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现实"是奠基在辩证法之上的,它是超越物理世界的"第二现实",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质变.在其中,"此在"通过交互作用、沉浸性和意识具体化走向"共在",由此,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途径,实现了人类本质力量的历史性飞跃,成为人类迈向自由和解放的新阶梯.  相似文献   

2.
人类发展史作为一个永不完结的运动过程,表现为不断涌现的超越行为,彰显着人类普遍的超越精神,因而“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超越史”的说法并不夸张。人类的超越意识从何而来,这种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而成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又是如何向前推进演变的,我们都可以在历代文学典籍中找到答案:古人的超越意识,诉诸于神化理想且带有相当的功利性;现代人的超越意识则倾向于自我实现,并且把超越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种认识上的改变,象征着由神化理想衍生而来的现代人的超越观念走向成熟,也意味着现代人的现代性人格趋向健全。  相似文献   

3.
李兵 《学术探索》2012,(12):1-5
在全球化的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必须正视文化在冲突中逐步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以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巨大张力为致思背景;在深刻反思和转换哲学观的基础上,去敞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哲学意蕴。少数民族哲学集中体现在其文化的生存意识和超越意识之中,生存意识展现了人的始源性生命本性和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超越意识表达了人类强烈的生命冲动和面向未来的生存意向。它们以别样的方式提示了早已被现代人遗忘了的生命的可能性,为现代社会走出物化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悠久的中国二胡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一大贡献,是民族艺术的精品,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应由全世界人民继承、发展、传播和共享。研究二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旨在继承弘扬民族音乐并结合世界先进潮流音乐的走向将二胡艺术发扬光大。二胡艺术只有超越民族走向世界,为世界认同、接纳、学习与传播,才能成为人类世界共同需要、欣赏、享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项久雨 《中国社会科学》2023,(4):26-47+204-205
文明具有时间性,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世界变局历史地推动着文明形态变革。在21世纪的世界变局中,生产生活变革、世界政治调整、价值理想重塑、全球治理改革正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叙事。立足于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历史性出场,反思并超越了资本主义带来的“文明的悖论”。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思想体系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精神结构。在世界变局的历史分界点上,超越以西方为中心的“普世文明”构想,超越具有对抗性质的文明冲突陷阱,解决世界性的风险社会难题,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历史载体,协力走向文明自觉的多元现代性图景、更高历史位阶的社会主义文明图景、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往图景,最终绘就各文明共创人类美好社会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首次从哲学反思的高度,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在绝对观念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由分散的民族历史走向整体世界历史过程的思想。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但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演进基础、核心内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使世界历史的思想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相似文献   

7.
认同理论与世界区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同 (identity)是对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文化认同是认同的核心内容。认同理论对世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区域化进程并非始于近代。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 ,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就开始超越国家界限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世界。虽然这种区域世界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个主导的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 ,但它是人类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启蒙运动曾是西方社会崛起的基础 ,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启蒙运动也有许多致命的局限性 ,霍克海默对启蒙精神中知识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揭示其最终后果在于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否定。如何走出由启蒙所招致的世界灾难 ,杜维明先生的观点 :超越启蒙心态 ,秉持儒学的“做人”之道 ,走向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很有启发性的 ;同时本文主张 ,启蒙的实质在于批判 ,在于超越 ,在于实现人类社会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以理性指导行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无论从人类社会发展、还是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看,都是如此。以理性为指导,超越人的本能行为,走向社会规范。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是社会属性,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理性为指导,超越人的情绪心态,引向明智轨道。人是具有感情与情绪的动物,但又不能以情绪支配自已行为;我们要超越民族主义的情绪,引向理性爱国。以理性为指导,超越当下时空,指向未来前景。人与动物不同,人具有理性思维,是符号的动物,能在未来可能的时空中进行思考与劳作。以理性为指导,超越功利主义,向往与追求无限与精神境界,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相似文献   

10.
宋清华 《齐鲁学刊》2006,(5):118-121
理性具有超越经验世界的特征,这是由理性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理性的超越性追求,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它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的表现。理性借助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来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人类建构完美的自我形象和至善的理想社会原型,以体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但理性所建构的理想世界,乃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追求,为的是唤醒理性的反省和批判精神,以避免僵化、停滞以及功利价值追求,鼓励人超越现存,激发人的指向未来的内在创造潜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符合人性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范明华 《江汉论坛》2004,1(1):103-106
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建立在对现实即物理事实和心理事实的双重超越基础上的。这种超越根源于人类意识和实践的超越性,而其实现则必须借助于艺术语言(包括媒介、形式和意象)的创造。与科学、哲学和宗教等的超越不同,艺术对现实的超越并不是指向抽象的理性世界或超验的彼岸世界,而是指向感性的、经验的此岸世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吸收借鉴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扎根于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得来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由被动转为主动,走出了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之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模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的建构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迫切需求建立全球伦理。全球伦理的建构不仅体现了当下时代的要求,而且有着深刻可能性。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政治和经济不断相互依赖的结果,也是人类多元文化由冲突走向对话的需要,更是现在人全球意识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精神与反乌托邦精神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中心冲突,它在深层体现着人类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焦虑。近代以来无论是保守主义还是激进主义取向,由于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忽视,都没有实现乌托邦精神的批判重建。立足于中国人生存模式的深刻转换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根基,树立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意识、家园意识和共生意识,能使乌托邦精神真正引领人们走向价值创造之路,成为内蕴于现实生活世界并提升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混沌""梦幻"是洪荒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总体印象,也是人类早期思维的主要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混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留存在人类意识的深层,并在梦中或在梦幻艺术中得到再现。《庄子》以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艺术世界。在庄子的梦幻艺术世界中,事物的形象具有模糊性和不可捉摸性;一事物可以由动物幻化为他事物;万物交织在一起界限不清;梦境和现实界限不清。《庄子》不是对日常生活的模仿,而是对混沌原始意象的艺术再现,是人类心理深层对模糊的、非理性世界的呼唤。《庄子》"梦幻艺术"的意义在于引领接受者超越理性和伦理道德的约束进入集体无意识深层,回归"混沌"记忆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田海平 《河北学刊》2001,21(1):42-46
解蔽启蒙心态和重审全球化是由生活世界思考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的两大任务.本文认为,启蒙现代性确立的普遍价值标准,造成了新的"蒙蔽".在启蒙价值的普遍性诉求中,全球化将这种蒙蔽扩展为全球控制.新的全球意识呼唤一种超越西方启蒙心态的人类普遍价值标准.它要求我们回到人的生活世界重建价值普遍性.面对全球危机,在充分尊重差异的同时,努力形成人类的共识,形成人类共同的价值,乃是人类新千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超越于一切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真理性体现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使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规律 ,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从从事物质生活的现实的人出发 ,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从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中 ,从诉诸于历史主体改变世界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实践活动中建构了其哲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重点关注的是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人或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问题以及落后民族国家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问题.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其历史意义在于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党的百年奋斗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不同文明及文化间对话和交流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因此,我们用超越民族-国家层次的视野,寻找人类真善美的滥觞,把握世界精神的脉动,其实就是在做推动世界和平的工作。不仅如此,正是在挖掘这些思想资源中,我们发现了西方社会所彰显的核心文化元素——人权、自由、民主、法制。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的齐鲁文化,在其思想资源中同样能找到它们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周建超 《学术界》2022,(9):21-2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价值目标、内在规律、生存环境,以及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走向和平发展的历史通道,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是一条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之路,既超越了以西方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又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化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理论魅力,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坚定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新范式和行动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