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西南财经大学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从紧急救援阶段社工扮演支持者(主要是人力支持)、资源整合者的角色,联络、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抗震救灾,到安置阶段针对灾区学生和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悲伤辅导、情绪安抚等服务,到灾后重建阶段在绵竹与北川开展心理援助为主的社工服务,再到在北川任家坪开展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的社会工作,回顾三年来走过的路,既充实又艰辛,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5月20日,我们组织社工先遣队到灾区现场去,发现当地确实非常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我主要有三个体会。 一是从社工的视角来讲,我们到底从何时介入。目前救灾工作由紧急救援阶段向漫长的灾后重建阶段转变。我们去灾区时看到的都是一些临时的安置点,接下来会是一种简易的房屋,会存在几年的时间,第三阶段就是永久性的重建家园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27日,由民政部组织的赴四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开赴四川。这支专业社工队伍肩负着了解、评估灾民需求,找准社会工作在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切入点,以及为灾民提供专业服务的重任。在6天的时间里,本刊记者跟随社工服务队,先后前往彭州、都江堰等灾区一线,以及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等灾民安置点进行调研、评估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两年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时限即将到达,按照重大灾害重建的一般规律,灾害发生后2-3年为救援和早期重建阶段,之后的5-8年将进入到长期生计发展阶段.地震灾区贫困村的灾后重建在完成了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等主要重建任务后,早期重建阶段的核心目标基本实现,接下来即将跨入长远生计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国陆续经历了多起地震灾害,每次地震发生后,笔者都会作为爱德基金会代表深入到受影响最严重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等工作.作为几次灾难救助的亲历者,在紧急救援过程中,我目睹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也发现了民间公益组织和政府都应当反思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至今,北师大一港大剑南社区服务中心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剑南镇开展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已有近三个年头。在2010年7月之前,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于非常态社工服务,即为灾后重建临时安置阶段(板房区)的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各类社区活动、弱势群体个案、社区组织发育、基层干部赋能、社区领袖赋能等。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区目前正由过渡安置阶段迈向永久安置和复原阶段,儿童友好家园也面临由紧急状态下的保护设施向常态化的服务转型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安家》2008,(7):103
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颁布,意味着抗震救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完成地震灾害初期生命的拯救和临时安置后,我们应该冷静地坐下来,认真思考灾区人民的家园重建工作.5月底,我们曾赴四川灾区数次探望,就其中绵阳市震后重建问题多次探讨.我们认为,震后重建规划因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前,迫切需要为安置阶段的基层政府治理搭一个新架子,它要起到整合灾区所必需的各类社会、经济、文化功能、有效配置各类资源的作用,这个新架子可以称为“社区重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心理援助和社会体系重建也随之进入了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迎来了进入灾区的重要时刻。全国各地,多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先后多次进入灾区,完成他们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成立于2008年6月中旬,当时抗震救灾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安置服务、情绪安抚、资源协调、赈灾救助等。深圳将国际先进的社工理念和探索带入深圳对口支援的甘肃陇南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吸取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事件的教训,首创了“前线社工站,后方慈善会,互助合作,资源整合,同时寻找社工专业介入的契机”的救灾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安置社区按其功能及存在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为安置受灾群众而紧急搭建的安置社区.这种安置社区一般具有依托公共设施而建、帐篷安置、临时性等特征,因而笔者将之称为临时性安置社区.另一种是在救灾工作完成后,为了完成灾后重建而设置的一种安置社区.一般而言,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需要2~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博客记     
对汶川地震的关注仍将持续。6月8日,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6月中旬,灾区一些村寨出现险情;次生灾害的威胁,使灾区群众避险安置大转移刻不容缓。也许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会很长,但重建不是回归,应当是建设更好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11月,地处西南边陲乌蒙高寒山区的云南鲁甸就已嗅到了初盒的味道,从昭通通往鲁甸灾区的公路崎岖蜿蜒.雄伟高耸的大山,绿色的盛装已经被撕得衣衫褴褛,一块块赤裸的山体,犹如胎记,向四面八方展示着“8.03”地震的破坏力.9月5日,首次由民政部组建的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队,分别从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启程驰援灾区,开启了协助灾区恢复重建社会系统的征程.三个多月已经过去,记者赴鲁旬地震灾区,近距离感受了社工在灾区社会功能恢复与重建中的角色与作为.  相似文献   

15.
汶川5&#183;12大地震灾害造成破坏之烈、波及地域之广,为近百年来所罕见。其中,重灾区达10万平方公里,包括绵阳、德阳、阿坝、广元等6个市州,88个县、区和1204个乡镇,涉及2700多万人。随着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后重建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汶川灾区的恢复与重建该从何处着手?灾区的生态环境如何修复和改善?请看环境专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和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于2008年在绵竹市汉旺镇建立了汉旺社工站,主要针对灾区的残障人士、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各项社工服务,链接外部资源推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能力与质量的提高,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管理能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推动灾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受灾群众集中居住的安置社区,是灾后社会重建的基础场域,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的主要空间.为了把握安置社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整体上梳理安置社区的特点,为评估安置社区需求建立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 安置社区的主体是受灾群众,这是无人置疑的,也是很多人不屑思考的事实.但问题在于,受灾群众作为社区主体,可能带来怎样的社区发展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受灾群众进行分析.由于灾难的突发性,受灾群众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进入安置社区的,政府也是在有储备性准备而无现实准备的情况下开展灾后安置工作的,在紧急救援后安置受灾群众是临时或过渡性安置.  相似文献   

18.
二是摸清需求。摸清灾区群众需求是确保外部社会工作力量有效介入灾区服务的前提。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立即联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北京大学等高校赶赴灾区,深入了解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四川省民政厅与西南财经大学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灾区民政工作和群众需求开展问卷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灾难频发激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善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给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不过,社会力量之巨大与活动无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带着观光的心态进入灾区"、"灾难成为志愿者狂欢的舞台"、"在灾难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等不和谐音符也偶尔出现.之所以如此,正是社会公益力量在激情服务后未能有效回归到以受灾群众为本与可持续服务的理性状态. 我作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理县坚守了两年半时间,又于今年4月赴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计、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工长期与社区民众同行,分别在映秀张家坪村发育了"映秀母亲"客栈小组和草坡乡金波村的民宿小组,以推动社区关系的重建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本文将着重以金波村民宿项目为案例,介绍绿耕在灾后社区生计重建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