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学者顾定国(Gregory Eliyu Guldin)教授的<中国人类学逸史>(The Saga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From Malinowski to Moscow to Mao)一书,本来是专门为西方人撰写的,因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顾定国与中国学术界的交往及该书的成书经过,探讨了学科普遍性与本土化这对矛盾;所附的两篇西方学者对该书原著的评论,其视角与我们的有显著差异,或可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2.
顾定国 (G .E .Guldin)博士的专著《中国人类学逸史》(TheSagaofAn thropologyinChina ,FromMalinowskitoMoscowtoMao)是在大量访谈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撰写而成的 ,这里刊登的译文是这部专著中的第 3章“外国来访者” ,小节标题是原有的 ,编译中 ,对正文也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略有删改。希望本文对于目前正在讨论的本土化问题有借鉴意义。翻译中曾就有关问题向张海洋博士和顾定国教授本人请教 ,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 ,谨表谢意。  相似文献   

3.
<正>《泰勒之后——1888~1951年的英国社会人类学》,顾名思义,是一本有关人类学史的研究作品。从1888年到1951年,本书所讲述的英国人类学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本书的创作也是一个长时段的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资料的搜集、人物的采访,到课程的讲解、相关文章的写作,直到1995年,斯托金这位美国的人类学史学家才将之正式出版。而到此时,斯托金(GeorgeW.Stocking)的人类学史研究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既包括了他对于美国人类学史的研究①,也包括了他对于英国人类学史的研究②,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徐杰舜教授人类学学者的口述史研究自1999年延续至今,已有丰硕成果。他的人类学学者的口述史研究,将人类学的口述史从对"他者"的研究拉回到对"自我"的研究,在对人类学学者自我的口述史呈现中,实现自省与内观。同时,以"人"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弥补了既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史研究之不足,丰富中国人类学学科史的内涵,成为"第二种人类学史"。  相似文献   

