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步时贤之后尘,追宏论于一二。本文也尝试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来探讨文艺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等问题,由此对社会的文艺活动系统作一番初步考察。§1 文艺属于世界3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流行的传统观点大都认为文艺是一种再现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近年来学术界在重新探讨文艺的本质问题时,看到了这一流行观点所存在的“单纯从认识论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的缺陷,于是提出了文艺的本质当是“情感”、或“主客观的统一”、或“人的本质的确证”等新见解,有的还认为文艺的本质应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笔者认为,尽管上述新观点都从理论上作了相应的论证,但总的说来仍没有跳出美学概念之争的框框,有的甚至还  相似文献   

3.
“心物”,原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所表述的主观意识(心)与客观物体(物)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所包含的“心性之学”、“性命之理”具有鲜明的心理学思想特色。汉魏六朝文论家用“心物”来描述文艺的起源、本质以及创作与鉴赏过程中主客体之关系等问题时,是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着眼,因之,“心物”也就成为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的纲领性范畴。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首推王国维,次举蔡元培,他们是奠基人。王国维(1877—1927)作为中国近、现代交替期间的著名学者,主要成就是在史学方面,但在美学上也有很大功绩和特殊贡献。1901年至1912年期间,他写了不少哲学与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如《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1902)、《红楼梦评论》(1902)、《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人间嗜好的研究》(1907)、《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考》(1912)等。在这些著作中,他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美学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揉合成一套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古雅说”、“眩惑说”、“境界说”等一系列观点,为中国现代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特别是“境界说”在我国美学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我们评论文艺作品、进行文艺欣赏的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氏晚年的上古历史、文物与制度之研究 ,正是他早年诗学理想的展开和落实。王国维先生从哲学向史学的转变 ,其直接原因是为了解决他自身遭遇的人生困境。然而由于在这种学术启蒙中他选择的西方精神资源过于片面 ,因而在哲学中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或将其人生困境彻底解决。王国维先生之所以要转向“古器物、古文字和古史”这个历史学中的最偏僻的领域 ,其中原委主要有二。首先 ,这是一个有“理性”的领域 ,因而它能够满足王氏作为学人之学术需要。另一方面 ,这种“理性”又是一种“历史理性” ,它与王氏所谓的“可爱者不可信”的“客观真理”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因而亦可以满足作为诗人的王氏之情感需要。其次 ,它还是一个有“情感”的对象 ,但与特别容易刺激人的现实欲望的现代历史研究迥然不同 ,这种本质上已经“无功利”的“历史情感” ,对“生怕多情”的王国维先生也就成为一种最佳的历史研究对象。这就是古史研究乃至一切上古文物制度之所以可以成为王氏安身立命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表现。朱光潜的早期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谈美》这三本书中。《悲剧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而《文艺心理学》才是朱光潜美学的一个综合构架,在这本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他早期的美学观点。《谈美》则不仅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而且如朱自清先生在序中所说,“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明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期至40年代中期为艺术论美学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解答。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为认识论美学阶段,其代表人物蔡仪建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从客观论的角度研究了美的本质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回答了美感问题,从反映论的角度探讨了艺术问题。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为实践论美学阶段,其代表人物是李泽厚、蒋孔阳,他们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共同的理论资源,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哲学基础,提出了美的本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美感是历史积淀与社会实践的产物,并对艺术中的形象思维和典型创造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王国维"文艺是天才游戏之事业"命题的本来面目作出的一种解读.本文的看法是:王国维的文艺游戏说乃是针对我国传统文艺的实用功利观念而发.文艺是游戏,其实质是势力之欲的发表;文艺是天才游戏,其性质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天才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国美学领域内,王国维是唯一对于“天才”这个美学论题以全面而准确论述的美学家,因此王国维的天才说对中国现代美学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是天才的事业 王国维的天才说,论述丰富。90年代初,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曾从天才说的引进、天才的必备条件、天才和美与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某种哲学的体系中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对文艺问题进行某种哲学的讨论,这并不是到马克思才有的。这样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美学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就早已出现了,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马克思美学思想同这些美学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哲学高度,而主要在于各自哲学基础的不同。那么,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讨论中主要提出了两种意见:一是蔡仪同志提出的认识论(反映论)说;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美学曾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这是20世纪中西美学关系史之序幕。但大陆学界对王氏为何接受叔氏及其如何接受叔氏却研究不力,笔者颇想在此有所作为。本文的重点是探讨王氏如何接受叔氏。 一 为了能把王氏对叔氏哲学的悟性扬弃说清楚,可先让叔氏跟黑格尔作些比较。 叔氏是以反黑氏而著称于西哲史的。西哲史家以为,在理性与意志关系上,叔氏率先提出不是理性支配意志,而是意志支配理性,  相似文献   

