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按质论价,是价格政策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来阐明按质论价,多年来,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这里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按质论价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按质论价与按值论价的关系;以及按质论价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按质论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就是要按照商品的质量状况,合理确定商品的价格。这就要求对每一种商品分别确定合理的质量差价,实行按质分等论价,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劣质惩罚或处理价。实行质量差价,是因为同类商品之间,客观上存在质量差别。如何准确理解按质论价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基础问題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生产价格的主张。这一主张提出以后,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持有这一种主张的同志认为:以生产价格为依据的价格形成,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身的客观要求”;反对这种主张的同  相似文献   

4.
确定好产品质量差价率,是贯彻按质论价原则,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理论界对按质论价的意义和依据等问题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但对质量差价率的现实确定还探讨不够。下面,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我们知道,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商品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有的同志据此认为,商品的质量差价应等于其价值差别,也就是质量差价率应等于质量差率,这样才遵循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经济研究》1980年第3期刊载的《试论按质论价的客观根据》一文中关于按质论价原则是以“商品质量的好坏,会调节市场价格在价值上下波动”为客观根据的论点发表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形成无疑是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对价格形成问题的讨论还很不充分,就报刊发表的文章看,主张采用生产价格的意见比较多。但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生产价格是否有现实的客观依据?生产价格的作用如何?主张按生产价格订价的同志对这两方面的分析论证似乎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生产价格的客观依据问题可另作讨论,现只就生产价格的作用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就正于主张采用生产价格的同志,并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7.
赵培兴认为,人类劳动可以分为创新劳动和非创新劳动或重复劳动两大类。所谓创新劳动,就是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以新的方法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而重复劳动则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它也不是用新的方法创造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是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法学界对此意见分歧,认识不一。但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主张。 一种主张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具有两种形式,即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人们把它称为“两分法”。持“两分法”的同志,又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诸如有同志认为:凡由本质的或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在物的有用性基础上对马克思的使用价值进行批判,一方面认为,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拜物教,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应该由交换价值拜物教和使用价值拜物教共同组成;另一方面认为,使用价值并不是一个自主存在的现实,而是被交换价值所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交换价值的完成与实现并充当着其意识形态保障功能。然而,笔者认为,鲍德里亚对使用价值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物的有用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实际上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客观物质基础的批判,同时,由于他认为使用价值只不过是交换价值所产生出来的"仿真模型",只不过符号体系下的理想"指涉物"并充当其化身,因此,并不存在"真实性",在此,鲍德里亚陷入了辩证唯心主义的幻境之中去了。  相似文献   

10.
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换句话说,生产者运用市场配置资源手段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这是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这一客观要求同样也适用于我国的经济活动。现实中,各类企业、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不仅承认,而且也是按照这一客观要求运作的。但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承认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这种观点,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给予重新的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生产劳动、使用价值和人类社会生存是有机地联系着的。从质的方面看,使用价值的质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生产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质(“特殊的自然物质”),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使用价值的质与人类生存构成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所有制问题从五十年代末就提了出来,并展开热烈的讨沦。有人主张劳动力公有制,有人主张劳动力私有制;还有人主张部分公有部分私有或称劳动力的二重所有制,又有人干脆不承认劳动力所有制的存在。我自己认为,这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和所有权的问题。搞清楚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足一件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主张商代属于奴隶社会,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判定殷商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而处于原始共产社会末期。主张殷商为奴隶社会者,对于商周历史的分期,也持有一些不同见解。例如有人认为,商初奴隶制度就很发达,有人则认为盘庚在位前后,殷商的奴隶制度才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商末封建经济因素已经萌芽,为西周过渡到封建社会准备了条件,有人则认为商代和西周都属于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人把奴隶社会的下限移到两汉,从而认为商代尚处于奴隶社会的前期。因此关于殷商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包干到户的广泛推广,农村分配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新的分配形式是否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呢?有人说否,有人说是,认识很不一致。持否定意见的同志认为,生产资料是决定产量的因素之一,包干到户由于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异引起了产量的差别,从而引起了收入的差别,因而没有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持肯定意见的同志则认为,包干到户对生产资料的分配大体是均等的,因而这种分配形式仍然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我赞成后者的结论,但他们的论证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大体均等分配的基础上,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4.
侧身单手肩上投篮是一种新的技术,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对侧身单手肩上投篮进行研究、认为该技术是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对今后的篮球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在投篮命中率方面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也是商品体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普通常识。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的许多专著和论文中,往往把二者割裂开来,认为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超历史的、永恒的范畴,从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排斥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并且自认为这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价值创造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以及用什么理论指导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成为整个争论的焦点。我总的看法是讲价值创造,只能是活劳动;论价值分配,又只能看要素所有权;公有制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的选择正在于把两种分配原则在制度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如何才能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充分发挥它的骨干作用,人们的看法很不统一。现在主要有三种基本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只有明确产权关系,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实行股份制、企业所有制,甚至有人主张实行私有化。 第二种思路认为,只有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改变原来高度集中计划机制,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8.
一、杨朱其人及其学术思想 杨朱是何许人也,历来众说分歧,《古史辨》辨之甚详①,现在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人主张杨朱是道家人物,老子的后学,生于战国时代②,或称阳生、杨子③、但是有人认为与阳子居并非同一个人物④。还有人认为杨朱在老子之前⑤,甚至是道家先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20.
倪寿鹏 《学术探索》2012,(12):17-21
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和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本文认为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平等地订立社会契约,选举并监督自己的代表来处理公共事务。作为执政理念,只有法治的第二种含义才属于现代政治文明,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廉政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