化”、“非典型形象化”。这些是属于小说文体范畴的问题,本文打算从文体流变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季节系列"小说是王蒙对建国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际遇、生命历程、历史意义的一次总结。他以亲历者的身份,经过多年的思索、沉淀,完成了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次自我反思。"季节系列"小说对于历史的认知与体认不同于"伤痕"、"反思"文学的既定模式,王蒙不再将注意力放在历史现象的描摹与再现上,而是力求透过现象追问其背后的内在因缘,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因弥合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缝隙而成功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与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王蒙的新作《闷与狂》采用了"反小说"的写法,由此导致了读者对作品文体认知的困难,呈现出一种文体上的"朦胧"。同时,作品也将王蒙式叙事语言推向了极致,陷入一种修辞上的狂欢。这种带有强烈实验色彩的文本是立足于未来的,其探索精神值得肯定,在当下则可能造成一种接受障碍。  相似文献   

9.
幽默是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之一.本文试把王蒙幽默体小说划分为三类,即具有东方特色的黑色幽默,饱含人情味的温情幽默和具有讽刺意味的辛辣幽默.形成王蒙幽默风格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作家个人的性格因素、政治风云变幻、少数民族生活以及美国当代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标点符号用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文史哲》2004,(5):76-82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表现了作者一贯的语言狂欢特征,其中标点符号的独特用法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使小说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美,创造了标点符号与小说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些小说里,标点符号不仅是断句的标志,而且使语句更传神,有时甚至跃居于文字之上,形成一个又一个以某个标点符号为中心的语流。标点符号一方面贴切地帮助语句精确地表达意义,另一方面又给语言增添了立体感,某些章节由于标点符号的出色运用而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使无声的阅读有了朗诵的效果。小说中一排排惊叹号使得语言高潮迭起,激情澎湃,无数的问号造成一种凝重、深沉的气氛,表现出作品的理性色彩,若干省略号的独特用法使小说庞杂的内容得以删减,疯长的语言得到控制。与其说王蒙特殊的小说题材和语言风格决定了标点符号的运用特点,不如说是那些具有强调意义的标点符号遇上了一位善于制造语言强烈色彩和夸张效果的作家,王蒙使小说文字与标点符号相得益彰,标点不再游离于句子之外,标点符号不仅是语言形式上醒目的符号,也是内容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城市系列"描写了都市街巷里弄的世俗生活.本文阐释了其作品中城市女性形象的精神内蕴追求世俗的优胜与注重实利.从而确立出王安忆笔下城市女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方式的代言人;市民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2.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13.
陶绍清 《兰州学刊》2009,(1):120-121
日本京都大学现藏和刻明万历间许自昌校《王昌龄诗集》本,是以现存明本为底本,以《唐诗品汇》等明本参校,并予以辑补部分佚诗而成。数量上多于明当代本,而体例又迥异于《全唐诗》王昌龄集。从版本学上来看,此本可以作为通行明本向《全唐诗》本的过渡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儒、佛、玄等思想背景论证唐代诗人王维在亦官亦隐、无可无不可的处世哲学背后 ,所恪守的仍然是封建时代的君臣大义和济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北宋诗人王令的诗歌气势雄阔,别具一格。"奇峭"是其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文章从好想象、重比喻夸张和熔铸新词三个方面对"奇峭"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奇峭"诗风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昌切 《社会科学》2006,(9):176-183
"80后"的另类写作与他们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脱节的.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语文背景构成一方面体现了对成人写作的师承,即对鲁迅、钱钟书、博尔赫斯和王小波、王朔等,以及对武侠小说、动漫、"下半身"写作等的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一方面体现了对成人社会规定的大胆反叛,即对中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中学教育体制自觉与激烈的反抗和批判.他们在作品中尽情释放被压抑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李简 《殷都学刊》2002,(2):74-79
本文对王国维戏曲论著中的“戏剧”、“戏曲”两个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王国维笔下的“戏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括成熟的戏剧和多种与舞台有关的演出形式。“戏曲”一词则或指真戏剧 ,或指戏中之曲 ,但主要用来指称真戏剧 ,即代言体的、包括歌舞、动作、故事诸因素的成熟戏剧 ,并非对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通称 ,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戏曲”含义不同 ;且这一用法可能受到日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良知说内在地包含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这两大核心思想.良知不是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中的"主体性"的"自我立法".它是德性的切身化与世界的境域化的交融合一,是生活"之中"显发出来的生活之"道"、生命之"道".  相似文献   

19.
1935年8月1日,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了<八一宣言>,倡议国内各党各派捐弃前嫌、一致抗日,呼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举赢得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引发了全国性的救亡热潮.中共理论家陈伯达等人借此发动了"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以抗日救国为其表、以传播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里.陈伯达们适时地借助救亡大潮,掀起"左翼"思潮,而"左翼"思潮又与救亡大潮融为一体.大量的青年知识者怀着救亡图存的目的选择了共产党,这对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新中国的最终建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承贵 《河北学刊》2007,27(5):26-33
王国维"建构‘中国哲学’"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初创"中国哲学"的系统、厘定"中国哲学"的性质、开掘"中国哲学"的价值、谋划"中国哲学"的规范。王国维建构"中国哲学"的工作及所表现出的诸多主张和观点,不仅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对于理解、解决当今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中国有无哲学"、"中国哲学研究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如何促进中国哲学发达"等问题,都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