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自763年始,漠北回鹘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并定之为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新疆地区,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摩尼教继续得到回鹘王室的尊奉,但是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佛教的影响,绝大多数民众都皈依了佛教,摩尼教渐趋消亡。其消亡世纪一般定在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间。近期有人以波斯文《大霍加传》为证,认为摩尼教至晚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仍在喀什噶尔和叶儿羌一带流行。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关内容应是《大霍加传》作者对前代波斯文文献的转抄,而非对当时摩尼教状况的反映。新疆察合台文献中虽也提到摩尼教,但都不能作为12世纪以后摩尼教在新疆流行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葛逻禄是由三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唐代时分属唐朝4个都督府管辖。从766年起葛逻禄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紧邻,并在中亚形成一种势力。840年蒙古高原的回纥汗国灭亡,回纥散往四方,其一支逃往葛逻禄避难。喀喇汗王朝是葛逻禄统治者接受了回纥汗国阿史那汗族(或“阿夫拉西亚勃家族”的一支)归这一家族所有的可汗职位。在伊斯兰历史著作中有三条关于萨曼王朝的伊斯玛因于893年对西部喀喇汗国战争的报道,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此外,这三个报道中还有关于喀喇汗王朝与葛逻禄为同一部族的重要情报。  相似文献   

3.
一维吾尔族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一向是人才辈出、英雄辈出的民族。自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游牧在漠北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怀仁可汗击杀突厥白眉可汗后,“回纥斥地愈广,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当时的室韦,位于今黑龙江上游一带,其南即为契丹。契丹主要游牧在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因而回纥汗国的东面实际是和室韦、契丹、奚相接。自755年的安史之乱以后,回纥势力更为雄张,契丹被迫依附于回鹘。所以《辽史·代卫志》称:“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  相似文献   

4.
回纥汗国狂飙式的崛兴乃是8世纪中叶漠北、中原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历史产物。骨力裴罗称汗建国乃乘后东突厥汗国的覆亡,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则恰值唐朝内乱,国势中衰.回纥三次遣兵助唐平叛,并与唐朝建立了马绢互市关系,开创了游牧民族政权与农业民族政权之间互助、互补关系的先例,但随着两国强弱的变易,这种邦交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位序颠倒.  相似文献   

5.
一、9世纪中回鹘西迁以前西部回鹘居住新疆的历史 “维吾尔”(Uyqhur)一词初为回纥人的自称,其意为“联合”或“协助”①,后来汉人音译为回纥或回鹘。汉文史书中的同音异译较早,《魏书》最早提出了“袁纥”(意为十姓回纥);《隋书》写作“韦纥”、“乌护”或“乌纥”;新、旧《唐书》则写作“回纥”、“回鹘”。唐贞元四年(778年)以后,历经五代及宋、辽、金等朝代,都一直称为“回鹘”;元明两代写法较多,主要有“畏吾”、“畏兀”、“畏兀儿”等。至于民族文字,最早的突厥文碑铭,如8至9世纪中所立的记东突厥汗国的《暾欲谷碑》、《阙特勒碑》、《突厥毗伽可汗碑》和回纥汗国的《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中,常有“乌护”或“回纥”与“乌护”并举之处。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天山一带称乌护,阿尔泰山一带称乌纥,漠  相似文献   

6.
东突厥汗国谱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薛宗正先生大著《突厥史》中突厥可汗谱系的阐述持有不同之见 :儒尼文碑中布民可汗应为乙息记可汗 ,土门可汗无子 ,则后东突厥汗国出自乙息记—启民可汗一系。前东突厥汗国小可汗斛勃世系另有所出。后东突厥汗国末期可汗世系应重作调整  相似文献   

7.
突厥第五任大可汗菴罗在将汗位让位给堂兄摄图后,被册封为北面可汗,降居独洛水所在的匈奴单于故庭。以《隋书》《北史》为肇端,对菴罗所担任的北面可汗分别冠以“第二”和“第三”的可汗号。或认为,突厥汗国中统押东方的小可汗是约定俗成的储君,即“第二可汗”,按位序推排,居北面的菴罗可汗则是“第三可汗”,是《隋书》有误。然结合佗钵可汗亡后,“四可汗子”争夺汗位的结果,以及菴罗在让位后建牙独洛水,与大可汗分掌漠北的政治格局,不难推定,菴罗实乃是汗国的“第二可汗”,是《北史》有误。  相似文献   

