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探究及中国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法制等制度因素,也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酝酿次贷危机的深层土壤,逐渐宽松的经济政策使次贷危机获得超级能量,金融工程将传统金融业这把双刃剑改造成了核电站,同时,房地产市场泡沫、金融监管的疏漏以及美国政府住房政策等,都是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对于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坚持金融创新与加大金融监管并举,加强国际及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接连爆发,全球经济依旧低迷。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近期国内有较多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观点各不相同。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及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界限是否模糊、一系列危机是否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衰亡,这些是目前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自20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的发展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再发展到流动性危机,然后发展到信用危机。从范围上讲是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破产迅速向整个金融领域扩散,并很快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范围。是什么因素引发了当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拥有世界最大和最强健的金融市场的美国出现危机?本文首先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结构方面分析了此次"次贷危机"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如何升级为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并结合众多观点,全面分析了此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总结危机发生的教训,对于仍处于成长与转型之中的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无疑会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玲 《创新》2008,2(5)
美国次贷危机是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对于正处于经济繁盛期的我国来说,这一场危机为中国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可以从中找出有益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面向低信用度人群的住宅贷款的偿还拖欠),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而且向世界范围内扩散。这其中最大的理由在于证券化使MBS和CDO等机构债券在全世界被出售。日本的金融机构相对而言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截止到2008年9月为止,日本并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混乱,已经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周亚雄  王必达 《社科纵横》2009,24(12):40-4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严重衰退。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甘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工业生产、居民收入、就业、房地产,特别是出口贸易等方面遭受了严重冲击,准确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经济的影响,并采取拉动内需、加大投资、调整进出口结构等措施防范风险,对甘肃经济早日走出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君安 《创新》2009,3(1):95-9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起世界的金融动荡不安,让世界经济走向低迷,对我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南宁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形势,南宁市应采取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扩大内需、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加强舆论引导、刺激消费等合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燕 《社科纵横》2010,25(6):29-31,3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虚拟经济过度扩张、政府监管缺失造成的,因此如何解决金融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遇到了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经济增长速度严重下滑的压力.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出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原因还包括长期以来企业的高成本、出口的不断增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等原因.为此,必须理性地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努力保就业和保企业,启动潜在的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提高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