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作了探讨,认为:与巴赫金梳理出的欧洲文化中的狂欢因素相对应,金庸发展了中国文学中的谐谑传统,在《鸳鸯刀》《侠客行》等小说中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迭出新意;而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传达了中国文化中下层人物的复杂内涵,堪与阿Q媲美,表现了生命说不清道不明的无限含义。正是由于这两个因素,金庸小说完全可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2.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9,25(5):102-106
小说写实观念,催生中国小说理论的近代转型,引领读者走向真实的人生.它给晚清民初小说造就浓厚的文体革命色彩,促成了小说的主流文体地位,缔造一种新的解读机制.对小说写实观念的片面推崇,又导致一系列创作和理论阐发误区.固守写实与纪虚的畛域,不敢做跨类思考和尝试,滞阻了小说观念的独立化进程.历史的重负、现实的选择,促成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在挣扎中前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察浮世小说现世享乐主义表象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其另类性格:对封建道德和等级制度的消极反抗;对金钱万能的社会法则的嘲讽;对好色之旅的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陈美珍 《学术交流》2013,(1):173-176
陈师曾是民初画坛上的重要人物,其艺术主张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现代转换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守,同时也是在"采人之长,补己之短"中对中国画现代转换的理性思考。这种坚守中的变革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现代转换的探索,成为中国绘画寻找现代转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梁瑜霞 《唐都学刊》1995,(6):31-35,62
本文认为小说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大都以神话为源头,经历了由完全的神话阶段到神人相杂的准神话阶段,最后到反映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阶段这样一个模式。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唐代小说正处于由神到人、神人相杂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阶段,因而它必然受到神话和志怪传统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内容和题材上论述这种影响的种种印记。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近代小说的两条发展线索及其高潮的“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小说没有产生巨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文认为:自从1897年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出现了学习外国小说,走向世界,实现“近代化”的主导趋势后,小说观、小说内容的发展与小说形式技巧的发展并不同步,前者的高潮在晚清,后者的高潮在民初。这两个高潮的“错位”使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高潮,所以不能产生巨著。但它们为五四新小说的问世作了铺垫,孕育了新的开端,培养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中国当代作品也注重开发人物精神世界。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最具开创性的。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曾说人物的心理积淀以及传统的心理层面代表了中国人当前的生活模式。因此 ,作家们在写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人物个体心理层面对其命运的影响。电视剧本《十品官吴山羊》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好评不仅在于他反映了生活的本真和他的喜剧性风格 ,更在于他关注到个体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十品官吴山羊》剧中的一系列人物散见于农村生活的不同角落和不同层面。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层面、心…  相似文献   

8.
李涵秋是晚清民初的重要作家,他在中国小说由近代化到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起了推进的作用.他创立并完善的社会言情小说不但在形式上是独特的,在内容上也具有启蒙的意义,促进了人的觉醒,塑造了一系列的新人形象,特别是他小说在几个方面的启蒙思想,更有助于呼唤新时代的到来,为五四文学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李涵秋本人也因其小说的价值,从而在文学史上具有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代新体短篇小说与外国文学袁荻涌新体短篇小说的出现,是清末民初我国文坛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学现象。有学者认为:“没有二十世纪初短篇小说的崛起,中国小说很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的全面转变。”①这里所讲的短篇小说,当然只能...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但全球一体化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者所包含的价值不同;全球化是普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地位和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发展模式是多样的;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独特的背景和广阔的前景,在全球化进程中应有自己的选择;中团的世界现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世界现将是影响中国对全球化作出政治反应的主要因素;中国要对自己的政治发展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就要对中国的现实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9,(5):139-148
晚清民初为小说写作课程编著的小说作法,系统讲述了源自日本与欧美的现代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因其作为教材的属性而具有广泛的受众面和强大的执行力,培养了大量的小说作者并形成了现代小说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期待。小说作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小说观念和文体形态,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文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是心理小说的一个类别。它继承与发展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把客观的现实心灵化,主观的心灵对象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精细分析,反映社会精神演变的现实,显示了有别于现代派小说的艺术特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中出现了一个心理现实主义学派,他们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既推进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变革,又拉开了现代主义的序幕。其中亨利·詹姆斯、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杰出的理论代表,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小说理论,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发生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4.
关注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命运 ,塑造不同性格的知识女性形象 ,已成为新时期小说的重要审美内容。从审美意识的显示看 ,具体作品比较复杂 ,总体则表现出与时推移的变化。审美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观念主导阶段 ;张扬女性独立自主阶段 ;揭示困惑与反抗现实世俗阶段。它们构成了新时期小说塑造当代知识女性形象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过继叙事作为明清白话小说中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对小说的艺术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过继叙事不仅是推动小说故事展开的动力和营造传奇效果的艺术手段,在发掘与之相关人物的隐秘心理及形象塑造上也起到了独特作用。另外,过继叙事在小说中的频繁出现,也反映了当时人对现实生活中过继关系的焦虑。明清白话小说中大量有关继子“复姓归宗”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通过文学虚构平复心理焦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98 8年 3月 ,樽本照雄先生出版了一部大部头的《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将近十年之后的 1997年 10月 ,樽本照雄先生又出版了《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 ,其份量较之《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来大大增加。当获赠《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时 ,我就很想写一篇评介文章。后以它事缠身 ,未能如愿。前年又获赠《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 ,又想为文评介。但仍因事务太多 ,延宕了下来。现在 ,两年时间过去了 ,恰好略有余暇 ,便把写评介文章一事捡了起来。然而 ,在这两年间 ,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写了评介文章 ,对这些文章的观点我又完全同意 ,新的意思已没有多少 ,…  相似文献   

17.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苗怀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清代中后期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合流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产生于北京,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迅速传遍全国,风行海内,成为清末民初流行最广的一类小说。它的产生和繁荣是多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黄岩 《学术交流》2023,(5):180-192
中国古代小说运用诗词这一艺术手法,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以往小说中诗词主要用于描写和评价,到才子佳人小说中诗词成为叙事的一种手段或主要线索,对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命运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营造诗意情境等均起着关键性作用,展现出一代文人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充实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与包公戏李丛昕一、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作为历史人物的包公,其实算不上中国封建社会里那种所谓能够经天纬地、斡旋乾坤的“三不朽”人物。但是,作为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清官形象,数百年来确实成了中国小说曲艺和戏剧舞台上一颗不可多得的...  相似文献   

20.
李舜华 《北京社会科学》2002,(1):116-123,130
这里的“小说”之所以加上引号,是特指能与西方novel相比较的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即我们常说的章回小说。长期以来,当中西方学者在争论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是否具有近代意义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争论,中国的“小说”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新文体;它在文体意义上是否可以等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