8.
(一) 铁勒稍加回顾,蒙古高原的突厥汗国—所谓的东突厥在公元744年被本民族中的回纥部所灭,这就是所谓的回纥帝国。关于回纥《新唐书》有这样的记载:“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称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新唐书》中所说:“回纥其先匈奴也,”与“匈奴帝国崩溃以后,许多游牧国家同北亚第一个游牧帝国—匈奴融合在一起”的观点一样,不能置信。该书中谈到的高车和  相似文献   

9.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10.
从西部突厥到西突厥汗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突厥与西突厥汗国是两个不同概念。西部突厥乃突厥汗国下属西部地区的简称,自始就由木杆、室点密两大汗系组成,并非出自任何单一汗系。作为政权概念的西突厥汗国则是突厥汗国全面分裂、20年内战演变的最终结局。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并非出自室点密汗系的达头可汗或射匮可汗,木杆-阿波汗系的泥利可汗乃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仁寿三年(603)是西突厥建国的历史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东突厥汗国末世合法国君突利可汗徒居虚位,摄政王颉利可汗独掌大权,自此开始了这一汗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唐朝却日益强大起来,胜利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颉利可汗政权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唐活动都不能扭转这一总的趋势,结果导致东突厥汗国的灭亡并以降唐为其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回纥,又称回鹘①,今新疆维吾尔族与甘肃裕固族的祖先,属于铁勒诸部之一。隋末唐初,与其他铁勒各部散处于今蒙古 高原,西至天山,分别臣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灭亡薛延陀汗国,漠北铁勒诸部开始散乱的各 自发展,回纥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亲近唐朝积极与唐朝交流互信,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漠北铁勒诸部,建立了强大的漠 北回鹘汗国。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轴,梳理了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 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默啜可汗在位时期,后突厥汗国成功地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和措施。对外,默啜可汗采取和战并行、软硬兼施的策略,扩大汗国的领土范围,为汗国的发展谋取了较大的利益,对内,则加强自身政权建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提高汗国的社会生产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后突厥汗国逐渐发展壮大,步入历史上最辉...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民族在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汗国解体到大迁移和文化重塑的过程,这个漫长经历即是现代维吾尔的“民族过程”.因而,描述其族体迁移和经济文化演变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一788年,回纥可汗合骨咄禄请求唐朝允许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意).回鹘之前的历史可溯至春秋时北狄、秦汉之际的丁零.活动在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五六世纪间,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漠北回鹘汗国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漠北回鹘汗国是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回鹘人在我国历史上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建立的强大政权。关于它建立的时间,笔者已在《论漠北回鹘汗国的建立》一文中作了专门的论述。文中把公元646年回鹘“酋帅”吐迷度自称可汗和模仿突厥官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官体系作为漠北回鹘汗国的起点,认为吐迷度是汗国的创始人,汗国的历史应当从公元646年写起。这样做与把公元744年骨力裴罗率部灭亡第二突厥汗国自称可汗并得到唐朝的承认作为  相似文献   

16.
拔悉蜜是在突厥文化影响下迅速崛起的一支阿尔泰古代部族,其在突厥汗国日益势衰的时期,异军突起,一统阿尔泰周沿地区,为回纥汗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回纥汗国选用突厥文有多种原因,信奉萨满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回纥是隋唐时期边疆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民,他们以碑铭作为记述历史的方式,是维吾尔史学的萌芽。该文对回纥碑铭所反映的回纥汗国的史学特征、历史思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以碑铭的形式溯本清源,还原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庞特勤①,乃唐后回鹘一著名领袖。公元八四○年左右,一度称雄于漠北的回鹘汗国内乱,强大的黠戛斯乘几进攻回鹘,“杀可汗,诛掘罗勿,焚其牙,诸部溃②,”回鹘部族被迫向南向西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其西迁部分的主要领导人就是回鹘汗国的汗族子弟③——庞特勤。庞特勤西迁,据新旧《唐书》记载,他们达到了位于北庭西北的葛逻禄(今葱岭以西).  相似文献   

20.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鹘汗国发生内乱,黠戛斯乘虚而入,遂致汗国统一体走向瓦解。以宰相馺职为首的统治集团部份头领,挟持可汗外甥庞特勒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其十五部向西而去,以后他们分别建立了甘州回鹘王国、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并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来往;与可汗关系较密的十三部,则向南迁徙,行次错子山,乃奉昭礼可汗之弟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他们兵临塞下,不时侵扰,造成唐北部边防新危机。唐王朝君臣面对形势的变化,经过热烈讨论和周密策划,一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