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惑论》是我国佛教初创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因收录问题和该书序言之内容与史实和史料记载不符,导致自明以降许多知名学者对于该书之真伪予以关注和考证。实际上,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和该书序言所言之时空,学界可视该书成书于汉魏时之交州,其作者既非"汉太尉牟融",亦非《理惑论》书名下的"苍梧太守牟子博传",而是苍梧地区的一位精通儒释道经典之隐士。根据伪书的界定和该书序言,也可视该书为伪书。  相似文献   

2.
牟子“归苍梧”,居住在漓水与郁水交汇的苍梧郡治广信城,与苍梧太守交好,又多与人交流和激辩。于是苍梧因牟子《理惑论》而成为佛教东传圣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佛教的初传,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较陆上丝绸之路为早。牟子的诞生、《理惑论》的深远影响及“云山古佛场”的美誉,使拥有众多名刹古寺的梧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年佛城。  相似文献   

3.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首开"六经皆史"之先河,他的著作《史通》中的《疑古》和《惑经》篇,历来被认为是疑经思潮的开山之作。事实上,《疑古》和《惑经》中对经学的怀疑和批判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怀疑经学的权威,而是希望以此冲破当时僵化的解经形式,表达重新解经的意愿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灭惑论》是今天尚存的刘勰的两篇佛学文章之一,考定其撰年,对于研究刘勰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和正确认识《文心雕龙》的文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这一问题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先后有杨明照、王元化、李庆甲诸先生撰文考证。诸文意见不一。杨明照先生主张成于齐;王、李二先生主张成于染。王、李二先生在具体确定《灭惑论》撰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工具、方法、道路(logos)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象他的“形而上学”一样,是后人起的名字。“工具论”名下分《范畴》、《解释》、《前分析》、《后分析》、《论辨》以及作为《论辨》第九卷的《辨谬》诸篇,而《形而上学》名下则只分卷、篇而没有标题,这可能因为《工具论》辑集较早,材料比较完整,《形而上学》成书则较晚,材料比较零碎;然而,无论如何,《工具论》与《形而上学》是相对应的两门学问,《工具论》专讲“思想”,《形而上学》则主要讲“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光胜 《文史哲》2012,(3):92-101
将《曾子》十篇、郭店儒简与《大学》比较后,可以发现《大学》内外贯通的治国理路、正心诚意的修身路径、忠恕内省的推仁方法,在《孟子》之前都已出现,因此《大学》成书晚于《孟子》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对《大学》和《曾子》十篇均持怀疑的态度,但怀疑的内容不同,朱熹怀疑《大学》,是担心《大学》文本与自己学说扞格不通之处并未完全解决,他怀疑《曾子》十篇,是疑其不伪,影响自己对《大学》圣经贤传的论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4世纪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粟品孝无疑,宋代眉山苏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首先是大文学家,以其卓尔不群的文章议论知名当世,彪炳史册。但他们同时又是大思想家,受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加速融合的时代浪潮所裹挟,疑经惑传,谈性说理,形成著名的苏氏蜀学。有学者曾作如...  相似文献   

9.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建城历史的岭南名城,汉代以来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佛教在岭南地区最早的传播与兴盛地。中国两位著名的佛教人物--牟子与契嵩即诞生于梧州。东汉时期的佛学家牟子,为苍梧郡广信(今梧州一带)人,他所著的《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教理论专著。牟子及其《理惑论》迄今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加快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珠江—西江佛禅文化带”,推动广西和广东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本刊与梧州学院、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牟子诞辰千年暨梧州作为岭南古代佛城地位学术研讨会,借助研讨会打响梧州特色文化品牌,论证梧州是岭南古代佛城,给梧州市一个新的有国际意义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皇侃《论语义疏》成书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南宋乾道、淳熙以后亡佚。清乾隆年间由日本传回中国,其真实性无庸置疑。在《论语义疏叙》中,皇侃对《论语》的撰集成书、"论语"二字的意义及"论"前"语"后的原因、《论语》的不同传本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皇疏不仅经注文并疏,兼存疑说,而且采用了"义疏"体的新注解体例。该体例在文体上采用了分章段疏解和自设问答的手法。  相似文献   

