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RFID技术的采纳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企业RFID技术采纳行为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首先,从信息技术采纳的概念、理论基础、采纳行为理论的应用等3个方面对信息技术采纳行为进行了介绍;其次,从理论基础、研究模型、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4个维度对企业RFID技术采纳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情绪智商(EQ)——当前我国情绪和情感研究中的谬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情绪和情感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 ,从概念、理论、应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所谓“情绪智商 (EQ)”存在的谬误 ,指出 :“情绪智商 (EQ)”在概念出处、概念比较等方面存在概念谬误 ;在理论来源、理论与假设的关系、理论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等方面存在理论谬误 ;“2 0 %IQ 80 %EQ =1 0 0 %成功”公式在成功因素的界定、对成功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应用指导谬误。作者认为 ,情绪和情感研究领域出现的这些谬误 ,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严肃性与规范性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3.
智虹霓 《阴山学刊》2007,21(2):101-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内容、场所、频率、时间、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以健身为主;参与内容方面男女生有明显差异;活动场所以学校内场地为主,影响因素主要是没时间、场地设施不方便和缺乏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4.
董平  徐欣 《东岳论丛》2012,(3):159-163
R&D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对R&D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影响R&D的因素、R&D对绩效的影响及R&D研究新进展等三个方面入手,按照企业R&D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企业R&D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探索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本文从旅游形象的概念、旅游形象设计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区域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一般原理;并以平凉市为例,通过对影响平凉市旅游形象主要因素的分析,运用企业形象设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平凉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历史诗学在理论方法、概念术语和批评实践等方面都受到福柯有关话语实践性理论、考古学描述方法、系谱学的效果史研究和权力生产性观念的有力影响。本文就上述影响做了系统考察 ,并对它们共同的“文本主义”等思维盲区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话题,它是一个由社会学家率先提出,而后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法学家广泛采用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目前学界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其功能及如何测量的探讨上,而忽视了对各种社会资本及其产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等方面的分析.而只有深入分析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如社会互动、文化传统、社会现代化转型、第三部门和国家等)及其机制,才能为在实践中培育、维持或改造社会资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具体活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刘半农先生对现代民间文艺学的贡献,分析了其意义及影响。认为他倡导新诗创作向歌谣学习的做法提高了歌谣在文学上地位,为歌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了准备;他首倡歌谣征集与研究,使民间文学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为之在学术界争取了合法地位;他的民歌采集和研究方法,他对民间文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中的多学科视角和民间立场,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研究涵盖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内容;实证研究涉及量表的引进与修编、倦怠程度差异等。上述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本土化、动态化和差异化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研究者多认为“公众安全感”概念与西方研究者的“犯罪恐惧感”概念相同或相近.从适用语境和内涵、二者出现背离的情形以及实务部门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词并非相同的概念.从最初的犯罪恐惧感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到后来的恐惧感对人行为和社会的影响研究,对恐惧感的研究日见其深;对安全感的研究却驻足不前.不囿于因变量研究而视恐惧感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将为警察工作拓宽视角,极大提升警察机构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概念格属性约简的语义相似度综合计算方法。该方法要考虑概念在概念格中的语义距离、内容以及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的因素对语义相似度的影响。同时对所构造的概念格进行属性约简,删除本体合并中的冗余信息,约简绝对不必要属性,以最少的信息精确地反映概念格及本体的本质和结构。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然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元的,收入水平、宗教信仰、民族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显著的影响因素除了性别、文化水平和配偶情况之外,还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来源和地方政府是否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历史文化方面,对流入地宗教的看法及流出地域等文化和历史造成的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方面,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拓展及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资本是一个解释力较强的概念 ,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公共概念 ,它为这些学科之间的对话与综合提供了概念和方法上的支持。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也是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趋向综合的反映 ,又为这一趋势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基础。本文从社会资本概念的演化、研究领域、特征、功能、运行机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作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产率是指学术成果的产出能力指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结构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以A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为例,探讨了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结构维度,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是多维的;个人研究生产率受个人因素、工作因素与组织因素等的影响;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有效性存在差异;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有效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自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被介绍到国内以来,许多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中外文献中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社会资本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本文在学术界率先运用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婚姻质量,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与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社会资本的各因素,特别是特殊信任因子和同事信任因子,对于城市居民的婚姻满意度因子有显著影响.不过,社会资本各因素对于婚姻质量的其他方面,包括夫妻关系因子、分手倾向因子和性生活质量因子的影响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何慧敏 《东岳论丛》2008,(2):198-200
佛经翻译在历史上曾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概言之,在哲学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逻辑理性、宋明理学中的心性概念和中国哲学的思辨精神等都曾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书法等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在文学语言方面也有着巨大而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概念史”是伴随“语言学转向”而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史学类型和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概念史手法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方法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东亚近代知识考古、数据库研究方法、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近代新名词研究、近代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总体而言,概念史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身份未明、时代未定、平台未建的起步阶段,有志者当从系统译介德国概念史成果、组建概念史合作研究团队、出版概念史研究集刊和丛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了宗教与迷信在概念、目的和形式、分类、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区别,对宗教与迷信的界定给出了可行的分辨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慈善、公益、保障、福利事业与国家职能角色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慈善、公益、保障、福利等核心概念流行,但各自内涵外延界定不清、相互混用现象严重,这既影响学术积累与理论创新,又直接关系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安排,进而影响社会服务提供和社会福利发展方向。模糊国家、市场与民间组织的社会边界,淡化国家的社会福利责任,混淆国家与社会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影响社会制度框架设计与社会政策模式的选择。本文首次系统区分慈善、公益、保障、福利、福祉等核心概念,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层次结构,指明社会发展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延东  江华锋 《兰州学刊》2013,(3):153-158,91
文章重新厘清了"潜规则"概念的内涵,并通过分析潜规则与法律价值之间一致、冲突和无涉的关系,对潜规则进行分类研究。借鉴"上位"、"下位"的法学概念分析方法,提出"规则僭越"的观点,进而探讨了"规则僭越"在宏观意义上"法"中的作用和影响,认为,潜规则作为除了正式法律制度之外的其他力量在司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因素在社会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惯例、自治的规范和人情事理等手段成为民间纠纷解决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