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如果经济学理论当中存在公理的话 ,当首推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即自利假设。经济科学发展到今天 ,仍然没有能够抛弃自利的假定 ;经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 ,自利假定不仅引发了对财富变化的思考 ,而且对产权制度的安排亦颇多启发。当基于自利的财富变化不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时 ,制度的革新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古典经济学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纲领,有三个核心假设和一系列辅助性假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正是遵循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学家,不断地修正或放弃其传统假设的过程。但这种修正或放弃并不彻底。今天,新古典经济学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自反性问题、滥用数学的问题和关于经济系统的一些本体论假定不实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各种管理理论都有特定的人性假设,只不过有的理论家明确阐述自己的人性观,有的则将理论建立在隐含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经过分析发现,建立在林林总总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管理理论主要是为了论证"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而没有说明"为何进行管理"这个从哲学角度来看同样重要的问题。管理的"匮乏人假设"直接指出了作为人类整体的不完美状态,并认为一部分人管理而另一部分人被管理是必需的,而双方的角色是由偶然性或能力差别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孙宏开 《学术探索》2009,(3):110-115
汉藏语系是有数百种有亲缘关系语言的总称,它的研究发端于十八世纪末,经过许多代境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重大分歧,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分布的故乡,理应对汉藏语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简要回顾了汉藏语系研究的历史经过,介绍了中国学者目前开展的一些工作,期望在本世纪为推动汉藏语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综观数百年来经济思想史的演进及其成长,创新是经济学发展进步的生命,没有这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经济学面貌.黄少安教授发表在<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上的文章,是一篇颇具新意之作,他点明了经济学可能出现突破的领域,对中国学者不无启迪意义.但是,创建"合作"经济学的想法可取,却不构成对经济学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7.
竞合主义实现了对经典国际关系三大理论的整合,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成长及扬弃,竞合主义终将被和合主义所代替。当合作远远超过竞争,世界从当前的“竞合状态”向未来“和合状态”演进,实现行为体间优态共存,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真正的安全才可实现。进一步地看,竞合主义找到了行为体间的互动方式,成功整合了三种结构性变量,让现实与理想、实然和应然、实证分析和规范性反思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本路径和终极安全的实现方式,让和合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从观念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近代科学意识对历史规律的理解造成了无法克服的困境,以致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难解之题。20世纪以来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似乎对此问题的解决透露出一丝曙光;其对偶然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等世界特征的本体论地位的确立,好像为走出近代意识造成的困境提供了可能。但是,就科学自身的本质而言,复杂性科学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近代科学,探寻世界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仍旧是其本然的使命。正因为如此,复杂性科学并未改变理论本身的决定论特征。所以,试图以复杂性科学来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关系问题依然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9.
海缘世界观是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理解和阐释整个地球上的世界,不只是理解海洋本身,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的利己主义到人类共同体的范式演变与转换。走出西方中心论是一个漫长过程,麦金德的"海陆争斗的世界观"是个过渡。佩恩通过系统揭示人类不同区域如何通过海洋与河流、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社会网络,建立了重述世界历史的海-河网络解释框架。杨国桢基于本土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华海洋文明是和平导向的海陆一体型文明。习近平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自觉走向"类文明"层次上建构的"海缘世界观",其核心思想与精神可以概括为:以海为媒,广结善缘。"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为媒,必将促进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与稀缺性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主要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两块基石。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莫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表露出“经济人”的含义,但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后它便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批判和修正。虽然各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的观点都试图对经济人假设进行完善,使其更具合理性。我们试图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对经济人假设进行初步的修正,并论证了一个建立在制度框架下的,具有适应性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所具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与人类社会的管理之道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历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 ,探索人类社会的管理之“道”———包括“道路”即人类管理所经历的过程 ,以及“道理”即人类管理所秉持的理念———对于提高人类管理活动的自觉性 ,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卡西尔的“文化人”假设 ,作为划分不同管理时代的标志 ,从而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管理、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以及即将到来的知识社会的管理活动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静莹 《理论界》2008,(8):139-140
