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学的核心是数的和谐.他们用数的和谐解释宇宙的构成,创立了宇宙美学理论.早期希腊美学就是宇宙美学.毕达哥拉斯学派还从和谐的比例的角度,研究了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和谐来限定概括美的本质,把审美理想归于和谐,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学学科的故乡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美是和谐说历经诸多理论环节的裂变与中介,走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型辩证发展的理论圆圈,这是一个和谐内涵不断丰富、不断走向科学合理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毕达哥拉斯盟会是一个兼有政治性、宗教性、学术性和教育性的组织。其教育思想建立在哲学和科学理论基础上。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建立和指导完美社会秩序的人,以及遵循良好秩序的社会公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教育内容是把数学放在最高的地位,同时注重音乐、天文、体育等和谐教育。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教育思想推动了后世人们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它是哲学史和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推动了哲学、科学和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但它关于灵魂不朽和灵魂轮回说对后世哲学、教育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贾文言 《东方论坛》2010,(5):117-122
在古希腊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是较早思考理想城邦问题的哲学家。在对待如何构建理想城邦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有许多思考,包括“公正”是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和教育使城邦成为团体而达到统一,并提出了包括当政者要注意细节讲诚信、最优良的政治共同体应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城邦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并要实现自给自足、凡是对城邦共同体有卓越贡献的人理应在城邦中享有更加显赫的地位、城邦各部族间的失调易引发内乱、城邦的至善是不使城邦毁灭以及共同的文化活动使人们获得集体认同感等构建理想城邦的七大途径。探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构建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充满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城邦的生成、城邦存在的目的、城邦政体的选择、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秩序的原则、对待城邦内政治冲突的态度等诸多方面.这种张力的根源,首先,是哲学和政治之间固有的张力在其政治伦理中的内化;其次,是其形而上学、人类学、认识论、目的论等哲学思想的二重性在其政治伦理中的体现.这种内在张力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伦理观上自相矛盾,恰恰相反,他蓄意保持这种哲学的理想性和政治生活的现实性之间的张力,因为这正是政治伦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尼各马可伦理学》堪称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之原初的伦理文化形态——美德(德性)伦理创制的典范形态。它以城邦共同体的正义目标的获得与公民的幸福生活理想的实现为基本诉求,以精致、严谨而缜密的知识论致思方式,致力于为城邦公民提供一种具有可欲、可求意义上的德性规范,促成、确保了城邦的富裕、繁荣和秩序,确立了为后世整个西方世界缅怀不已的希腊式民主、平等、尊严、优雅、自由和率性的生活方式。由于历史与时代所限,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伦理理性”和“实践智慧”的求得方式,难免带有明显的理念先行之主观性的痕迹以及人为的阶层之间划界分隔的色彩,其局限性以及直接的危害性在于,它平面化、简单化了复杂、多面的共同体的生活现实,遮蔽了希腊城邦生活的真相以及整全人性的自主、自为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开创的个体融入城邦的理想城邦政治理论标志着黑格尔与马克思所钟情的共同体伦理生活的发轫。黑格尔在对古希腊国家伦理生活的扬弃中保留了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差异,目的是在调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基础上重建一种新的共同体伦理;马克思却想在清除的意义上扬弃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差异,建立一个在公有经济和公有财产的联合劳动基础上的绝对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毕达哥拉斯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刚刚形成的年代里,和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差不多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人们通常把毕达哥拉斯当成反动奴隶主贵族思想家,认为他在政治方面反对波吕格拉底的僭主制度和在克罗通推行贵族政治;在哲学方面宣扬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数”与“和谐”,以及“灵魂不死”的神秘主义。其实,这种看法理由是不充分的。我们认为毕达哥拉斯并非贵族思想家,而是一个反对僭主专横,推行民主政治,发展工商业和科学文化,对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的进步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希腊城邦是公共生活组织的一个榜样,是人类政治活动之意义与重要性的典范。城邦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公民身份的理想、对同源性共同体的归依以及秩序空间的体认,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朽的丰碑。