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庆远(1679~1935),原籍云南省,生于清朝康熙十八年,九十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于民国24年谢世,传说活了256岁。 1925年,李庆远同乡刘成勋先生与几位同志专程回故里拜访老人,并求问老人养生之道。 李庆远见面前坐的是虚心好学的青年,便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他的养生之道: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以我为神仙。非也,吾亦普通人也。人人都可以长寿,比如  相似文献   

2.
<正> 李退溪,名滉,号退溪,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公元1501年),卒于宣祖三年(公元1570年)。他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最著名的朱子学家、主理论哲学家。据其《年谱》记载,他从十七八岁即接触、学习、钻研朱子的性理学,五十岁以后,编成了足以表明他的观点、学术旨趣和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朱子书节要》一书,奠定了他在朝鲜和东方学术史、思想史上的地位。“先生学问,一以程、朱为准。敬义夹持,知行并进,表里如一,本末兼举。洞见大原,植立大本。若论其至,吾  相似文献   

3.
王廷相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明成化十年(公元一四七四年),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他是明代中期一位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王廷相的主要著作,经编辑为《王氏家藏集》和《王浚川所著书》。他的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要研究王廷相的思想,恢复他的历史地位,必须从整理他的著作入手。因此对王廷相的著作作一考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有不少有名的百岁寿星,如尧帝时代的彭祖,春秋末期的老子等。为世界瞩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养生之道,就是对古代百岁寿星养生经验的总结。中医师多奉而行之,所以有“名中医多长寿”之说。观今亦鉴古。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值得今人借鉴,笔者在此介绍彭祖养生之道,并从实用出发加以发挥,以献给期望活到百岁的人们。 彭祖,尧帝的营养师,因有功被尧帝封为大彭(今徐州)君。他善烹调,重营养,喜导引(保健体操),  相似文献   

5.
一、王延德生平王延德,东明人,又作大名人。生于公元938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卒于公元1006年(北宋真宗景德三年),享年六十八岁。他是北宋前期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与理财家。他撰写的《西州使程记》  相似文献   

6.
李渔生平思想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约在三百年前(公元1680年),我国杰出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在杭州去世。李渔生前穷愁半世,常常自叹:“饥来驱人”,“伤哉,贫也”!然而,他却把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戏剧美学论著留给了人间,为我国古典戏剧美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珍贵的明珠,这就是著名的《闲情偶寄》“词曲部”、“演习部”(后人辑为《李笠翁曲话》)。《闲情偶寄》是李渔六十岁的时候(即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付梓印行的。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颇负盛名,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戏剧论著,如清代杨  相似文献   

7.
嵇康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嵇康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富有特色的哲学家。虽然他的文学成就大大超过了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但是要对嵇康作一个全面的历史评价,弄清他的哲学观点,却是必要的。(一) 嵇康,字叔夜,魏晋之际人,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被司马昭杀害于262  相似文献   

8.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己已(即公元一七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一七七七年七月一日),是我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戴震一生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活动,他是清代考据学的皖派代表人物。他的学术特点是不盲目崇古,主张为学有根有据,所谓“实事求是,不偏重一家”。他在训估、声韵、历算、地理沿革、名物制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只把这些方面的研究看作是治道明经的手段。他说:“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盖不得,非从…  相似文献   

9.
刘知儿,生于公元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死于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唐代的著名史学家,在唐朝任史官近三十年。他以一生的精力写成《史通》。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史论,是研究刘知儿思想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因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五十三岁的曾巩由越州通判改知齐州(今济南),至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六月转知襄州为止,曾巩在齐州任职整整两年。两年中,曾巩在治理地方、兴利除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齐州百姓的爱戴。曾巩是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相似文献   

