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新移民文学”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迁徙至海外的新移民 ,在居住国面临着一种复杂的文化背景 ,自身的文化身份也变得独特而尴尬 ,他们正以一种尴尬的“边缘性”在不同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着。“新移民文学”文本为之画出了逼真的图景 ,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全面的归纳与梳理 ,并对其蕴藏的文化意义作较为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使新移民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形象.新移民文学一方面通过对"刻板化形象"的解构与"世界公民"形象的重构来摆脱"东方主义"话语的束缚,另一方面则通过对"根"意识的追索与终极关怀的探求实现了其自身对主题的超越,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的共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移民文学是孕育文学经典的文化土壤,这从移民文学的边缘化状态、双重人生经验、创作的自由度、双语思维与创作能力等方面得以体现。在追溯新移民文学30年的发展轨迹与恢弘实绩、国际性影响之后,从跨域性传播、时代精神与经典的评价等三方面可以确证新移民文学所蕴含的经典要素。新移民文学经典化面临一些困境,如厚古薄今、重"洋"轻"华"、解构多而建构少。新移民文学的研究现状也不容乐观:研究滞后,队伍薄弱,力量分散。新移民文学的经典化研究,要敢于挑战传统经典观念、走出困境,同代学者要勇做经典化研究的"发现者"与"拓荒人",要集结学术队伍,谋划研究策略、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的观照,是“新移民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特点。本文借助“新移民文学”中的一些代表性文本,具体分析由不同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所导致的从日常生活到爱情、婚姻、性,从人际关系到心理层面等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给新移民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新移民在这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在中西跨文化视域下,以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以及海外华人经历的战争灾难,挖掘被集体记忆遗忘的历史,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以独特视角关注底层、边缘群体,塑造另类英雄的光辉形象;以流散书写隐喻自我身份,凭借全球化视野消解西方霸权,建构身份的合法性。这些作品,突显了写作主体的双重视野,彰显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对话。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文学与新移民文学同处美国的写作背景下,在创作主题、书写侧重、文化认同等方面却各自有其不同的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比较文学角度看,它包含了比较的多重性;从流散写作角度看,它体现了流散的典型性。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海外华人文学及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7.
因殖民现象和移民运动而形成的文化混杂,已经成为后殖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新移民文学作为流散群体的生活折射,势必会对文化混杂进行富有特色的形象思考,陈霆的《漂流北美》、张翎的《尘世》和苏立群的《混血亚当》即是代表。他们的创作,既从多方面展示了文化混杂的意蕴,凸显了他们对文化身份的崭新认识,也表露了他们对于文化关系的重新探索以及对文化权利的平等追求。  相似文献   

8.
新文学发轫期 ,弱者文化心态直接影响了人们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视野和审美趣味 ,也决定了文学的内容和表达生活的方式。这一心态成为现实主义文学迅速发展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冲撞与挣扎--从"新移民文学"文本看中西方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迁徙至海外的新移民在居住国大都面临着一种复杂的文化背景,经历过艰辛的创业过程,"新移民文学"文本为之画出了逼真的图景.论文对"新移民文学"的概念和范围作了界定,并根据新移民普遍经历过的艰难的文化融合过程,从价值观念与语言方面深入分析"新移民文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无论是其身份建构、题材拓展,还是叙事策略、文化视野,都体现了她对中西方文化思想的整合、融会: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灯来探测人的隐秘心理、以移民视角为坐标来观照文化差异、吸取普伊格的同性情谊和奥涅尔的地母形象来拓展人性体验的维度,而中国传统的性善论思想则是其不变的内核,正是这种对多种文化思想资源的吸纳,才使其作品呈现出和同时代的大陆本土文学迥然不同的风貌、神韵.对严歌苓新移民小说思想资源的具体梳理,既有助于我们探寻其创作演变轨迹的内在理路,又能使大陆作家从中获得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文学史上有三个较为突出的创作高峰,一个是六七十年代从台湾出国留学而产生的留学生文学。其中,留学生文学在1970年前后有个明显的转变,而保钓运动是促使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以1970年的保钓运动为界,可将留学生文学分为早期留学生文学和保钓运动影响下的留学生文学。第三个则是改革开放后,在大陆向海外移民这一浪潮下勃兴,至今仍有相当生命力的新移民文学。这三个时段的海外华文文学,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作者身份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新移民作家的抗战叙事常常用大量的史料入文,文本呈现出明显的"史料化"倾向。这种倾向是作家进入历史的一种可能途径和方式,也是新移民作家在跨文化书写语境中吸纳和融合多元文化的表征。其在营造真实的历史叙事质感、造就各具特色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也体现了新移民作家的叙事声音和价值立场。而且,这些史料的运用与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的意义生成也具有内在契合性——它使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更注重开掘个体生命受难和人性拷问的向度,突破了抗战叙事单一的国族话语立场,既呈现出可贵的创新魅力,也为海外华文文学叙事提供了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历来被人们看成是一条硬汉 ,殊不知在某些场合他也是个弱者。本文试图从他的生活经历、他及其作品中男主人公对待人生、女性和事业的态度等方面来揭示出海明威性格的双重性 ,特别是其软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多个案例让媒体和公众开始思考炒作式求助这一社会现象。这些案例引发公众对炒作式求助的质疑,因而,对炒作式求助进行梳理和解读十分必要。从社会流动结构中的弱者概念入手,本文解读了弱者的社会抗争与社会求助方式,指出炒作式求助是弱者的武器,但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表演式抗争,是碎片化底层的一种非典型化求助方式,其效果也不可过于高估。同时,炒作式求助也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因而无法成为常态。因此,在信息权力成为权力之权力的网络信息时代,对炒作式求助抱以宽容和理性的心态,为弱者留出足够的表达空间和通道,以避免激烈的社会情绪的累积和爆发,是整个社会及新闻媒体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移民网络理论"在国内外日益引起重视.其理论假设之一是移民网络具有积累性效应.但福建移民网络在移民潮掀起时迅猛增长的态势,与该假设的根据迥然不同.其假设之二是移民网络是移民长盛不衰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原因.但福建新移民的事实说明,移民网络不能长盛不衰,福建移民网络正在减速,且有停滞的迹象.因为其迁移方式是家族式迁移, 网络的伦理结构是"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6.
<香港文学>选集系列展现了香港文学的成熟之路,见证着香港文学的演变过程,它从作家的构成、文本的想象、叙述的方式、视野的整合等方面拓展着香港文学的发展空间,以其坚持之信念造就的可贵成果来回馈文学,并印证着香港文学的繁荣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作家小说中浓重的文化乡愁大大淡化。淡化的文化乡愁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更为自由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在人性的多元开掘和文化冲突的主题探索中走得更为深入,这正是"新移民作家"带给小说中国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8.
"纽约书写"是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笔下,纽约分别以"梦想"、"天堂"、"地狱"、"熔炉"等形象呈现出来。这些形象的构建,不仅显示了新移民丰富多彩的生存境况和生命体验,同时也展现了新近20余年来新移民文学中"纽约书写"的大致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文学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题材等问题。由于美国华裔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得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备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这一特点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0.
在欧美新移民小说中,除一定规模化的"上海叙事"和"温州叙事"之外,中国东北也成为有特色的文学存在。东北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被书写、开发和再造。创作者从土地和人两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北的地缘风貌。新世纪以来的欧美新移民小说除延续将"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作为基本的艺术维度和美学构思之外,还强化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野性、自由、包容度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