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大规模扩展,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分异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杭州市商品住宅面积、类型和价格分异的讨论,勾勒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透过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动力机制,以便提供一些居住融合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上,调查获取了南通市132个建成居住社区的数据,统计计算各个居住社区得分,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总结南通市居住社区空间分异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的角度,提出个体在居住空间选择中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是从微观角度对居住空间研究中的宏观视角进行的有益补充。居住空间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不仅是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空间选择结果,同时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空间资源相对平等的使用,并进而影响社会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固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对城市空间绩效认识不足,导致居住分异现象愈演愈烈。以城市空间绩效与居住分异的关系为基点,分析了城市用地功能对偶互补、区位红利、边际替代、空间分割、路径依赖等机制对居住分异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边际替代;积极探索智慧城市设施配置;坚持协同规划,发展城郊产业,促进职住平衡等对策,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城市居住空间的构成,即私人居住空间和公共居住空间以及它们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同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居住分化甚至互相隔离的状态,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应以群族融合、混合居住、公众参与为主线的治理对策解决城市分异问题,以期达到人类追求和谐相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地级以上城市GDP值前110强城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并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异较为明显,西部城市的碳排放水平整体上落后于东、中部城市;总体差异值按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单位碳排放提供就业岗位数的顺序递减,地带内差异远远大于地带间差异;常住人口数、能源强度、人均GDP值是影响样本城市整体碳排放量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对碳排放增长的缓解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9.
居住空间分异:结构动力与文化动力的双重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居民阶层化的重要表现,其极端形式表现为贫困区位化.居住空间的分异是各阶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的体现,其形成过程极为复杂.本文拟从空间分异的各种表现出发,用结构--文化的视角分析其形成机制,以便突破空间对人际互动和资源分配所造成的障碍,推进城市住房分配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居民阶层化的重要表现,其极端形式表现为贫困区位化。居住空间的分异是各阶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的体现,其形成过程极为复杂。本文拟从空间分异的各种表现出发,用结构——文化的视角分析其形成机制,以便突破空间对人际互动和资源分配所造成的障碍,推进城市住房分配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循环变化思想是建立在化生说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探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自然哲学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循环变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 ;然后对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与生物进化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认为生物循环变化思想虽有其缺陷 ,但是它仍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清除了某些思想障碍 ,其系统的、整体的观点为现代保持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群体性事件增加凸显了各种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产生的各种矛盾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但我们仍要高度重视它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城市社会安全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分析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制度创新,是促进城市安全与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经济转型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应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国家经济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绅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而审视北方绅士生活空间的则很少。文章以晚清山西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为依据,探讨其日常生活空间和关注的视野。作为一名乡村绅士,他的生活空间主要在其所在县域周围,但是面对社会变革,他关心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解决之后,改革和经济发展才能够进一步进行。从经济整体发展和运行机制角度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发展结构失衡;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建立不完备;在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失业问题严重,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另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巨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主要任务。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社会保障的完善可以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长远来看,完善社会保障可以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可以完善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推进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从而规避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此,完善社保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应对国企改制和市场经济竞争负面影响的一道"安全网",为因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的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由于设立时间短,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足,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流动性大等原因,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在回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制度在运行理念、管理实践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从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存到促进其发展和社会融合的目标转变,完善社会救助立法和提高低保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以及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境治理,经过多方面不断努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法制的原因。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已经有18年的历史。18年来,城乡低保制度对保护中国的贫弱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回顾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对这项制度的优点和缺陷进行评估,就当前城乡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