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安平 《社科纵横》2008,23(6):138-139
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新的发展阶段.在人文奥运理念指导下,必将促进中国社区体育建设迅速发展.通过对人文奥运与社区体育相互关系的评析,提出了新时期发展社区体育建设的途径.以进一步推进人文奥运理念与社区体育发展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人文奥运的思想渊源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奥运” ,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既涉及体育伦理的理念 ,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人文奥运拓展了蕴含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思想的适用范围 ,从社会更广阔的层面上提出了人文的问题。人文奥运突破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理念的适用范围 ,在人文内涵上有所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虽然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文思想 ,然而自觉地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当属中国北京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出台始末予以详细介绍,说明有关科研机构对"人文奥运"的研究是起草行动计划的基础,而行动计划对实施"人文奥运"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文章并对"人文奥运"的内涵、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现"人文奥运"目标要实施的四大工程及其步骤进行再说明。  相似文献   

4.
关心残疾人福利事业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容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第2条第3款中明确规定: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将“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是办好残奥会,弘扬人文奥运理念,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地积极推进全市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在主  相似文献   

5.
人文奥运与赛场观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场文化是“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赛场上 ,中国体育观众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赛场展示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体育精神、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多文化视角审视(陈玉忠)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论“人文奥运”理念的和谐内涵(郑小九)沈阳体育学院学报52008北京人文奥运与东西方文化融合(王志刚)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2008北京人文奥运与文化交流(张华平)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  相似文献   

7.
"人文奥运"反映了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相融合应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热情文明迎奥运千年古邑展新姿。伴随着北京奥运和青岛奥帆赛筹备工作的有序推进,即墨市广泛动员市民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将人文奥运的旗帜传递到了社区、村庄的大街小巷,把文明的种子撒播到了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奥运知识竞赛、文明礼仪培训、迎奥运文明示范窗口创建,十佳服务明星评选……为更好地服务奥帆赛,展示即墨文明城市形象,全市上下广泛传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6,(1):61-61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第2条第3款中明确规定: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将“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是办好残奥会,弘扬人文奥运理念,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地积极推进全市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在主要道路、地铁、车站、机场、大型交通枢纽和其他重要公共场所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  相似文献   

10.
国家特色是历届奥运会上的最大看点之一,举办国最受关注的不外乎场馆的造型、功能以及开闭幕式的民族特色。本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的特色完全透过上述载体传达出来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文化奥运、中国奥运,就让全人类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中国专属奥运遗产中,铭记中国式奥运会的个中特色吧。  相似文献   

11.
奥运遗产与奥运会的水平、特色有紧密的关系。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是通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目标的实现来体现的,它的重要影响是打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特色。2008年北京奥运三大理念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将凸显北京奥运的特色和亮点,将充分证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的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奥运会与北京的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流动人口 近年始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到 2 0 0 8年奥运会期间有可能超过6 0 0万人。随着中央对于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重大调整 ,传统的比较突出“强制性”特征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管理局面了。 2 0 0 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 ,为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方调研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流动人口地理分布对策、素质分布对策和建立统一的城市人口管理体系对策 ,还提出了通过管理住房和劳动就业 ,实现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的赛场文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 0 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 ,那时将使全世界人民的目光焦点对准北京。奥林匹克的赛场文化一直是奥林匹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所要求的社会性格和现代体育 ,特别是现代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观念是一致的。奥林匹克赛场就是这样吸引着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贫富的人纷纷涌向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市民的广泛参与是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坚实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与资料的梳理,作者发现:北京市民眼里的奥运会是一场"欢乐的盛会";赛场与家是他们观看奥运赛事的首选场所;市民在奥运参与方式上表现出了以传者为主导、非正式性与消遣性的特点。最后,作者建议以奥运的社会参与为契机培养中国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节俭办奥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必须和举办国的现实相结合,即使有能力承办,如果不注意节俭,一味讲究排场,会给主办国留下很多问题,从根本上违反奥林匹克精神。雅典奥运会存在着严峻的金融问题,这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北京勤俭办奥运要从风险最大的体育场馆做起,更要从制度、机制、观念和效率入手,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在兴衰和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始终发挥其功能特性。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宗教对奥运的影响亦发生了功能性的变迁,即从古代奥运兴衰中的宗教支配性,现代奥运复兴中的宗教融构性,到当代奥运发展中的宗教服务性。尽管宗教不再像古希腊时期对奥运发挥支配性的影响,但宗教元素的参与和服务对当代奥运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述评了国内外对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扩展影响的研究,以“奥运设施更重要的功用是奥运会后服务于公众的公共游憩空间”这个观点为主线,探讨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日本政府借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机,狠抓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分析与探讨,为北京市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供借鉴,并提出北京应以奥运为教育契机,加大公共文明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奥运会,对促进文化公平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享受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的平等机会,有利于消除因主体的差别而存在的特权现象。文化公平的建设将推进首都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聚焦了全球的关注,因此成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透过传播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性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