11.
《周易》思维论袁作兴,蔡和平(长沙电力学院)(湖南省资兴市教委)流行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前者(称《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叶,非一时一人之作;后者(称《易传》)基本上成于先秦,乃战国时期的著述,是《易经》最早的注释。几千年来,人们都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美学专著。它主要论述的是音乐艺术问题,但也包含了诗歌、舞蹈等艺术美学理论。这是由于《乐记》中的“乐”,不只是指现代说的音乐,而是指诗歌、音乐和舞蹈的合体。《乐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历来都有争议,至今尚无定论。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它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成书于战国初期。但又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或认为《乐记》成书于汉初,是河间献王及《毛诗序》的作者之一毛苌所作,或是集体编辑而成;或认为《乐记》是西汉中期以前儒家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年的一部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我国理论界关注尤甚的一部论著。为此,自1982年杨适先生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述评专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面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者们相继成书多部。在众多的此类专著中,韩学本先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以下简称《论析》),诚如高尔泰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界普遍认为《文心雕龙》的立论和编写结构是受了佛教因明学的影响。然细加考察,《文心雕龙》成书时,天竺因明学尚未正式传入中国,故而不可能受其影响。再深入分析,刘勰师从和交往的僧人多为成实论者;且《文心雕龙》与《成实论》在结构上均采用五部制,尤其是二书《总论》的结构安排,更是如出一辙。据此,似可断定,《文心雕龙》的成书受到了齐梁时期极为盛行的佛教《成实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主要是从本体论及工夫论两方面论述的。其本体论主张“君子以理制事”、“圣人作《易》”、“数即理”、“极亦此理” ,以理释易 ,以心释理 ,此心即是“圣人之心” ,把《周易》演绎为一部存心明理之书。这是陆易的主体。其工夫论 ,与“本心”相应 ,是“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二者是中国易学哲学化的重要环节 ,都是中国哲学在宋明时期具备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陆易思想不仅集中体现了陆九渊的儒家一贯立场 ,而且更加反映了他的心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关于《毛诗序》作者及成书年代问题的研究,受各时期不同学术思潮的影响,主流意见的形成,有很强的时段性。20世纪前半叶,受今文经学和“《古史辨》派”“疑古”思潮影响,主流意见是《毛诗序》出于卫宏之手。1980年代初期的研究者,多从宏观上把握《序》、《传》之间的逻辑关系,主张《序》、《传》成于毛亨一人之手。20世纪末,“疑古”作风遭到唾弃,传统的“子夏作《诗序》”说又重新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冯雪峰在《郁达夫著作编目》(见《新文学史料》第一辑)中,关于郁达夫的《小说论》一书的初版,说成是一九二九年。至于何时成书,没有提及。《小说论》究竟何时所著?它的初版究竟在何时?弄清这两点,对于郁达夫的研究工作,不无帮助。郁达夫在他的《小说论》第一章《现代的小说》中说:“新文学运动起来以后,五六年来,翻译西洋的小说及关于小说的论著者日多,我们才知道看小说并不是不道德的事情,做  相似文献   

18.
《舞论》是现存的古代印度最早的,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相传作者是婆罗多弁尼,即婆罗多仙人。在迦梨陀娑的剧本《摩罗维迦》中,婆罗多仙人是天上的戏班主人,可见他是传说中的戏剧创始人。成书的年代至今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公元二世纪的产物,但其中引了一些歌诀式的传统诗句,可见来源应更早一些。书名《舞论》的“舞”并不是指舞蹈,而是指戏剧,其中包括论述音乐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19.
论“史论”     
(一) “论”,是一种文体,历来是作为一种议论、说理性文字出现的。刘勰称“论”为“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是较早地对“论”的笺释。“论”的品流很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条分(?)析,日益增加它的种类。现在常见的“论”,有政论,有时论,有经论,有文论,有史论,等等。明人徐师曾根据《文心雕龙》“论说”篇中提出的陈政、释经、辨史、铨文等目,参考《昭明文选》的分类方法,把它列为八品:一曰理论,二曰政论,三曰经  相似文献   

20.
“能疑”一词,仅见于贾谊《论积贮疏》一文。有意思的是,今人对该词的解释各有不同。《汉代散文史稿》(吕伯涛等著):“能疑,《通鉴》作‘能僭拟’,指势力大可以与国家抗衡的人。疑,同拟,僭拟。”《古代汉语》(朱振家主编):“能:《新书》无此字,当是衍文。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