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江泽民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体系,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核心理念、精神支撑、内在动力、基本归宿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阐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肖浩辉 《船山学刊》2006,(1):158-161
江泽民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思想,明确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创业精神,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正喜 《江汉论坛》2002,3(7):78-81
与西方现代化自然演进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霸权威胁和文明示范下展开的。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背景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条件,并且走自己的道路。基于此,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等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作了思想上的指导。鸦片战争以后,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这样一个前现代国家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艰难地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近代中国现代化显得过于迟滞。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研究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分析其现代化思想的成功与失误,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下要求复兴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则必须看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已经秉赋了新质,看到一百多年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核心价值的转换和变化;从毛泽东的"三派文化观"到今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上完成了一段心路历程的转换;作为和谐文化之根本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其本身就是马、中、西三派文化协调共生的产物;构建多样件的和谐文化,务必要求运用高度的文化智慧,协调和规范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核心价值与非核心价值的和谐共振,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培育出一个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和良性运转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博旺 《理论界》2008,2(6):37-3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在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新型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基础,以政治文化社会化和推进公民政治参与为根本途径,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徐苏雅  张欣 《理论界》2004,2(5):14-15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然之义和重要目标。邓小平站在新世纪社会发展走向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建设理论。其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富于特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新世纪的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它既是对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中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和丰富,同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表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荡涤封建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作为文化纲领,明确了中国新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并总结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确定了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目标,坚持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中国文化事业尤其是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实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历史起点。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思想,对文化强国目标的追求以及繁荣文化的举措,有着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首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不仅是现代化建设本身所包括着的内容,而且体现和决定着一个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精神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还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时代精神;民族的时代精神具有世界意义。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腐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联共(布)中央尤其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文化的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积极发展民族文化,苏联的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上也有失误,苏联民族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偏差.总结斯大林时期苏联民族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于毛”.毛泽东从实践哲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先导;同时,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发展“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成为先行者.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依然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观指导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蕴含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成为新世纪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针.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动展现了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讲  相似文献   

14.
黄立丰 《理论界》2008,1(3):25-26
江泽民民族理论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科学体系。认真学习江泽民民族理论,对于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解决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民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在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反思三十年代东西文化论战和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的背景下产生的。《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文化在社会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新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筹划新民主义文化建设蓝图,认真领会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宏英 《兰州学刊》2005,3(3):148-151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现代化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容置疑.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新中国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深受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在法制建设方面进行了颇具传统文化印迹和个性化色彩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方式,是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中国社会即将迈入全面实行法治的新时代,重新反思毛泽东在探索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成功与失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法制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民族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趋势越发强烈的今天 ,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也日显重要 ,并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继承自身文化和必要借鉴其他文化的互动中 ,在尊重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建设有竞争实力、有发展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杨曦 《理论界》2012,(3):138-14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社会各个层面逐渐转型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关系的重构,而且是民族精神的重新提炼和升华。面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加强民族精神现代化建设,必须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民族精神现代化不仅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但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课题,而且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我们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今天,认真学习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对于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美群 《理论界》2004,(2):17-18
邓小平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文化建设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