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抗”与“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学说中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内涵与外延,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对抗”是指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一种特殊的形式——即矛盾诸方面的斗争达到激化、冲突状态;“对抗性矛盾”是指这样一类矛盾,其性质是对抗性的,按照列宁的理解,就是指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列宁针对布哈林把对抗性矛盾与一般性的矛盾混为一谈的错误曾经写道:“对抗和  相似文献   

2.
关于和谐社会辩证性规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辩证性的范畴,是指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谐相对于斗争存在,在不断解决冲突和斗争中生成,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便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对立性和同一性作为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考虑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复杂性,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解决.矛盾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不平衡性,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坚持方法上的具体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基层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通过对Q市十一个县市区基层社会矛盾风险要素调研样本的比较分析,识别出不同地区可能引起基层社会风险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基层社会矛盾预警机制,旨在继续细化基层社会矛盾预警的监测、研判与处置,探索健全基层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文明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矛盾会引发不同的利益冲突。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中,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冲突是利益冲突最高、最强也是最后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行为冲突往往会被文明社会的法律规定为犯罪。因此,从利益冲突和犯罪的关系上看,犯罪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冲突。既然犯罪是一种利益冲突,那么,利益冲突的根源即为犯罪的根源。利益冲突主要产生于利益主体在追求各自利益实现时与存有内在弊端的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而造成利益实现方式内在弊端的直接原因,就是自发性社会分工制度的内在缺陷。因此,具有内在缺陷的自发性社会分工制度,既是利益冲突的根源,也是犯罪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指由与事件本身无关的或者没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众多参与者引起的社会冲突.目前,基层政府化解这种矛盾时主要采取迅速反应并解决问题、与群众对话、处理干部、迂回拖延和"拿钱买稳定"等方式.这些处理方式,大部分存在较大的弊端.在处理这类矛盾时,基层政府应重视预防工作,要把握好分寸,要有新思路.同时,国家应规范问责制,加强对县乡领导的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读了徐怀启先生在“学术月刊”第五期发表的“从形式逻辑看敌我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一文,其中有若干的论点,我不完全同意,因写此文,以与徐怀启先生商榷。徐先生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补充他在上海哲学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召开“两类矛盾”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因为他发现他自己在座谈会提出的一个问题:“敌我矛盾和对抗性矛盾,这两个名词所表现的概念是不是同一概念?”“如果它们是同一的,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那么,对抗性矛盾也就是敌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剑华  刘国强 《东岳论丛》2005,26(4):196-198
改革开放使我国原有利益结构分化、重构,使社会利益群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当前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正确分析当前利益矛盾的特点及化解途径,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家忠 《东岳论丛》2005,26(1):147-149
矛盾中介不同于联系中介。中介依对立面的存在而存在,没有矛盾(对立)中介便失去了其性质和意义。“一分为二”是矛盾规律的朴素表述,“一分为三”只是矛盾的一种解决方式,而不是其普遍存在状态。只有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性质,才能准确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中介观。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四川、广东省社科联等23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第五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于1989年5月25日—29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86篇。现将研讨会中争论较多的理论问题简介于后: 一、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的性质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群体矛盾,完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围,只能是非对抗性矛盾。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群体矛盾,大量、主要的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但也还有个别的、少量的利益群体矛盾,有对抗性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还有阶级斗争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可以互相转化。所  相似文献   

10.
列宁曾经认为:“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毛泽东则认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当矛盾斗争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时则称之为对抗。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这部著作中,又进一步创造了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提法。指出,在人民  相似文献   

11.
和谐发展具有丰富的矛盾内涵:它以承认矛盾为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状态,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各要素对立与统一的结果;和谐发展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一种新现象。对于处理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矛盾的基层公务员来说,其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事件发展的走向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效果。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具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能力;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高度重视和自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能力;对公民的需求予以及时的回应;严格依法行政;自我心理调控和心理疏导的能力;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处理问题的操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是指组成事物的各子系统之间、构成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以及诸要素本身的协调和匀称.和谐是由对立和斗争造成的,是对立和斗争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是事物本质中差异面的统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它是反映矛盾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立面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辩证范畴.它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研究和谐的本质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内地城市廉租房建设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一种新动态,易形成心理对立和行为对抗.化解这一矛盾,必须大力改革现有体制,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行政的回应力、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社会心态的调控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力、政府的预警与应急能力等方面,科学构建起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5.
王芳 《理论界》2006,(6):164-16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一直是逻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到目前为止,虽然大多数学者都承认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而且对二者的含义也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但对于二者如何区分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将在对二者的比较的基础上,以及借鉴历来对此作出的成果,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知识异化批判的三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国忱 《北方论丛》2006,(4):117-120
正如各种事物、各个过程都有矛盾的普遍性一样,在人类知识的天堂中也具有二律背反。科学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发展链条,但它像真理与价值一样具有内在的不协调性。无论是马克思本人还是哲学名流以及后现代主义流派都对其内在矛盾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甚至把它比喻为“双刃剑”。有的孤独、悲观而倍感失落,有的小心解构和大胆重建。只有以整体性为核心,才能走回归路,融入知识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指参与者和冲突的对象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却作为冲突的内在持续动力而主导了整个冲突过程的冲突。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参与者一般为弱势群体,冲突对象简单化,是一种低度冲突,并呈现出泛化态势。从无直接利益冲突产生的社会环境看,其成因在于贫富差距、官民差距以及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主体特征看,其成因在于弱势群体具有集中性和同质性特征,弱势群体维权意识、主体意识高涨,以及冲突参与者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8.
阶层分化与认同视野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德薇 《学术界》2012,(3):55-65,28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形式。当前的研究提供了三种解释范式:"体制论"或结构论范式、"利益论"或利益博弈论范式、"发泄论"或宣泄论范式,分别代表了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视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阶层论"或阶层认同论的解释范式,认为社会阶层分化、阶层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阶层认同矛盾、社会集体认同分裂是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深层原因。减少阶层冲突,使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合理化,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重塑社会认同,是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我国当前的戒毒视为广义的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论考察。戒毒工作者和受助者对人性假设的不同理解使戒毒具有不同的任务中心取向 ,反映了戒毒工作中不同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这对戒毒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任务中心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与戒毒主客体相关的任务和问题 ,着重从戒毒机构和工作者角度提出了提高戒毒效果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当前哲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我认为外因本身是复杂的,它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切外因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作一初步探讨。外因作为一事物以外的他事物作用于该事物,它的作用方式可以表现为:或者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阻扰、破坏该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或者以其一部分要素或其内部要素矛盾运动所产生的新要素,直接进入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或者以其全部或部分要素的整体性矛盾运动直接作用于该事物。先讨论第一种情况。倘若他事物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或阻扰某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外因是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为能量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它可以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