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梭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述了自然人的自由与平等状态,而人的自我完善的特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态,形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建立了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卢梭强烈批判专制制度和不平等的现状,提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政治方案,他主张通过“公意”,达成“社会契约”,制定法律,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可以像以前一样平等和自由。解读卢梭政治哲学的几个关键词,从而建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阐明卢梭的政治哲学体系。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存在着问题和困境,但是他的观点很有创建且论证中肯,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契约思想的前提假设为自然状态的存在。卢梭的"自然状态"是较为独特的,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些可能性的误导。  相似文献   

4.
卢梭看似矛盾的作品能够提炼出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该框架的中心则定位于卢梭所孜孜以求的伦理生活,而对这种伦理生活的样态进行规定的分别是自然状态、个体自由和历史进程。自然状态为这种伦理生活提供了规范性尺度,个体自由确保了个体拥有进行伦理规划的能动性,而历史进程则将这种规划扩展为关乎人类整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在这诸种规定性之间,卢梭提出了针对人类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的规划,并同时试图将这两重规划统一起来——即便困难重重。同时,卢梭作品也可表露出现代伦理——政治实践特征的某一侧面;而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卢梭的规划既表明了一种现代性的态度,又遭遇了关乎现代性的两难;因此,以卢梭的作品为导向依然可以成为理解现代性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代英法社会契约论递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英法的社会契约论对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三位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论在“自然状态说”、“理性”基础和实践意义方面有着极大的联系和相似,同时由于三位思想家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的社会契约论也有很大的区别,分别从属于三个不同的流派:君权至上说、君主立宪说和民主共和说。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近代英法社会契约论有着清晰的承继脉络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洪琼 《云梦学刊》2013,(5):68-74
根据激情的不同状态,我们可将霍布斯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状态区分为三种:第一自然状态,是“激情的安宁”状态;第二自然状态,是“激情的冲突”状态;国家状态,是“激情的秩序”状态。当然,霍布斯并不是从历史的意义上来谈“自然状态”理论的,而是将政治哲学的基础上溯至人性论,并根据人性论的核心激情学说得出的理论假说,其根本目的在于论证国家状态之外必然是人人相互冲突、相互恐惧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7.
李猛 《学术月刊》2013,(1):63-70
自19世纪起,现代政治思想开始将政治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与亚里士多德将人视为政治的动物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政治历史化的过程中,现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状态"概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布斯理解的"自然状态",是人性在没有政治社会时所处的状态,是一种人无法生活在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处境。普芬多夫在修正霍布斯的概念,提出前文明的自然状态时,开始将人类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过渡理解为一种演进的过程。卢梭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提出批评,将"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分解为原始状态与社会状态两种处境,并将人从自然手中逐渐败坏的社会进程作为分析政治社会的基本路径。这一思想,最终在康德那里,转变为世界公民视野中的普遍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8.
麻莉 《兰州学刊》2007,(2):201-203
卢梭的思想一直因其充满矛盾又发人深思而独具魅力,他的《语言的起源》以探索自然状态时期的语言作为出发点,对纯净透明的声音语言(也译作言语)无限推崇.与之相对,卢梭把文字,即书写符号视作破坏性的物质手段,认为它带来了权力和压迫;但是同时,卢梭承认无论他本人思想的记录还是整个文明的传承都不得不依赖于这种物质手段.论文对卢梭语言哲学中的这一问矛盾尝试着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关系思想中,卢梭的自然状态较少受到关注.本文认为,根据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国家间漠不关心的角色定位可以成为一种典型的类别,而且从现实基础看,这种相互间漠不关心的国际关系现实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对卢梭式无政府状态进行探究.进而,在无政府状态的过渡问题上,本文认为温特的三种文化过渡路线不一定是惟一的,可能存在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其中既有专制主义、极权主义的倾向,又有自由主义的火花,且前者占主导。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的起源问题,卢梭和涂尔干有着不同的看法。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是完美的,因而是非道德的,而社会是个体偶然组建的人造物。在涂尔干看来,社会自身具有先于个人存在的道德性和必然性。涂尔干否定了自然状态的理论假设,而试图通过初民社会的历史研究说明,道德社会产生于原始人的社会依恋,个人并非自足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社会依恋将个人连接起来组建政治社会,并以其规范性和权威性指导个体走向文明的进程。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文明的进步体现为个体化和道德个人主义的发展,并促进道德理想最终成为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人性论是席勒美学思想的基础,和卢梭一样,席勒从人性的角度开始思考政治问题。卢梭的性善论启发席勒相信古希腊的人性是至善的,卢梭的自然学说中对于感性的高扬也让席勒终生寻求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同时,人性的可完善性使得二人都重视美育的作用。他们的思索虽然都始于抽象人性论,但对自由之途的选择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宗教实质上是一种自由主义的自然神论 ,卢梭将宗教信仰的合理基础置于个体经验和道德情感之上 ,肯定了道德神学的唯一合法性。卢梭对“理性”和“自然”的重新理解 ,促使理性神学走向衰落 ,开启了道德神学、自由主义神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进程 ,因而奠定了其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衣永红 《学术探索》2014,(10):19-22
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话语,它是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之后的第一诉求.近代自由主义纷纷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开启了追寻自由之路.由于“自然状态”的意蕴不同,自由之路的开启模式也不尽相同.然而,自由主义普遍认为,建立合理的政治共同体是通往自由的必经枢纽,而缔结契约,则是共同体得以成立的合法性根基之所在.因此,从霍布斯到康德,形成了一条以契约精神铺就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程平 《理论界》2012,(10):18-21
政治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政治自由问题上,卢梭以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将合理假设的"自然状态"作为逻辑起点,将"自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必经阶段,将公意指导下的"人民主权"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出政治自由观的独特逻辑,同时也包含着政治自由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涂尔干是西方现代社会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对于社会学学科的核心问题——人与社会的自然及其关联——展开了深入思考与分析,并以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康德与卢梭的启蒙与理性思想为基础,建立了具有类型学与方法论意义的人性与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性”思想,奠定了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个人与社会的二元研究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唐代虎 《理论界》2009,(7):94-96
让·雅克·卢梭的契约论是影响最大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之一.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无所谓"善恶",彼此没有争斗;后来为了生存而只好根据公意而结合在一起,订立契约以构成国家;订立社会契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更高层次的自由平等权:君主只能根据公意行驶主权权力否则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的契约论思想与霍布斯的思想既有共同点亦有区别,既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政治哲学内含着三个理论悖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悖论,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之间的悖论,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的悖论。卢梭对它们的解决,不仅塑造了其政治哲学的方向和基本特征,也体现出了政治现代性本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是近代国家政治哲学理论的奠基人.“自然状态”是霍布斯政治理论的基础.霍布斯的国家政治哲学在人性、自然法的基础上,论证“自然状态”下,国家的政治存在和国家间关系的处理原则.霍布斯国家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理论使得霍布斯主张自然理性法则应当被视为国家政治的基础.霍布斯的自然法观点和国际“自然状态”观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静蓉 《人文杂志》2004,(4):115-119
卢梭和席勒的现代性批判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即工业文明对自然人性的侵犯。不同的是 ,卢梭的批判理论核心是“回归人类的善本性” ,席勒则是“游戏冲动对人性分裂的弥合” ,前者是向善的 ,后者是向美的。从向善到向美的传承反映出审美现代性以感性和谐反思、抗衡启蒙现代性的另类文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