在古希腊政治语境中,“公民”是袁征着人之本质的身份和存在的范畴,城邦中每位公民都以能够参与公共事务为荣,并把它看做是展现自己个性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是通过理性言说的方式实现,这也是公共领域交往的主要方式;“城邦”不仅仅是物质实体性的,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人们追求和展现个性自由的场所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战争与和平的论题是关涉到生存论层面的论题,道德与政治在生存论上的原初同一性,使西方政治哲学立足于伦理这一基础与视阈建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成为可能。古典哲学以“自然正当”推出城邦内外的和谐,康德哲学则以实践理性原则规划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但是,“自然正当”与“实践理性法则”的形而上学性,使西方传统的永久和平观念沦落为空洞的政治宣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念诉诸物质生活领域,从而他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的伦理之维具备了现实而可靠的基础,构成了对传统永久和平观念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和谐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美学的终极追求。美学以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审美关系质的规定性即和谐自由,因此构建社会和谐是美学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关于社会状态的审美判断,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质上是社会美审美理想指导下的审美创造,美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培养和谐的审美人格、树立和谐的审美理想并将这种理想付诸实践的使命。通过审美教育、审美创造等审美活动,美学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审美政治学和审美人类学都可以称为“和谐美学”。通过审美教育造就和谐人性,进而实现政治文明与社会和谐是席勒美学的逻辑理路和终极理想。席勒美学告诉我们,只有全面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只有通过人内在的心理和谐,才能实现人外在的社会关系和谐。研究席勒的和谐美学,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化生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探讨美学走向美育的特征,对走向美育的美学脉络进行哲学思考,找出其理论线索、实践诉求与价值定位,对于民族文化建设以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培育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李泽厚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是“以乐为中心”的“乐感文化”,“乐感文化”有着西方“游戏说”、“快乐说”的影子;李泽厚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也来源于形式主义美学,他在其理论形成的后期提出了“度”的概念,主张用历史本体论反对任何精神心理实体的存在,这一思想的转变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符号论美学中艺术不是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现,而是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特殊符号的“情感符号”理论也得到了李泽厚的重视,因而其实现了从群体性向个体性、必然性到偶然性、理性向感性的学术转向.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同样影响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牟宗三在晚年提出了著名的"真善美的分别说与合一说"。他认为"分别说"的美,是人的"妙慧静观中直感于气化光彩的自在闲适的愉悦",虽能使人自在洒脱,但因"无道德之提起",终非本真之美,它很容易使人耽溺消极,有极大弊害。他强调道德主体的根源性和基础性,认为道德主体就是人的审美主体,只有挺立起人的道德生命主体,"践仁以知天",才会达至"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进入真善美"合一"状态的美,这才是最为本真的美和最高的审美境界。从美的"分别说"到"合一说",牟宗三揭示了一种极具儒学色彩的个人审美的道德进路。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一种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美学理想。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和谐美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达到的人美境界。本文将尝试从人自身的和谐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两大方面,来论述人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美学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美学的诞生体现了两者间的相互渗透性,关注人性是政治与美学结合的基础,这也为彼此间深层次结构的探索提供了可能。莫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及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两个人物的美学形象为我们揭示了人物之间在社会关系、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中的相互交织与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美学实用化教育的范畴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懂得美,培养审美鉴赏力和情操。它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要有美的实践——通过艺术的课堂,进行一种身心教育。高校美学教育必须由学术走向实用,而美学的实用化教育领域很多:德育、素质教育、管理学教育、课堂教学,甚至人的智商、情商开发以及做事方法都与美学教育相关联。高校美学的实用化教育可以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和美学知识普及等途径来实现。通过以上途径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美学教育体系,提高美学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推动我国高校美学实用化教育的发展;并能拓宽美学的研究领域,有效地推动当代应用美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