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富人治村看村民自治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富人治村模式,有人认为富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当选必然会带动农村的民主政治、改变农村经济状况,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带来实惠。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富人治村并不乐观,如贿选与破坏选举,腐败与专制时有发生。在富人治村的思维上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企图用人治的办法代替民主,二是认为能致富就能治村。解决村民自治的最好办法,仍然需要走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村治研究是中国农村研究的核心.在不同时期,根据政策与实践的需要,村治研究分别形成了村民自治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和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三大范畴,“村治”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研究目标上看,村民自治研究追求的是中国农村治理的民主化,乡村治理研究追求的是中国农村研究的本土化,农村社区治理研究追求的是城乡治理的一体化.除此之外,三者在产生时间、研究缘起和研究重点上是明显不同的.村民自治单元下沉、村庄研究回归与农民行为形态、农村社区治理的城乡关系维度构成了当前三大范畴最新的研究趋势.但是,自治单元下沉的合理性、村庄研究的深度、农民形态的准确性以及城乡关系维度的泛化,仍然是制约村治研究创新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大奇观,以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为基本内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村民自治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关系失调,它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阻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村治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经历了皇权统治下的村治模式、人民公社式的村治模式以及村民自治模式之后.我国的村治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跃。但是纵观这一演进的过程,我们看到唯有发轫于农民群众之中、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上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实现和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乡政与村治的关系是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在现实的村民自治过程中,乡政与村治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博弈性冲突。乡政与村治间博弈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双方的权力竞略和利益诉求造成的。解决乡政与村治的博奕问题,其目的就在于达成双方共同受益的合作博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良性的权力对接机制,构建合理的利益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不和谐是困扰村民自治顺利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形势下,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既要避免急躁情绪,又不能等待观望,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要优化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充分认识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价值是前提;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是关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基础;不断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村民自治的实施与国家对农村的社会控制放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背景下 ,把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化为乡镇政权对村庄和农民控制的实践形态 ,就两者互动的内在关系和解决冲突的方式进行探讨。认为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确定国家边界、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体制安排 ,它意味着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传统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模式遭到瓦解 ,新的“乡村政治”模式在实践中造成了国家控制能力流失的可能 ,而自治条件下村庄内部非体制因素的出现增加了社会整合的难度。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改革乡镇政权、提高村庄整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控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素质与依法治村密切相关 ,并成为实施依法治村战略方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深化法制教育来提升村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11.
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大批经济能人在中国农村迅速崛起。他们积极介入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甚至主政村庄治理,形成了独特的经济能人治村现象。经济能人治村对村庄公共权力运作和农村基层社区管理的进一步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经济能人治村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政治-—民主—权威政治,是对传统的乡村能人政治——乡绅治理的传承和超越,创造了乡村能人政治的新模式。其二,经济能人治村是一种经济能人主导的多元精英治理结构,突破了人民公社那种一元集权治理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其三,经济能人治村是一种精英主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精英—群众自治,是村民群众根据村庄治理环境对村民自治理想制度所做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和务实性创造,拓展了村民自治的形式。从发展趋势看,经济能人治村势必产生一种具有乡土性和本土特色的能人政治现象。因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分化,村庄治理模式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经济能人治村则成为其中的一种选择。在一些非农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它已经成为村庄治理的一种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模式具有封闭性自治的特点。在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下,农村社会已经发生历史性变迁,农村社会逐步走向开放性与异质性,村民自治赖以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逐步瓦解。农村经济与社会变迁的既有现实决定了必须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社会开放性、流动性社会要求的新型自治实践模式。由“开放性自治”到“封闭性自治”的转型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村治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经历了皇权统治下的村治模式、人民公社式的村治模式以及村民自治模式之后,我国的村治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跃.但是纵现这一演进的过程,我们看到唯有发轫于农民群众之中、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上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实现和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明村民自治与村民委员会(村委会)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搞好村委会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也是依法治村的关键,并以此为基点,论述了村委会的建设与发展,透析了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基层党支部和农民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新文  郝永强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68-77+157-158
“结构-过程”是中国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整合性省察有助于对其变迁历程与演进前景作出更为深刻的判断。中国乡-村关系演进是结构与过程彼此调适、相互作用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社会关系结构变迁与乡村治理体制结构改革,在现实乡村治理过程中,中国乡-村关系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动态探索与渐进调适三个阶段。其中在初步形成阶段,中国乡-村关系主要表征为行政命令型,而在动态探索过程中,以税费改革为界,中国乡-村关系实现了从利益诱导到情感运作的逻辑转变。基于全新的时代特征,在渐进调适环节,新一轮结构与过程的互动促使合作逻辑下信任均衡型乡-村关系日益生成,并因其遵循乡-村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而成为了乡-村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相对健康型的乡村关系而言,行政化和放任型的乡村关系属于非典型性的乡村关系,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政化和放任型的乡村关系制约了村民的政治民主权利、经济自主权利和其它权利.要充分实现村民的各项权利必须转行政化和放任型的乡村关系为健康协调的乡村关系,其主要对策是完善法制、深化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方式、提高农村干群的思想观念及素质.  相似文献   

17.
张举 《兰州学刊》2005,(2):194-196
"乡政村治"模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调整的一种具体探索,但"乡政"和"村治"作为两种异质体制共处于国家与农村社会的边界,在实践中显示了制度设计上的种种不足,而且在新的条件下"乡政"有变为自利性国家经纪的动因.这种体制困境要求对农村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化和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实现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村民自治机制的转换,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取向.上虞市谢塘镇“四不出村”工作法在提升村级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合实地调研,本文对“四不出村”工作法的缘起、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工作创新和运作绩效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并对服务型村民自治机制构建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众所周知,当下中国农村实行乡政村治体制。在村一级,由村民群众依照法律和制度规定自己管理村务活动。为有效推行村民自治制度,国家相关部门做出了统一的制度安排。然而,统一安排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在复杂多样的乡村治理环境中运行的,受不同变量因素的影响,一致性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多样性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宗族与村治、村选举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宗族与村治、村选举关系的研究意义重大,但相关研究却很缺乏。学界对实际状况缺乏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是当前宗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建后宗族的结构和活动状况,讨论了宗族在族内和族际村际层面的实际影响和后果,提出了宗族的正面功能已出现不可逆转的衰退,并由于宗族是以实力为规则来处理族际关系,其后果更是负面且严重。最后,提出了宗族与村政互动的几种类型,并分析了宗族与村选举关系研究的若干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