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 ,随着沙俄侵略的加剧 ,呼伦贝尔边界问题日益突出。中俄双方就边界事务问题进行了几次接触 ;光绪十二年 (1886年 ) ,中俄东段边界重勘 ,召开岩杵河会议 ,着重处理吉林边界纠纷事件 ;宣统三年 (1911年 ) ,中俄东界第二次重勘 ,召开齐齐哈尔会议 ,处理黑龙江呼伦贝尔陆路界线的划定问题 ,最终签订《满洲里界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宋小濂作为地方官员 ,参与了呼伦贝尔边界勘察及边界交涉全过程 ,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是一位较为杰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3.
中俄密约的正式名称是《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896年6月3日由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微德)签订于莫斯科。由于此约是两国在清光绪年间秘密签订的,故习称光绪中俄密约。中俄密约是十九世纪末远东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是帝俄侵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外交史上的一次大骗局。它的影响至为深远,不仅与当  相似文献   

4.
从恰克图贸易到广州“通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边界条约与通商一六八九年(康熙二十八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有关市务方面的规定,使俄国取得了一种通商特权。它比以后的资本主义列强取得这方面的特权要早一个半世纪。这一点,“在俄国方面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既为它的出口贸易确立了一个适当的立足点,并为官商取得了进入中国经商的权利”。既然通商的权利已由条约形式肯定下来,沙阜政府就大力激励商人和贵族从事对中国的商业活动,从十七世纪末开始,政府组织的商队不断前往中国。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俄密约》的性质,史学界一致认为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签订此约是卖国行为。本文则认为此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约。从缔约背景上看,《密约》并非不平等条约,因为当时俄国既没有对中国发动战争,也没有以武力相威胁,而是清政府根据甲午战后面临的国际局势,主动自愿与俄签约,这与不平等条约签订背景截然不同。从《密约》的内容上看,更进一步说明了条约是中俄双方针对日本所签订的军事同盟互助条约,其性质是平等的。而以《密约》签订后产生的客观效果来判定其性质是不正确的,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一八八○年曾纪泽出使俄国,改议“多失利权”的《里瓦几亚条约》(《崇约》),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此次改约,成功地索回了一些重要的界务、商务等方面的权益,这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此交涉过程中,除曾纪泽在俄都大智大勇的斗争、左宗棠扶榇出关鼎力支持外,身为文华殿大学生、直督兼北洋大臣的  相似文献   

7.
光绪四年(1878)中俄伊犁交涉,崇厚奉命赴俄谈判。于光绪五年年底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交涉意在收回伊犁全境,可崇约并未达到此一目的,通往南疆之重要孔道———帖克斯川(又称特克斯川)被割予俄国,这也是光绪六年中俄伊犁再次交涉之起因。另外该约还使中国损失颇多利权。虽该约并未实行,但其对后曾纪泽所议之改定条约影响极深,故此约亦不可轻视。时人多骂崇厚颟顸昏聩,近人亦对其多加臧否。本文就崇厚其人及签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剖析,进而能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看待。  相似文献   

8.
黄华 《理论界》2008,3(4):133-134
1924年5月中苏建交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等建交文件,并不是近代两国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而是一个在苏俄政府持强凌弱之下,所产生的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9.
王智娟 《西域研究》2007,(1):116-120
浩罕国,一个已消逝了的中亚汗国,鲜为人知,但它在中亚史、新疆史及中国边疆史上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俄国共同边界大致走向为:“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走,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①问题便是,浩罕是个什么政权?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与清代中国有什么关系?这是研究中亚史、新疆史、中国西部边界沿革和中俄关系史时不容回避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潘志平研究员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撰写了《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于1991年出…  相似文献   