回顾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人们对母语迁移的认识几经反复。作为语言迁移研究发展轨迹上的两个里程碑,对比分析假设和中介语假设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对这两种语言迁移观进行对比与分析,分别阐述各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理论优势与学术不足,以期进一步推动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韦森 《东岳论丛》2007,28(3):1-9,20
合作是人类社会构成和存在的最深层基础。人类合作的生成机制若何?人类合作的道德含蕴和意义何在?这是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学家和博弈论专家阿克斯罗德教授设计出了一些计算机程序,对博弈论中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的收益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取得了很多惊人的理论发现,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法学、甚至生物学等学科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理论冲击。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阿克斯罗德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试验研究,并对其结果、理论发现做了一些评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华读书报》最近选刊了著名历史学家龚书铎教授《求是室漫笔》中的一篇文章《“假设”的历史》。该文列举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诸如“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鸦片战争提早三百年,中国就会进步更快,早就实现现代化了”“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就不会中断了”之类的假设加以批判,认为“这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实,现在给它来个‘假设’,说照改良主义的路走中国就会好得多,子虚乌有的事,谁又能说清楚是好得多还是坏得多,那只有算命先生算命了”,由此批评道:“史学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解释历史…  相似文献   

15.
徐强 《江淮论坛》2002,1(4):39-42
理论的创立并不等于理论的完成.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当它在实践得到检验和证实之后,才标志着它的真正完成.而在此之前,不管这种理论在逻辑上多么令人信服,被多少人所接受和拥护,它也只能是一种假设,只有实践才能使它成为被证明了的真理.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关于人类历史的学说,只有回到人类历史中才能得到证实.马克思<资本论>的出版,不仅标志着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创立,而且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汤燕 《南方论刊》2008,(3):55-56
国家利益一直是学界和政界核心的概念,研究国家利益有很高的学术和现实意义;然而国家利益极其复杂。只有认清国家利益的复杂性,才能在现实中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它的复杂性。国家利益具有多重属性,其中部分属性其内容极其复杂性,各属性之间关系亦非常复杂,这就是其复杂性的两个方面。国家利益至少有社会性、变化性、整体性、稳定性、神圣性和强制性及模糊性六种属性,各属性之间主要表现为促进关系、冲突关系及无关系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态学对自然的认识 ,经历了从平衡到混沌再到复杂的理论变迁历程。生态自然观对相互依存的以及有着错综复杂联系的世界图景的揭示 ,使我们得以从新的视角去观察自然和解释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当深入理解马克思:他的实践转向和物质生产转向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创了哲学关心人类问题的新时代。从通常被作为“唯物史观”的内容中,指出它所蕴涵的深层的人类性、人类学的东西,从而认为马克思关于历史的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类合理生存并走向自由解放的哲学理论。这一新的理解,既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深层意蕴,又有助于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出场:关心各民族向“世界历史”的发展并合理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20.
上世纪80年代起,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等理论的引进和深入研究,对国人传统的自然观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而科技哲学内部的危机与分化催生的科学实践哲学等新学科分支又强烈冲击着科学技术哲学的既有观念。在引进消化这些理论的同时,怎样避免对这些理论概念的滥用和误用?中国的科技哲学工作者在接受国外理论的同时怎样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地方知识”,并使之具有普适性等等问题,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哲学的发展不无重大意义。当代哲学问题访谈理应关注这类问题。当年,吴彤教授同沈小峰先生、曾国屏教授等一道为引介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在这些领域里他持续不断地开掘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又敏锐地把握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动向,在国内较早自觉地开展了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力图开辟一条把科学实践哲学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科学研究相互结合的,既以特殊科学的科学哲学研究为基础,又关注一般科学哲学为视野的“三生万物”的学术研究之路。他的“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复杂的实在”、“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等数十篇论文集中反映了其研究旨趣,代表了这些领域国内研究的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