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池忠军 《中州学刊》2004,(1):143-145
罗尔斯在与批驳者的辩答中,修正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理念并给定其哲学基础,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稳定基于正义的政治理念,并引中出万民法,使之普适化.  相似文献   

2.
黄群英 《江淮论坛》2010,(3):143-146
古今中外,公平存在制度正义论、行为正义论和分配正义论三大理论体系。公平是公正、正义与平等的统一。从公平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出发,我国应选择按劳分配标准下的“比例相等原则”与保障基本需求前提下的“数量相等原则”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康德、罗尔斯的政治哲学或道德哲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对正义优先性的论证。因为作为正义的秩序不是外在客观物,而必须从人的自身出发,所以他们对正义优先性的论证都归结为人类选择一种适合整个社会的合理秩序的优先性。霍布斯、康德、罗尔斯论证正义优先性分别从经验、纯粹理性和两种的兼容三种方式进行。霍布斯对正义优先性的论证所用的论据是完全属他的经验的,反映了他的个人的道德态度;康德包括罗尔斯的理论,关注的是所有可能世界的根基,一种最为宏观、最为本真、因而最为优先的“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4.
5.
祝成生 《理论界》2007,(3):154-155
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近代伦理主体共时的相互性特征,使得伦理关系在代际间的纵向拓展遇到难题。然而,代际间存在着以责任原则为基础的补差正义、以代际接力形式存在的交换正义,构成代际伦理的新的存在论基础。在实践领域,代际伦理需要建构应用性的实践原则体系,即以满足人性基本需要为底线的责任原则、人类整体性原则和共同责任基础上的制度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6.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是正义的两面,即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它们之问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效率既是公平的前提,也是提高社会公平水平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迈向平等的动力.同时,效率具有一定的限度,效率的实现要以公平作为制度性条件,要受到公平的制约,要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文章着眼于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度公平的含义,从溯源其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度公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平等正义观建立在一定的“反应得”基础上。罗尔斯本人没有将“反应得”理论体系化,而是根据行文的需要散见于《正义论》相关章节。这不可避免地大大弱化了“反应得”的理论力量。本文认为,罗尔斯是在道德的不应得、应得缺乏正义的根据以及应得属于正义准则三重维度上展开“反应得”的理论论证。但是,每一重维度的“反应得”都不完善,均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如何在罗尔斯所主张的正义原则内处理好应得和平等的关系问题,这既是其“反应得”理论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也是其“反应得”理论留给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二者关系,对于我们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论断,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了将效率和公平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揭示了效率和公平的内在联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一次将效率和公平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统一起来,实现了分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图像意识的特征、逻辑基础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中图像意识概念能够有效描述出观者观看图像的意识结构,能够作为图像意义呈现的基础.其图像意识结构分析具有偏重感知与强调图像主题恒定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展开对模仿传统中的艺术图像(包括现实主义流派)、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大多数技术图像意识的分析,并揭示图像意识的内在结构.但是,这一概念的有效性应用却面临着双重危险:其一是面临违背现象学的侧显复合体原则的危险,即事物的呈现是侧显复合体的;其二是现象学家自身并没有揭示出非题材(对象)立义的过程.此外它对于非对象性艺术图像的分析有效性难以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2.
周立升 《文史哲》2006,(3):71-74
全真道是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的。在山东半岛,他度化了七大弟子即后来的北七真,山东半岛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阵地。全真即全有形之物的本真,这个本真就是万物所蕴涵的道,道也就是真。人的本真就是人的本性,亦即人的道性。故全真道因倡导保全人的本真、纯粹人的本性而得名。  相似文献   

13.
连劭名 《文史哲》2004,(1):77-81
《周易》及先秦时代的重要思想家都注重古义和今义。《周易》的古义近于阴阳家,而今义关注伦理道德。儒家和墨家的古义是指"礼",今义指"德义"。道家的古义指道,而今义强调效法自然。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因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而风行世界,因其显著的锻炼效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梳理太极拳拳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基本意蕴,对武术研究、传播、修习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极拳的产生、命名以及"拳与道合"的分析可以看出,太极拳与<黄庭经>、<易经>有直接的关系,与道家、道教、儒家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考虑到中国文化的"互渗"、"三教合一"现象,可以说太极拳的理论渊源是整个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康德认为,美德就是按照道德法则来决定行为动机的意志的力量,这与通常把美德看作优秀的情感欲望品质的美德观有着较大的距离.康德指出,再优秀的、令人羡慕的情感、欲望品质也不能保证其本身绝对的善.唯有纯粹的、客观的道德法则才能确保意志的善的价值.但正因为康德的美德理论绝对地排除情感的来源,所以其美德理论中也存有内在困难,他把理性世界作为本体界是失当的,但将康德的美德理论应用于公共美德的探究中却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发展的复杂多变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及全球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也由此促成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乔清举 《社会科学》2012,(7):113-123
"通"是儒家自然哲学"究天人之际"的重要概念,指两个或更多对象之间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精神的相互交换、吸收和影响;西方哲学无之。通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现象之间的通气;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通气;三是人自身的通气;四是人和人之间情感和精神的相通。自然现象之间的通气有"川,气之导也"、"宣气"、"山泽通气"、"天地交"、"山川出云"等说法,表明了自然的有机性、整体性和内在性。人和自然的通是二者间的一种交互性关系。人是自然的一个环节,这是天人合一的物理基础;人又是自然的恻隐慈爱者、欣赏者、赞美者,二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从而能够对于自然有感、有应,道德地对待自然,为天地立心。这种关系超出了物理意义而进入了精神的和审美的领域。这是人与自然相通的本质含义,表明了儒家哲学的生态本性。通的范畴对于当今建立生态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近代以降 ,学界对政治类型的研究视野已从制度结构深入到了非制度因素的综合探讨。其中 ,中西政治的比较研究也更多地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剖析进入到了文化领域中的梳理。这种研究方式的转变固然带有社会自然演进的性质这一诱因 ,但同时也充满了人类政治理性的内在自觉要求。这就是由古代的神权政治经由近代王权政治的瓦解 ,被解放的平民等级又在打倒王权的过程中 ,受惠于启蒙理性而建立了民权政治。这是从大的历史跨度对政权主体的一般概括。若从法哲学或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划时代的政治变迁 ,就是政治类型的变迁 ,因为政权的合法…  相似文献   

19.
论形而上学奠基的当代诉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形而上学的最初确立是通过形而上学的初始奠基完成的。西方形而上学的奠基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不断伴随着精神境遇的变化与历史因素的变迁在变换之中寻求和确立的,这表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演进是以不断奠基的方式推动的。从历史的向度观察,西方形而上学历经了奠基于外在实体的无限性之上的对象性形而上学,中经奠基于自我思维的理性无限性之上的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而达及到康德奠基于先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规定之上的现代视界的形而上学。康德哲学这一提法预示着当代形而上学的奠基方向与类型,这一预示在当代的海德格尔哲学之中得以充分的彰显,这就是将今日之形而上学奠基于比人的规定更为原始的有限性之上。从西方形而上学奠基的演进逻辑与当代诉求的角度可以从新的背景中理解和诠释当代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理论思维,一个民族如果缺乏或不重视这种思维,是很难站到科学最高峰和进入现代文明行列的.恩格斯说,学习哲学要从哲学史入手,"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