5.
(一 )人类学与定量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 ,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而这两种方法基本上都属于定性研究的方法。可以说 ,在人类学领域 ,大多数研究都是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则一直被忽视 ,甚至被一些学者排斥。尽管如此 ,在人类学史上 ,也确有一些人类学家 ,如泰勒 (E .B .Tylor)、霍布豪斯 (L .T .Hobhouse)以及默多克 (G .P .Murdock)等 ,曾在不同程度上应用过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是社会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主要用于个体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和容易量化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28日,人类学高级论坛"中国人类学家口述史文库"课题组成员在四川大学聚会,就《文库》的出版和"总序"构想进行了专题对话。会议由徐新建教授主持。与会者追溯了口述史的发展脉络,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口述史,尤其是中国人类学家口述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最后形成了2万多字的"对话体""中国人类学家口述史文库·总序"初稿。出席专题对话的还有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李菲博士、人类学高级论坛行政助理韦小鹏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专业的十余名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将人类学及其学者当作田野对象来考察,研究人类学知识的发展及学者思想的来龙去脉,是人类学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它启发学者对人类学现有知识进行补充,修正和更新,是人类学史研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族群源流史研究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文献材料,出土文献、考古发现、人类学材料、语言学材料等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自然科学的介入则揭示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分子人类学在体质人类学的基础上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基因层面,从而为解码族群源流提供了新钥匙.《岭南民族源流史》一书是分子人类学真正走入人文科学领域的系统性论著,标志着传统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开始进入系统结合的阶段.《越文化发展论》一书同样重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其对於越族源的讨论在材料运用上的综合性以及看待问题的全面性,都堪称族群源流史研究的典范.这两本专著为我们重新看待秦人源流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们依据美国人类学界所界定的学科范围,将体质人类学、比较语言学提取出来,再添加上我国史学领域的姓氏学,便可以构成一门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历史比较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横跨历史比较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比较语言人类学(比较语言学)以及历史比较姓氏人类学(姓氏学)三个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有别于以往的人类学,一是排除了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增添了姓氏学;二是将源自于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推广到体质人类学和姓氏学中。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物体谱系;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从体质、姓氏、语言入手,构造人类的群体谱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研究传统上承属于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自"最具哲学深度"的克洛德·列巍が?斯特劳斯(Claude Gustave Levi-Strauss)创立结构主义人类学以来,人类学"这门社会科学第一次赢得了尊敬,使之成了(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科."[1]结构主义思潮引起社会科学瞩目的同时,文化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或方法也延伸到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加拿大人类学的发展,包括17世纪法国耶稣会教士所作的贡献,他们首次记录了加拿大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加拿大人类学在历史上曾经关注过加拿大北部及西北部沿海诸民族,如今,这些地区的民族仍然是研究的重点。步达生(Davidson Black, 1884—1934年)关于周口店的著作以及对中国猿人北京人的描述,成为加拿大人在非加拿大课题方面撰写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如今,加拿大人类学的境外论题已有许多,代表当地人类学的依然是三家专业学会。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现在使用的田野调查方法 ,主要是西方人类学的传统方法。在 2 1世纪 ,如何提高田野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使田野调查更加科学化 ,是当前人类学民族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是 1 9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 ,1 9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 ,大多都不从事田…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传人中国虽然已超过整整一个世纪,但人类学学科建设的真正发展则是近年的事,而学科建设中最具有显示度的是博士点的建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从1981年复办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大陆人类学唯一的博士、硕士和学士授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也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直到1998年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建立起人类学的博士点,才改变这种局面.几乎是同时,台湾的清华大学(1997年)、台湾大学(1998年),香港科技大学也开始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不论是林耀华本人还是中国学术界均把《从猿到人的研究》看作一部人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原始社会史著作,这大大遮蔽了它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抹杀了林耀华在中国古人类学史乃至整个中国体质人类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从猿到人的研究》应该且首先是一部古人类学专著,它用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创造人"学说,从形态学上全面论证了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一部带有通论性质的古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专著。它蕴含着一种哲学上的人观:人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和文化的;人既是自身力量之外制造的结果,又是自己的制造物。这在中国古人类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5.
口述传统与口述历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学虽然是历史最悠久、传统最深厚的一门学科,但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口述史,却比其他学科更年轻,也更不成熟.口述史的研究对象已不再是传统的"故纸堆",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极有必要借鉴人类学与民俗学的经验.但口述史研究不仅不能因此而抛弃文献、看轻文献,反而需要更深厚的文献功底和辨析史料的能力.正因为有文献的介入,口述历史才有可能从其他的口述传统中分离出来而别具一格,换句话说,将文献与口述相结合的口述史,是区别于人类学、民俗学的口述传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定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了人类学和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在编史理论与方法上的同和异,认为二者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综合运用,对科学技术史研究以及人类学和女性主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商人类学是应全球化时代跨国活动中的文化问题而产生的新兴科学,属于人类学和工商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关注,并参与到学科实践工作中,推动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建设问题。人类学从总体上说在中国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学科,而工商人类学作为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前景广阔。田广、周大鸣主编的《工商人类学》就是希望中国的人类学同仁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类学学科本身  相似文献   

18.
应瑞典隆德大学东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史雯教授(Marina Svensson)的邀请,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在3月11日到14日访问该校,13日下午连续做了两场演讲,受到与会者欢迎并展开热烈谈论。第一场演讲,庄孔韶教授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汉人社会研究,早期研究的平衡论及其代表人物林耀华的著名英文作品《金翼》,以及他本人的后续回访研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非常珍贵的是,庄教授在25年前  相似文献   

19.
乡村社区的研究就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料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认为历史人类学主要是对过去和现在影响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做出跨文化和比较性理解,它与历史的区别之一就是把过去与现在相连结。文章阐述了人类学家怎样使用资料来研究家族史、人口统计史和政治经济史,以及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对生活史、口头历史、物质文化与影像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