10.
在中俄贸易史上,俄国一直试图通过建构中俄条约体制,不断扩展中俄贸易的边界。19世纪中叶以后,俄商终于成功突破边境小镇恰克图一口通商的局限,深入中国内地产茶区——湘鄂赣地区直接经营茶叶贸易。1860年,俄商伊万诺夫(Иванов)等即到汉口地区考察商务;1863年,俄商伊万诺夫、奥库洛夫(Окулов)和托克马科夫(Токмаков)三人在湖北崇阳产茶区率先创立了俄国茶贸洋行和制茶厂,直接制茶销茶。俄国茶商在制茶销茶的过程中,亲履茶区,与中国官、民发生频繁的地方层面的法律交涉。俄商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实践了不平等条约体制所赋予的在华权益,中国政府亦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表达了对列强高压的有限抗争。就整体视野而言,俄商的经营活动无疑直接加速了湖北尤其是汉口地区的经济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边界史研究是史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刘远图先生新著《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一书(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深感其份量重,价值高,确系中俄边界史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一部名符其实的学术力作.中俄边界史,特别是早期中俄边界史,是史学领域中难度较大的课题,在理论性、政策性以及史实的准确性方面要求都很高,撰写一部中俄边界史确实不易,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著作.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专门研究,只将中俄边界史问题作为中俄关系史中的部分内容,不可能对边界史中的诸多问题全面展开,深入探讨;二是对边界史中许多应该深入探索、难度较大和填补空白的问题,往往绕开疑点,回避困难,笼而统之,一笔带过.远图先生则反是,出于史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攻坚碰硬,知难而进,经过近二十载的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将早期中俄边界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陈开科 《中国社会科学》2012,(4):161-182,208
珍稀刻本史料《辩论阜通茶船被碰案》、《俄国孔总领事来函》,收录了同治年间通商口岸天津俄国总领事与清津海关道之间为解决华俄纠纷的往来信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俄地方层面的交涉概况。地方层面的交涉在国家层面交涉的结果———条约体制下运作,是中俄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而且条约体制中许多不平等的文本内容都必须通过地方层面的交涉才能落实。中俄双方在具体交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交涉原则差异体现了当时中俄两国在东亚区域内整体外交态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边界研究历来敏感,中朝边界研究尤其如此,长期被视为禁区。但近年以来关于中朝边界的论著陆续涌现,其中不乏出色的力作。2011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陈慧著《穆克登碑问题研究》,便是其中之一。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1.系统性该书虽以1712年清吏穆克登奉旨查边立碑为中心,但往前追溯至15世纪中叶以来的中朝图们江边界,中心阐述1712年穆克登查边立碑以及1885年(乙酉)、1887年(丁亥)中朝两次勘界会谈,向后延及1909年中日签订的《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间岛条约》),乃至1962年中朝两国签订的《中朝边界条约》,全面、系统地阐述1712—1962年250年间的中朝边界问题。时间跨度之大,事件之复杂,涉及国家之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特别是1689年9月《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中俄两国的民间往来和贸易交换更加频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迄至光绪年间,中俄贸易无论是货物的数量还是货物的价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中国向俄国的出口量占有明显的优势。当时有人这样描述中俄贸易的概貌:“俄人通商基于咸同之间,大盛于光绪七年以后。”①1903年俄国财政部的年度报告亦云:“我国与中国互市二百余年,1855年以前均系出口货多,入口货少。嗣因茶叶进口逐年加增,出人之数几乎不能相…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F0002-F0002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于2006年6月14—1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省长张左己,副省长刘学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洛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员会主席格兰别尔格院士等来自中俄两国的相关学者、政府人士和企业家计300余人参加会议。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又是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五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50年代在欧亚大陆爆发了两场战争──主要战场在俄国克里木半岛的“克里木战争”和战事在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果:前者,俄国被英法两国打败,1856年3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后者,中国被英法联军打败,1860年10月,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比较这两次战争,俄、中这两个欧亚大国在战争中先后被英法联军所击败,其原因有共同性: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是两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广阔的海面上,纵列着四十余个岛屿,它们崖壁峭立,形势险峻,在峡口构成八条宽狭不等的水道。这些古往今来作为九万七千多平方公里浩瀚渤海的天然屏障,扼守渤海咽喉,拱卫首都门户的岛屿,就是庙岛群岛。庙岛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山东半岛,在历史沿革上一直属山东登州府管辖。1898年,沙皇俄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及其续约之后,两国派遣官员划分旅大“租界”  相似文献   

18.
中俄是两个相邻的大国,在近三百年的交往中茶叶贸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俄两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探索一下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对于研究中俄经济史乃至中俄关系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十六世纪初,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浙,茶叶很快传入欧洲。1618年中国茶叶首先经荷兰商人由海路传入俄国,1638—1640年俄国使臣到达我国西北地区,阿勒  相似文献   

19.
维特与1895年中俄四厘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5年的中俄《四厘借款合同》和《声明文件》,是俄国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的标志,是中俄经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沙皇政府和维特在中俄四厘贷款中的决定作用;中俄四厘贷款的性质及其历史后果,并对维特本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中俄《尼布楚条约》到《恰克图条约》,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国基本上保持和平相处的状态。在双方频繁的交往中,俄国方面显得积极主动,清政府则表现得消极、迟滞。康熙帝采取谨慎、保守的睦邻政策,既有军事斗争,借以打击沙俄的骚扰和扩张,也有不亢不卑的外交活动。与之同时,俄国彼得一世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扩张。但由于它忙于西略,无暇东顾,不敢贸然出兵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