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的审美素质结构包含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质途径有三:学习美学基础理论知识,参加审美活动,按美的规律塑造自身和指导教学实践,形成审美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审美能力,是指从事语文教育活动的审美主体即师生(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按照审美意识即审美观念(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和审美心理(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等),对审美客体即文本(文章、文学等)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即审美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和审美范畴(优柔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在审美时所必需的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大语文教学观强调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两种理念均涉及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审美意识,从存在形态构成来看,分为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三个层次,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审美机制构成来看,它分为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人格三个层次.从人类心理能力构成来看,它分为科学审美意识、艺术审美意识、道德审美意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5.
覃伟明 《新天地》2011,(5):37-38
化学美育就是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化学的、以及其他各种美的事物,把化学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在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智力和能力、身体素质等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也就是一种不仅让学生认识一个美的化学世界,并能对其进行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而且最终把“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的化学教育活动。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发掘化学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审美社会化的过程才能逐渐形成.审美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唤起审美需要、培养审美能力、学习审美规范.审美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审美的社会教化及个体审美内化.审美社会使审美个体得以存在,杰出的审美个体又反过来促进了审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艺术审美兴趣和能力是一种反映个人情趣、精神气质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认知、评价自然与生活的一种能力,是人模仿、学习高雅文化的前提,拥有高雅的审美能力是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审美兴趣及能力的拥有和提高对他们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审美经验系统可从知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人类审美经验的特性及与中国美学的知识关联程度,着重分析了知觉经验系统、直觉经验系统和幻觉经验系统三种突出的类型,指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与积极借鉴这三种类型的审美经验系统观念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对审美经验系统可从知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人类审美经验的特性及与中国美学的知识关联程度,着重分析了知觉经验系统、直觉经验系统和幻觉经验系统三种突出的类型,指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与积极借鉴这三种类型的审美经验系统观念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美育实施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借助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保护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到大学的英语衔接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仅知识要更新,广泛的集中外古今美术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不但接受美学知识,更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3.
佛教理论对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的"现观"现量"各有三层涵义.在中国审美认识论中具体体现为审美的"现在"性、"现成"性和"现实"性.即美就在眼前生活中,审美是直接性的,审美中的"理"是一种情理而非思辨之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知识观强调文学学习过程中主体的创造和建构作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理论则进一步将文学学习视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极大地修正了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给文学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凸现了学习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而文学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这种交流与互动必须发生在意识形态、艺术审美、语言符号等多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15.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即通过对人实施终生不间断的审美教育,使其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美丑观),培养其较强的审美能力与创美能力,从而使其以审美的态度善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最终实现人生的审美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基础观。能力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定向性和能力观。素质目标体现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观。数学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充分发挥数学文化教育功能,把数学文化融入模块化结构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应用知识技能,学习知识应用能力、职业技能,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求真、创新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河上公章句》即《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它反对世俗的审美享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戒律的清静无为、以求长生的审美观念才是真实的、有用的审美思想。在其追求真美的思想体系里,"柔、和、静"是其核心审美范畴,"柔弱、中和、清静(安静)"是其基本审美范畴;在审美倾向上,它阐释了"抛弃世俗审美,寻求无美之美"的审美本体观,它提出"反对情欲的满足,寻求涵养性命"的情性观,它怀有"反对文饰,提倡质朴"的文质观;它以"长生"为审美理想境界,以"真人、圣人"为审美理想人物;其哲学基础即为道家之"道、一、精气神"。  相似文献   

18.
当代高校美育工作存在较多问题,诸如审美教育意识薄弱、缺乏完整的美育体系等,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不足、审美境界低俗。网络作为时代和科技的产物凭借其互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平台。高校美育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推进审美教育,成为当前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网络时代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审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规律等方面作一探讨,期望能够为高校的审美教育及其发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兼具读者、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心理是一种复合多元的过程。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期待、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再现时对目标读者审美期待的满足,都将决定译作的品位和水平。研究译者的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心理构成,有助于从传统的对结果导向的翻译标准的研究转向对过程导向的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20.
“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它由感性、理性、情感交织而成。“观”照自身,反“观”本心,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并在主客体的统一中达到和谐,体现出中国人本主义的审美倾向。同时,“观”体现了东方审美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即感性理性交互为用的直觉思维、内向思维、体验性思维和意向性思维。与西方局限于认识论的“观照”相比,中国的“观”是主客交融的情感体验,“观”出的是一种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