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人物 马曰瑭(1688~1755年),字秋玉,号懈谷。其祖父马承运自祁门城里迁扬州,居东关街薛家巷。马氏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其弟马曰璐(1695~1761年),字佩兮,号南斋。兄弟互为师友,人称“扬州二马”。  相似文献   

2.
唐代扬州大云寺是鉴真大和尚(688—763)十四岁时舍俗出家的寺院。日本安藤更生博士于所著《鉴真大和尚传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二里,依据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以及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记载,认为扬州大云寺“在广陵江阳县”,即“江阳县管内也”。鉴真大和尚是江阳县人,十四岁(701)随父至大云寺礼佛,入寺见佛像而生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本佛徒,奇其志,许焉。就智满禅师为沙弥,配住大云寺。说大云寺寺址在江阳县境之内该不算太误,因为这是可以谅解的。安藤博士是外国人,来扬州寻访鉴真大和尚遗址的时期,扬州正是“沦陷区”,该时,四邻多垒,不可能自由舒  相似文献   

3.
李亦辉 《北方论丛》2023,(6):100-113
古典小说里人物的命名,寄寓着作者的褒贬好恶,《红楼梦》以“玉”为“红楼三玉”命名,一方面表明其外美与内美兼具的特点,一方面喻示其凡俗性与超然性并存的品性,而内美与超然的一面,是“三玉”隐逸人格形成的心理文化基础。就隐逸形态而言,“红楼三玉”可归于市隐、心隐之列,贾宝玉隐于闺阁,林黛玉隐于诗书,妙玉隐于佛门,大观园是使其隐逸人格得以充分现实化的世外桃源。“三玉”的避世情结与隐逸人格,是对世俗社会及其价值观念的疏离与逃避的结果,因而也不断受到世俗社会的诋毁与打压,最终皆以悲剧收场。“三玉”的人生悲剧,是在已然丧失了活力与包容的社会文化体制之下,追求性灵自由与生命超越的个体欲做隐者而不得的人世悲歌,足资“齐家”“治国”者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4.
唐代扬州大云寺是鉴真大和尚(688-763)十四岁时舍俗出家的寺院。日本安藤更生博士于所著《鉴真大和尚传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二里,依据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以及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记载,认为扬州大云寺“在广陵江阳县”,即“江阳县管内也”。鉴真大和尚是江阳县人,十四岁(701)随父至大云寺礼佛,入寺见佛像而生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本佛徒,奇其志,许焉。就智满禅师为沙弥,配住大云寺。说大云寺寺址在江阳县境之内该不算太误,因为这是可以谅解的。安藤博士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5.
五峰园     
《中文信息》2008,(3):85-85
五峰园在闾门西街下塘,今五峰园弄,占地约2.5亩。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  相似文献   

6.
大凡一个画派的形成,无不与商业经济的发达有关,清康乾盛世。政局稳定.以业盐为主的徽商们移居扬州。使扬州成为东南的一个大都会。随着经济的发达,必然带来艺术的繁荣,当时,全国各地的许多著名画家被扬州的繁华景色所吸引,纷纷云集扬州。于是产生了“扬州八怪”(我不太赞成称“扬州画派”)。到了晚清,上海取代扬州。成为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于是。全国各地画家又云集上海,形成“海派”。当然,“海派”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扬州画坛的彻底裹落。  相似文献   

7.
58西樵山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县境内。山中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二十八瀑布、二百零七泉之胜景,是著名的的南粤名山之一,与罗浮山齐名;自古以景色清幽秀丽而闻名。山中最为有名的景点有白云洞和云樵泉仙馆,白云洞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现名樵园,园之周围峭壁凌空,飞泉吐玉,  相似文献   

8.
“千古风流之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清康熙、乾隆年间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徽商。一部描写扬州乾隆时代实况的《扬州画舫录》,其中记载的徽商和徽籍文化人占着很大的比例。在我国画史上有着较大影响的“扬州八怪”就有其中两位徽州人,一个是休宁的汪士慎,一个是歙县的罗聘。  相似文献   

9.
山瞑听旅愁,沧江急夜流。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首诗写作者长安先遇后,漫游吴越,夜宿桐庐江,将去建德,而建德一无亲故,故思念维扬旧游。诗中“广陵”、“维扬”都是扬州旧名或别称。精场帝《泛龙舟歌》有“借问扬州何处在?淮南淮北海西头。”故“海西头”亦指扬州。夜幕降临,山色昏黄,以诗人失意更兼旅途孤寂的心情来感受,猿啼正是愁音。墨绿色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一个“急”字拟人,隐隐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又两句皆暗用通感,“听猿愁’提把心党移作听觉,“…  相似文献   

10.
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的转折点。两淮盐运使曾燠的到来,为扬州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是扬州文学兴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怡园     
《中文信息》2008,(3):94-94
怡园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中段,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始建,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全园建成。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在建造风格上吸取了苏州各古典园林之特色而自成一格。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牡丹厅”、“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金栗亭”等诸多人文景观,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成为苏州诸园之冠。  相似文献   

12.
徽州商人在明清两代的商业中,占据很大势力,其经商范围遍布全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迂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又其迩焉者矣,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①徽商所经营的项目,主要是茶、木、质铺和盐,“茶叶(徽州)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质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②其中盐业为其大宗,主要以两淮地区为基地,以扬州为经营中心。在徽州,外出经商“就食他郡者常什九”③而在外长年行盐的“大半家于扬州,”④入清之后,扬州竟“土著较流寓  相似文献   

13.
闻歌如见旧风神想像先朝草木春四十年来城郭異梦回俱是白头人池上荷花岁岁开莺簧(?)暖青苔承平风雅沦桑海谁伴周郎顾曲来葵园寓荷花池拗断冰絃敛早芳拈花微笑肺肝香敬亭垂老甘篱下惭媿云间莫后光。雪舲盛年谢客学柳敬亭获莫后光之指授而得尽、士人高之、名、七十馀猶依马提督、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吴声西曲》中有不少诗提到“扬州”,如“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懊侬歌》)“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不断流。”(《莫愁歌》)“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襄阳乐》)这里的“扬州”并不是隋唐以来的扬州,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隋唐以来  相似文献   

15.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天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该园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另三园为:东莞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之一。其中“深柳堂”是该园木刻工艺和书法绘画集中之地。余荫山房在四大名园中保存最完好,也最为精致,它占地仅1598平方米,犹如一颗分量不重手工却精美的钻石。它坐北朝南,布局精巧,以石拱风雨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8,(3):124-128
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是“连房广厦”式庭园的典型,即以楼房群体组成庭园空间,被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8,(3):80-85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章文萍 《南方论刊》2009,(5):119-119
数干只彩蝶破茧而出,一齐飞翔在鹏城上空,“中国第一村”再现干年丝绸文明与荣耀。2009年5月15日下午,在第五届文博会盛大开幕、鹏城共庆的时刻,分会场——南岭·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简称“中丝园”)也隆重开幕。中国商务部茧丝办副司长李朝胜、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深圳市人大副主任邱玫、  相似文献   

20.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3):18-18
2006年2月21日,扬州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在屯溪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谋划“徽商与扬州”专题图片展,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一创意的意义、宗旨以及运作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徽商与扬州图片展立足于历史上徽州与扬州的地缘、亲缘、商缘、文缘,发掘徽州文化与扬州文化的紧密联系史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两市文化学术交流的推进,都有积极意义,办好图片展,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