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口逆淘汰"问题在人口学研究中已有明确的结论,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仍有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在梳理人口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城乡社会"断裂"的社会学角度,对"人口逆淘汰"问题进行再分析、再思考。城乡人口素质差异等"社会统计事实"背后,是城乡社会"断裂"的现实。制度因素如户籍制度和教育健康资源占有与配置等结构因素深刻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乡不同的生育率是造成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出发 ,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指出静态社会中的确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但城镇化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 ,而且提高了人口素质 ,因此 ,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应和推进城镇化相结合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不仅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城乡不同的生育率是造成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出发,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静态社会中的确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但城镇化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而且提高了人口素质,因此,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应和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对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最令学者担忧的是人口逆淘汰现象的出现。“逆淘汰”的赞成者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城镇少生、农村多生的格局会造成中国人口素质下降,产生“逆淘汰”现象。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口的素质非但没有出现下降,反而日益得以改善和提高。文章从事实出发,将20多年来城乡教育素质、健康素质加以比较,辅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总和生育率下降的数据,论证中国人口素质没有降低的原因,最终证实“人口逆淘汰”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 ,分析了 1978~ 1998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和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及其特点 ,以及二者的地区差异 ,并分别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失业原因等方面观察了城镇失业人员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沈彪 《当代人口》2001,(1):59-60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施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从教育系统来说,开展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教育,是素质教育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Interne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中国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总体上有利于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未 《人口学刊》2014,(6):13-21
本文根据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资料数据,借鉴经济学科中的区位商方法,从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就业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差异及其在十年间的变动。同时,采用每万人大学生数、新生儿存活状况、第三产业就业分布三个指标构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分析发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在十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蒙古族、藏族和壮族人口的素质发展指数略有提高,而回族和维吾尔族则有所下降。研究认为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高等教育水平为突破口,可以逐步改善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的职业阶层分布,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整体健康状况,最终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1世纪 ,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人口高龄化速度快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给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口环境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低生育率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工程并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机制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养老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兆霞  赵军 《西北人口》2004,(5):17-18,22
依据1990-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存在强相关关系,特别是大学(含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所占人口比重与人口增长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同时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与人口增长率之间也存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区域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国内不同区域人口生活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构建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2005年中国31个地区16项反映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截面数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对中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4个区域31个地区城市人口生活质量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 1982年 ,1990年和 2 0 0 0年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变化的具体分析 ,解释了国家统计局两次修改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具体原因 ,并通过对重庆市和南海市的具体情况分析 ,说明了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城市化水平数据是反映了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是可比的  相似文献   

14.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素的作用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并且在横向的实证研究中利用SPSS软件包将全国各省份的人口安全程度作聚类分析,以期更好地确定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刘琦  郭剑雄 《西北人口》2013,(6):13-18,24
由工业化、城市化引致的农村人口偏好结构转变加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为农业由人口数量红利型向人口质量红利型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内地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农村人口偏好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人力资本虽对农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低于现代物质资本的贡献,东部地区农业发展仍依赖物质资本红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偏好进一步得到强化,东部地区将率先实现人口质量红利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人口城乡迁移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人口迁移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如何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以期为个人理性迁移和人口合理流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口经济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由数量经济理论向质量经济理论的演进过程。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重视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娟 《人口学刊》2002,(6):23-2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人口结构体系中各种不同规模城市的比重发生变化,其中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比重下降。另外,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人口结构发现,西部地区的城市人口结构不合理,大城市的比重过少。  相似文献   

19.
量与质互渗:从社会适应视角解析老年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勃 《西北人口》2008,29(5):1-4,7
老年人口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或带来多大的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或绝对数量的大小,而还取决于老年人口是由什么样特征或特质的个体组成。老年人口问题研究由于过于重量轻质,正处在一个难以继续深化与提升的境地。社会适应是考察老年人口问题最主要、最基本的质的因素。人口数量若与社会适应相互渗透.便能极大地推进有关老年人口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