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在汉字传入以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其在使用和假借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中包括平假名、片假名,还包括表现日本文化特色的国字。严格的说,中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两个使用汉字的国家。本文主要考察了汉字在日本最初的用法,论述了假名的产生过程以及日本国字的释义,对与中国汉字相关的几种日本文字做简要、基本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王芳中国发明创造的汉字,自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已逐渐地溶入日本固有的生活、文化中,并发展、形成为今日日本特有的汉字文化。一、汉字的传入据有关学者推论,日本人大约从6世纪末开始能够用汉字来表达日本语。汉字在民间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古代的日本人使用汉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时候 ,与汉字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只是借用发音书写日本语。日语中的“当用汉字” ,表现了一定的日本社会文化内容。较准确地理解日语“当用汉字” ,对于掌握较地道的日语 ,从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二千多年以前,当中国已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取得了世所瞩目的辉煌成就时,邻国日本尚未创造出记录本民族语言的符号——文字。随着灿烂的中国文化大量传入日本,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也一起传入了日本。日本早期的有关政治、宗教、法令等方面的文献记载均用汉字撰写。日本的历史书籍《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以及众多的文学书籍也都是用汉字撰写的。尤其是平安时代初期,汉诗文占据着官方统治地位,日本学者不无悲痛地称该时期为“国风暗黑时代”。 但是,这种对汉字汉文的推崇与照搬在日本持续了两、三个世纪之后,情况逐渐开始发生了变化。本文拟对此变化过程做一粗略考察,以便从中了解日本民族在摄取外来文化时的价值取向,从而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汉字教育在日本的全面推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长期雄踞文化高势位,是东亚文化扩散源地.自秦汉始,汉字便通过移民、官方交往、典籍流播等形式不断传入东瀛.  相似文献   

7.
公元四、五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后,从借用汉字的音,发展到借用汉字的意,以至于后来根据汉字创造出日本的文字--假名文字.日本人把两个发音、构造、特性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融合在一起,将汉字改变成适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字,使汉字成为有别于中国汉字的独特体系.虽然,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也受到过种种怀疑、排斥,并由于外来文化的涌入,也受到了并将继续受到冲击,但汉字在日本文字乃至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将以自身的价值确立在日语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族原没有自己的文字,随着汉字的传入,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语言。之后,又经过一代代的艰辛努力,逐渐完成了对汉字的吸收、创新与发展,终于把具有一字一音表语词特点的汉字完全融合到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去,形成了一套和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汉字成了日本的民族文字。  相似文献   

9.
汉字和汉籍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日本的?日本的先民们又为什么要主动去吸收这些在生活中并无多大实际作用的深奥的汉文化思想?这是过去东亚汉文化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又未被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汉籍与“马”的传承关系出发对日中两国的史料进行钩沉后可以发现,生活在中国边缘的东亚各民族正是通过诸如《相马经》之类的实用书籍体会到汉字文明的博大精深,最终迈出了学习儒家经典、积极输入汉字文化思想的重要一步,从而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汉字文化为主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谈鲁迅作品中的日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西晋惠帝时(285年),《论语》、《千字文》一类书就传入日本;隋唐以后,用汉字抄写的佛经、文化古籍不断东流日本,当时日本的汉语文学习研究已经有了相当水平,出现了选用方块汉字作为记录日语的文字,叫做“真名”。后来,又利用汉字的偏旁和草书创造了日本字母,即“片假名”和“平假名”。随着人员的交往,汉语著作的传入,日本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风气盛行一时。还有,汉语书文的翻印,儒家思想的传播,佛教庙寺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可喜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语探源》是从文化史角度对近代汉字新术语生成问题作全面考察的国内第一部较大型著述。它从中、西、日文化互动中揭示汉字新术语生成之源,凸显出汉字文化在中国、日本近代文化转型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日源汉字新语的形成、入华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推进了相关研究;在中国近代重要概念的由来、形成问题上也有可贵的创获。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汉字、汉籍从朝鲜传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在以后的五百年中,汉字成了日本的通用文字。随着汉字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开始用汉字来注日本语的音,经过一系列的简化,形成了注读日本语音的注音符号——片假名。而后又创造了平假名,从而形成了日语片假名和平假名两大系统。这两套字母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但它标志着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已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承用中国传统汉字的同时,创制了不少日本独有的“国字”.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字”已被汉语辞书所收录,甚至成为现代汉字的正式成员.鉴别日本“国字”资格,梳理“国字”逆输入之历史,确认日语音训,推荐汉语读音,这对于辞书编纂及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对日本文化而言,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因此,在这近两千年的时段里,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由中国流向日本。在这种“文化的生命运动”中,自然也要发生“空间伸缩”和“内容消长”。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融入日本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空间的一种伸展现象;日本文化吸纳汉字,而吸纳是有选择的,所谓在空间上有“伸缩”,在内容上有“消长”,这从“店、馆、房、屋”四个汉字中可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略论黄遵宪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向称“同文同种”之邻邦,其文化有明显的同源性,尤以汉字及汉字文化(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远。近代名人黄遵宪在出任驻日使馆参赞时,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特别对汉字的命运做了深刻的反思,在我国近代最早提出文字和文学语言的改革问题。黄遵完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考察与思索,既宏远深切,又平允通达,有许多识见颇可供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术界素有“汉字”一词由该国首创之说,最早文献为入唐僧最澄817年撰著的《照权实镜》。迄今为止,中国人或其他国家学者也未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早在8世纪初以前,唐僧义净的《梵语千字文》已使用“汉字”一词,时间比日本早百年以上,因此推断最澄所用“汉字”概念源自中国而非其独创。此外,在中国书法史上,“汉字”相对于魏晋以后流行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指称“汉代之隶书”。然而,梵汉对译实践中产生的“汉字”及中国文字书写形体流变过程中萌生的“汉字”,均限于特殊语境及历史时期,并未演化成代指“中国文字”的泛称。清末赴日的中国官绅接触到日本语境中与“假名”对应的“汉字”概念并将之引入国内,创造出一个涵盖东亚的“汉字”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回顾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的历史,并且从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中国上古音几部重要的著作中,人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得失,从而引起人们对与此相关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朝鲜、日本等汉字圈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汉字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后,在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环境中发展变化。朝鲜语和日语在借用中国的汉语词汇时因受其固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倾向性,它分别体现在词目、词性、词类、口语化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