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永祥 《领导文萃》2008,(24):104-108
1978年10月23日,邓小平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今年应邀访日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之后,中日双方形成的第四个双边关系文件。四个文件如同四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我在20年前从一个工程师改行搞日本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日本的经济和科技问题,现在已经退休。2003年春天,我在中国的《战略与管理》杂志先后读到马立诚、时殷弘有关对日关系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先是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马先生和时先生两个人的称呼在日语中碰巧与“老奶奶、老爷爷”的发音一模一样,好像他们注定是会在日本出一些名的。尔后,马先生和时先生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应,甚至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奸”、“卖国贼”。这种强烈的反应使我感到吃惊,也促使我思考他们的文章为什么会使有…  相似文献   

3.
最近,冯昭奎在《再论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中写道:有几位长期从事对日外交工作的老同志对我说,《论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提出的不少政策建议,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我国老一代领导人长期对日方针的“传统思维”。[1]连研究日本及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有时都不辨“新”“旧”(或者说“外交革命”还是“外交传统”思维),更不用说凭直觉议论这些问题或上街宣泄的青年人了。要真正把握对日关系的大方向,推动中日邦交健康发展,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就外交论外交,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野,更要有深远的历史感。日本人要研究自己的古代历史,除了新…  相似文献   

4.
日本最近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已经由咄咄逼人演变为横冲直撞。自小泉政府执政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出现了严重倒退,而且不断衍生出新的麻烦。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政要公然否定并为侵略加害历史歌功颂德;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比以往任何一届首相都要肆无忌惮,我行我素;在台湾问题上,日本狐假虎威,挟美日安保协议而公然将台海纳入安保范围,扬言将之作为日本参与干预的战略目标,暴露出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野心;在涉及中国主权的领土问题上,日本再也不愿“搁置争议”,而是迫不及待,先后默许怂恿右翼议员登上岛礁,登记“户籍”,一次次挑起事端。而8…  相似文献   

5.
<正>战后70年日本反省的轨迹战后70年,在日本所有官方文献里,历任首相从未明确使用"谢罪"一词对中国、韩国表达反省,而是多使用"お詫び"一词,中文可译为"道歉",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首相都采用了"道歉"的说法。田中"迷惑"与《中日联合声明》。向中国正式表达反省应该始于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当时田中使用的词语既非"谢罪"亦非"お詫び",而是"迷惑",中文被译成"麻烦"。  相似文献   

6.
郝滢 《决策探索》2005,(8):33-33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家唐根索曾说过:“外交必须从对方国家的观点注视国际舞台。”看待中日历史问题也是一样。站在日本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是了解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作所为的必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8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朝日新闻》社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将历史问题看作是影响中日关系的第一因素。无疑,切实执行中日双方达成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日本的历史观与政治潮流则显示:日本难以如德国般反省二战历史。这就引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本人的看法是:中方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超越历史问题,为了国家的总体和长远利益,这可能是中国不得不吞下的一枚苦果。这个观点的得出,乃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逻辑判断。在开始讨论之…  相似文献   

8.
<正>日美安保的道义旗帜是"和平",中日两国在不触动日美"伤痂"的和平前提下争取自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才能创造有平等尊严的东亚地区政治。日本"从属"于美国1945年9月2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主持接受日本投降仪式。9月22日,美国发表了《对投降后初期日本的政策》,规定:"日本天皇和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6月25日至26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俄共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等四项联合声明,被认为是中俄"结伴不结盟"关系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中俄间的这种战略合作的推进,美国压力是唯一因素,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促成中俄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吕古宸 《领导文萃》2007,(12):116-120
1945年7月17日,在柏林郊区波茨坦,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开了一个美英苏三巨头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对投降后的德国的处置和对日战争结束后的善后处理问题。虽然会议中途英国首相交班,由艾德礼接替了丘吉尔,但会议本身进展顺利。会议的最后一天,即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的发布国增加了未参加会议的中国,却没有苏联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就是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自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以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中日关系的发展总体上是平稳友好的。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可谓进入了多事之秋。2012年,在中日两国迎来建交40周年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两国关系却跌落至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解读中日矛盾,应围绕历史认识问题的是非之辨、领土问题的主权之争、安全问题的战略之变这影响两国关系最为突出、矛盾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30日上午,总理温家宝接受了美国《科学》杂志专访,又一次让国内媒体羡煞。令人羡慕的除了温家宝的政府首脑身份,还在于温家宝与《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的对话姿态——采访中,既有如果没有从政.“可能会成为一位很好的科学家”这样的个性表白:他还特别提到了,要求访问者与被访问者能够“倾心交谈”,“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初访问中国,近年来沦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中日关系近年来呈现不少矛盾的磨擦,焦点表现为靖国神社问题,而更大的背景则是,中日两国国力不同程度同时上升,双边关系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不适应日本的上升一样,如今日本许多人也尚未完全做好接受中国发展的心理准备。看来,中日关系真正理顺,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双方不断为此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傅颐 《领导文萃》2007,(7):124-128
1972年7月7日,54岁的自民党总裁田中角荣取代佐藤荣作,组成新一届日本内阁。这一天,新华社编写出田中组阁的新闻。没想到,稿件送周恩来总理审阅时被退了回来。周总理批评编辑“没有跟上形势”。未能把田中讲话的积极而重要的内容写进去。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初访问中国,近年来沦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中日关系近年来呈现不少矛盾的磨擦,焦点表现为靖国神社问题,而更大的背景则是,中日两国国力不同程度同时上升,双边关系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不适应日本的上升一样,如今日本许多人也尚未完全做好接受中国发展的心理准备。看来,中日关系真正理顺,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双方不断为此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好中日关系,是考验中国外交智慧的一项重大议题.对中国而言,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日两国无论是合作、竞争还是冲突,都有着重大的双边和多边影响.同时,中日关系尚未达到高层次战略互惠的水平,化竞争为协调的新时代中日关系既是目标亦为期许,因为面对着历史认识、安全困境、战略互信缺失等各种难题,中日关系的问题仍在深层.面...  相似文献   

18.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将是下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点。《农民日报》2012年12月24日发表编辑文章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和重大战略任务,“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农业经营体系已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刊现将该文核心观点摘要编发如下。  相似文献   

19.
WTO《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中没有明确规定“法庭之友”制度,但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争端解决的实践中,多次应用该制度,引起了WTO成员的巨大争议和质疑,并成为WTO新一轮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WTO成员对待“法庭之友”制度的态度及原因,  相似文献   

20.
理解对日“外交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之际,日本问题和中日关系不约而同地成为海内外国际关系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国内舆论界和学术界通过纸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一些研究者提出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和对日“外交革命”展开了广泛而又激烈的讨论,这实为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