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可乐》2006,(8)
1、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2、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3、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4、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5、黑社会的饭局是鸿门宴,上流社会的饭局是发布会,主妇们的饭局是八卦老鼠会。6、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7、没有美女不成饭局。没有段子不成饭局。没有酒不成饭局。8、很多爱情都是从饭局开始的。9、饭后局一般比饭局本身更精彩,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无极》。10、抢单是最有中国特色的饭后表演。  相似文献   

2.
独食记     
30岁之前,我好交际,几乎没有一顿饭是一个人吃的。30岁以后,除了必要的应酬,我越来越少参与饭局。一个人在外,独食渐成常态。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餐桌展开的,古今皆然。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奔赴饭局,且乐此不疲呢?饭局社交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参加饭局不仅是利益的需要,而且还是心理安全的需要。在中国,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开会有饭局,工作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参加这些饭局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谈公事,可  相似文献   

4.
在硅谷的第一个春节,我跟着朋友去了一个饭局。长期以来,饭局总能体现一个地域最强烈的市井特质。国内的饭局通常由各种八卦填满:谁和谁分了手,谁跳了槽,谁升了职……用龙应台的话说,她和大陆学者的饭局谈话局限在房子、票子、孩子和车子——如果她不在,还会有妹子。  相似文献   

5.
认识一万人     
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这些人为什么到一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看我们这些人的时候.他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  相似文献   

6.
婚姻的胃     
泓秋水 《今日南国》2008,(13):71-71
朋友是一位生意人,婚前生活极没有规律,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饭吃下两只烤鸡。问他,不饿得难受吗?朋友拍拍肚皮说,还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呢!再问,胃受得了吗?朋友再拍拍肚皮说,不怕,咱这是铁打的胃!  相似文献   

7.
热衷于在外面有饭局的男人,其夜晚的重点,多在饭后的那些局,这个道理我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我曾经不解地问一个常年在凌晨才会回家的男人:“饭局,我也常有啊,吃完喝完聊完再磨蹭完,到晚上10时回家已经了不起,怎么你每次都要过了12时才回家呢?”他神秘地一笑:“别人不习惯吃完饭就回家的,大家都安排下一局。”是啊,这是饭局中男人间公开的默契,既然出来了,怎么舍得就回家呢?酒足饭饱,一回家难免被老婆骂,也不知道这一晚如何安排,男人们眼神一交汇,心意相通,接着赶下一局吧!  相似文献   

8.
东北农村多年来流行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一如此受人宠爱的“宝贝”。是从100多年前东北地区的民间小戏发展而来的。“她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  相似文献   

9.
正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关系。一想到关系,就会想到饭局,而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似乎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10.
刘玉生 《北京纪事》2011,(2):102-104
1992年夏,我在灯市口西街负责筹建一个饭店。因为是回民,无论到哪儿,在吃饭上都比较麻烦,更别提是在建中的单位了。其间,除了需要应酬的饭局,每天午饭都颇费心思。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执政、执好政 ,必须努力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从“一个先锋”到“三个先锋”的角色转变 ;二是从“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的使命转变 ;三是从权力腐败趋势到党的优良作风的根本转变。三大转变在组织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促进党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实现了这三大转变 ,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2.
论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井冈山精神的展开和放大,是井冈山精神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们之间的这种传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精神;二是从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订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三是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到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四是从吃红米饭、南瓜汤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问题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天大的事儿,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因为人们只有首先解决吃的问题,才能考虑其他事情。饭局在中国人看来既寻常又重要。说它寻常,是因为饭局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着,我们早就习  相似文献   

14.
饭局潜规则     
零点调查2006年2月9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二十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  相似文献   

15.
宗禾 《社区》2012,(26):34-35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提起北京的在生活.你能想到什么?去K歌.拉帮结伙攒个饭局.找避风塘打一宿儿麻将.或者在簋街街边麻辣小龙虾就啤酒.到夜店星冒汗热舞一晚……还有吗?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7,(3)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人生与伴侣》2013,(8):62-62
要活出人样来,而不是活成人妖。——网络当你以为你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时,其实这个世界刚刚原谅你的幼稚。——陈凯歌草根饭局在于饭,精英饭局在于局,名人饭局在于人。——领局不同,重点不同作为一个人,活下去才是最好的能力。——吴淡如随意分享是因为不够珍惜。——撒贝宁谈爱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百年的文论建设是在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从清末的王国维等一代学人倡导学习西学到新中国成立;第二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三个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第四个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它的理论轨迹是从政治的诉求到审美的诉求,再从审美的诉求转向文化的诉求。在这种不断的转型中,中国的文论建设困惑重重,中西融合的建设思路是一条可取的通途。  相似文献   

20.
一代宗师刘开渠,是原中国美术馆馆长,主持雕塑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他很有绘画天赋,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画家,年轻时“南漂”到上海,带着他的作品闯荡上海滩,但当时他没什么名气,画作卖不上价,生活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