11.
宋湘(1756-1826年),宁焕襄,号芷湾,梅县白渡象湖村人。自幼受庭教,6岁人蒙馆,9岁学文。天赋极高,且又勤奋好学,颇受伯叔师长赞许。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8年),宋湘考中秀才。为求深造,宋湘曾负笈远行,到广州粤秀书院攻读。曾有数年被广东著名学者陈桂森聘为幕客,其问常与著名骚人墨客黎二樵、黄丹书、李遐龄等切磋诗文,学问益精。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秋,宋湘在广东乡试中一举中了解元(即省试第一名)。嘉庆四年(1799年)春,他在考试中连过“会试”和“殿试”两关,考中二甲第十一名进土,被“钦点”为翰林,选庶吉士。是年十月,因父死“丁忧…  相似文献   

12.
湛若水,字元明,初名露,后改名雨,字民泽,广东增城县甘泉都人,学者称为甘泉先生。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享年95岁。湛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献章(即陈白沙)的门弟子。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才从学于江门,却为白沙所赏识,白沙晚年声称将钓台衣钵付与若水。若水在白沙身后,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任编修。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京师初识王守仁。正德七年(公元1512  相似文献   

13.
陈抟,五代至北宋初道士,著名易学家。他的生年已不可考,卒年足公元989年。据《宋史》本传记载,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乃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明宗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后周世宗召见,命  相似文献   

14.
陈第(公元1541—1617),福建连江县人,是明代晚期著名的爱国将领、诗人、音韵学家和旅游家。他除了有从军业绩受后人称道,有音韵学著作和旅游诗文为后人赏识外,还有著名的旅台游记《东番记》为人们所珍视。他以亲身经历记述的台湾自然地理情况和高山族人民生活情状,是我国最早全面记载台湾情况的著作,因而也是研究台湾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皇甫谧小时候顽劣异常,被村里人称为“霸王”。同乡的人都认为他是个蠢材,不堪造就。 抚养皇甫谧的婶婶恨铁不成钢,便将贪玩的他赶出了家门。谁知皇甫谧到外边弄来香瓜、甜果等东西,洋洋自得地献给婶婶,想用这番“孝顺”来平息婶婶的盛怒。  相似文献   

16.
李邕,字太和,唐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为盛唐著名书法家兼文学家。生于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卒于公元747年(玄宗天宝六年)。官至北海太守,故自唐迄今人称“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系他为盛唐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 李思训,字建,唐宗室,生于公元651年(高宗永徽元年),卒于公元716年(玄宗开元四年),有文才武功,曾历官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品秩正二品。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号“昭公”。思训擅长绘画,子昭道亦善画,与父齐名,时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思训山水之道继承隋展子虔,笔法工细,设色艳丽,为我国工笔山水北宗之祖(王维水墨山水为旁支,称南宗,当时地位低下),首创金碧青绿山水,有富贵气象,为后世所宗,成为画坛承先启后的巨匠。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包公,人们就会马上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铁面无私、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在戏曲舞台上,不但关于包公的剧目很多,而且还专门为他设计了独特的舞台形象:蟒袍、玉带、纱帽、朝靴,同时勾着日月阴阳脸的“包黑头”。因此,包公成为一个为广大人民所熟悉的人物。这小说、戏曲和民间传说中的艺术形象,脱胎于历史人物包拯,而且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包拯清廉正直、无所阿私的品格。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政治家。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考取进士,做了知县,以后又做过知州、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皇帝的顾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已集》)曹操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公元一五五——二二○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里,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当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小官。从政以后,他敢于同当时豪强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晚年长期住在他的家乡湖南衡阳县的石船山下,因而后人又称船山。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封建社会末期,代表着进步的社会力量,向变种的孔学——程、朱理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无情的批判。在儒法斗争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 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被称为“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代。封建社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但他们多为一方面的专门人才,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或在科学上有所建树,二者实难兼备。11世纪时的宋代,我国出现了一位二者兼备的人才,他就是苏颂。象苏颁这样身为政治家又在科技史上做出光辉成就的人物并不多见,然而,长期以来对苏颂却研究介绍得很不够。近年来,学术界对苏颂的研究多集中于科技史上的成就和贡献,对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尚未见有专文发表。本文试图对此做些初步探讨。苏颂生于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22岁时与王安石同登仁宗庆历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