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道教文化养生"就是一切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文化资源向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技术转化的综合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与实践技术,道教文化养生的形成与发展与道教组织形态同步。将近五千年来,道教先后经历了三大形态:元初道教、古典道教、制度道教。这三大形态的道教都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养生理论,开展养生实践。其代表性的养生体式有:斋醮养生、金丹养生、伦理养生、治世养生、文艺养生、环境养生。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身优良传统,即爱国爱教,自食其力,惠施人群,重视科学,强身健体之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既是道教生命力之所在,又是道教得以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之所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认识道教的优良传统,对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时享有“巴蜀才女”和“唐代著名女诗人”两项殊荣的唐代四川女诗人薛涛是我国留存诗歌数量最多的女诗人。因其在时间上处于道教极端鼎盛的唐代,在地理上处于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四川,薛涛的大量诗歌中均有明显的受到道教思想影响的痕迹。通过分析其诗歌语言、诗歌典故和诗歌想象,本文发现道教思想是助推薛涛诗歌经典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即使在国民政府帮助下,四川省道教会也只是由部分全真道徒众和少数正一道徒众组成的省级道教会;四川省道教会还因经费不足、战乱等影响,有近三十年组织及活动基本停滞,未能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中央道教总会的《宣言》精神及组织原则。尽管如此,四川省道教会对近现代四川道教仍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是道教现代转型的产物,亦是国民政府对道教进行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汉中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底蕴,特别是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汉中的发展记载了道教的发展,汉中的历史无不书写着道教的兴衰。汉中人民无论从审美情怀、生态观念,还是饮食特征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而这些也都是与道教文化相关联的,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同样,道教文化的发展也与汉中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晚明的文学思想史上,屠隆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在文学创作和仕途追求之外,屠隆对晚明不同的道教潮流几乎均有触及,甚至因为对求仙活动的极端追求被视为异端。这些宗教活动的展开除与其思想上追求朴拙的倾向有关,亦受到晚明江南文人之间亲疏不定的群体关系和地方道教环境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屠隆的道教活动和宗教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希望将之置于晚明江南“文人道教”的环境中加以理解和考察,以反思明清文人道教传统中对与道教相关的信仰活动的多元表达与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道教化汉文小说是韩国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小说家们将中国道教的精神与理想用形象化和典型化的艺术手法来加以体现,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幅幅渗透着悲欢离合眼泪的画面,刻画逝去的苍凉岁月。道教化汉文小说把道教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研读这些把苦还原成乐的道教作品,使人获得了另一种由乐转换成苦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导引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体操术,道教将其吸纳并造就了中国传统导引术的一个主要流派——道教导引术。文献资料显示,道教导引术自东晋正式发端,其后历经了东晋南北朝道教导引术的吸纳与整理、隋唐道教导引术的发轫创新、五代宋元道教导引术的创新深化、明清道教导引术的鼎盛与更生四大阶段的演变历程。道教对导引术既有传承、创新之功,也有禁锢之局限。只有将守护传统与汲取现代元素相结合,道教导引术才能在当今多元的体育运动文化中更好地立足与济世利人。  相似文献   

10.
论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历来为研究者所注目,然而大多从追索诗歌的本事出发,主要运用传统的“诗言志”的观念,把这些道教无题诗比附为政治遭遇诗;另外解释为诗人与女道士秘密恋爱的本事记录.这两种解诗方法都忽略了诗歌作为有机的艺术整体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内蕴.联系诗人的经历及理想追求,可知这些道教无题诗抒发了诗人人生遭遇的不平心绪.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随着历史的发展,四家的命运迥然相异,其中墨学沉寂,法家逐渐式微,儒家崛起并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位置,道家紧跟其后,与儒学相配合,一张一弛,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只能结合四个学派的思维特质去分析才能得以明了。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学者认为 ,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地位 ,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实质上 ,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与儒家文化同样重要。认为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只有消极作用 ,是违背了辩证法 ,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积极影响。不仅如此 ,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础。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动力及方向。本文从儒佛道三教关系入手,探讨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本土道教以及产生于明清二代的民间宗教构成中国传统宗教的内容。中国传统宗教形式多样,历史久远。"敬天法祖"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核心。道教和民间宗教是中国自己创立的作为社会形态的教派宗教。中国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神崇拜及其互融、宗教信仰的政治化、入世情怀和天(神)合德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类型 ,并就中国传统旅游风俗所体现的中国旅游文化稳健内敛特征作了概括 ,同时扼要分析了这种特征对中国古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及其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往往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走向。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新的世纪里,它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道教文化蕴涵的许多合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文化发展历程中,能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的唯有道家,儒道对立而又互补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化史,文入画便是中国文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典型例证。道家哲学、美学既是滋养文人画家的养料,也是文入画美学建构的基础与血液。  相似文献   

18.
洛夫是中国华文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他在台湾和移居海外后的许多诗作中,都体现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宗和道家精神的追求:他追求禅道的最高境界,寻求精神的解脱;他把禅道的最高境界,化为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他以心灵体验之悟性,观照"大千世界"之物象。这种追求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儒道学派的发展与传统科学的系统性进步不无关系。基于先秦典籍《论语》和《道德经》的文本记述,从基本科学概念的不同阐述与灵活应用、主要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分析、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发展及其评价3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儒道学派与传统科学的互动关系。分析认为,儒家重人伦,但吸收了传统科学的若干重要成果,以科学概念和传统科技成果去建构其庞大的社会人伦系统;道家讲自然,在对自然万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基础上将传统科学认识运用到社会人文领域,既是对自然万物之道的社会延伸,也是将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20.
<儒道佛与中医药学>一书从儒道佛与中医药互动关系入手,既从传统文化角度探索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条件和规律,又从中医药学层面考察和评估了儒道佛的社会历史功能.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