12.
《晋阳学刊》1983年5期成立同志《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体系》一文中说:“王国维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传统,融合西方的某些美学观点,创建独立一格的‘境界’说”。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清光绪年间,江顺诒在其所辑《词学集成》一书卷七中,已先于王氏提出这一观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文艺价值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志海 《江汉论坛》2004,(10):119-121
产生于20世纪初“西学东渐”思潮中的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一方面坚决反对传统狭隘的功利主义文艺价值观,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文艺在传达“真情”、“真理”和“理想”上的独特价值和功能,这是王国维的文艺价值观在现代性追求上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历史研究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轫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的文艺、哲学、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传入我国后 ,亦在诸多学科领域引起不小的反响 ,历史学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看待这一思潮及其对我国史学研究的影响 ,已经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此 ,本刊特邀请有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予以探讨。在本组文章中 ,赞成者、反对者、困惑者均有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史学界对后现代思潮的几种主要态度 ,希望本组文章的刊发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5.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新的科学,在中国也可谓一门崭新而稀有的科学。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朱光潜先生就写了一本《文艺心理学》,但那是一本通俗地解说美与美感的著作,“是一部介绍西洋近代美学的书”(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因此,严格地说,这还不是“文艺心理学”。近年,还有不少学者涉足这个领域,写了若干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与专著。在高校讲坛上,也进行“文艺心理学”课程讲授。但“文艺心理学”到底是心理学的分支,还是美学、文艺学的分支?抑或是“文艺”与“心理”的联姻,或者是它们的“儿女”?  相似文献   

16.
令人困惑的"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轫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的文艺、哲学、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传入我国后 ,亦在诸多学科领域引起不小的反响 ,历史学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看待这一思潮及其对我国史学研究的影响 ,已经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此 ,本刊特邀请有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予以探讨。在本组文章中 ,赞成者、反对者、困惑者均有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史学界对后现代思潮的几种主要态度 ,希望本组文章的刊发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即史料学:关于后现代史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志瑜 《学术研究》2004,18(4):12-15
发轫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的文艺、哲学、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传入我国后 ,亦在诸多学科领域引起不小的反响 ,历史学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看待这一思潮及其对我国史学研究的影响 ,已经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此 ,本刊特邀请有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予以探讨。在本组文章中 ,赞成者、反对者、困惑者均有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史学界对后现代思潮的几种主要态度 ,希望本组文章的刊发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8.
发轫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的文艺、哲学、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传入我国后 ,亦在诸多学科领域引起不小的反响 ,历史学当然也不例外。如何看待这一思潮及其对我国史学研究的影响 ,已经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此 ,本刊特邀请有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予以探讨。在本组文章中 ,赞成者、反对者、困惑者均有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史学界对后现代思潮的几种主要态度 ,希望本组文章的刊发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9.
一、从王国维的“境界”说说起“意境”,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概念。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从理论上使“意境”的概念获得更为丰富的美学内涵。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既有“意境”一词足以表述其特定的美学含义,为什么王国维还要“拈出境界二字”以代之?王氏在其论文学艺术的论著中,也时而说“意境”,时而说“境界”究竟二者间有无区别?关于这些问题,论者早已有所分析,多认为王国维在使用“意境”和“境界”时,没有什么区别,是一而  相似文献   

20.
借助西方哲学美学观念清除了传统诗学中过于浓郁的伦理政治气息,王国维不仅使近代学者诗人那种强烈的现实冲动在哲学分析中平静下来,同时他还在审美独立的基本原则之上为现代学人创造了一种新的情感表现方式。根据王氏旧体诗、词的二分现象,可将学人之诗细分出两种类型,其一即作者以学者身份书写的“学人之诗”,它的主要特点即建立在中国现代学术基础上的“学之别体”;其二即学者以诗人身份而写作的“诗人之诗”,其根本特征则是建立在现代美学基础上的“诗之新声”。这是王国维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对学人之诗的最大之现代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