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动物作人物的心理象征--海明威小说的一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叙事艺术”大师海明威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欲望时往往不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感受 ,而是借用动物来间接地描写。这种用动物作人物的心理象征的写法 ,既进一步丰富了他笔下的人物性格 ,又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中介 ,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与之相联系的人物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要写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就离不开描写人物的方法。现就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四种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描写,都离不开细节。细节描写要服从人物个性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要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为目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细节则是指那些对表现人物有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人物的生活小事,细小的动作、神情等等。可以说,把握好细节,是写活人物的关键。一、细节描写要生动具体一篇文章,要是仅仅把事情的经过作个交代,人物作点介绍,是不可能激起读者兴趣、感染读者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细节,将那些与文章中心紧密关联的真实过程、细微变化,描…  相似文献   

6.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立论,指出读者在审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时候,由于具有格式塔的完形一简约心理,在心理动力场的作用下以审美中介即结构人物为参照系,使它们原有的审美价值发生动态心理转换,使人物固有的审美价值在文本外增殖。两类人物同读者审美心理上的追求形成“异质同构”关系,这体现了人性中两个不同层面并非孤立的本质,性格在文本外的模糊化使两类人物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巧妙地借助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在人物语言、外貌及环境描写中大量使用红白黑三种色彩意象为人物敷彩设色。这不仅使抽象的人物个性变得具体而丰满,还能引发读者的想像和思考,从而使之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人物和小说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中的黑暗,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的观点,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栩栩如生的描写。我们通过对作品中各类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分析,可以看到作家的心理学观点没有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去空洞地、抽象地、主观地写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是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  相似文献   

10.
一、训练目标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对话的基本形式。体会到人物对话丰富多彩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情境中表达出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和谐的气氛中学到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实,开辟了日本文学心理描写的先河,得到了后世极高的评价。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源氏物语》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心理描写分阶段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寻找其个性差并及昔遍性特征,揭示平安时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苦闷和压抑,以期对源氏物语》中女性人物的精神世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干燥的九月》触及到性和暴力的关系这个主题,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表现的影响,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深刻、生动的心理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心境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化作品的主题。鉴于此,我们应该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下面结合课文,谈谈几种典型的心理描写方法。一、直接揭示人物思想活动和精神状态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客观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以揭示出人物言论和行动的思想基础,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完整丰满。这种方法有较大的描写范围,运用也较灵活。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管营让林冲去接…  相似文献   

14.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后现代的元小说。作者通过复制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俗习惯,行为着装,讲述了一个颇似传统但实际上现代感很强的故事。而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着装的描写显示了作者对人物的认同与否,服装同时也成为了个人解放的标志。对于着装的理解将更有助于读者掌握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书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及个人解放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霍小玉是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中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个女性形象,她不仅使其作者蒋防仅因一篇<霍小玉传>而名垂后世,而且她还集中体现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开端--唐人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杰出成就.笔者认为:按照生活的逻辑刻画人物性格,是霍小玉成为文学典型的首要一步;运用精湛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是使霍小玉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生气贯注的主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他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同语言、行动、神态等外部动作的描写,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人物的思想、感情付诸形象。这样就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栩栩如生,对读者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 《安娜·卡列尼娜》的第四部中,作者对列文和吉提第二次相爱时那番情景的描绘,是一场饶有兴味的人间趣剧。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是一种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想在翻译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重神似,那么风格论在翻译学中理应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说对话描写可以完美地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本文以风格翻译论为导向,从《三国演义》人物对话中文白夹杂再现、语境中修辞手法再现、对话中人物个性再现以及骂词中人物身份再现四个方面探讨罗译本中人物对话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人物心灵的辩证法,再现出人的心灵的真实,托尔斯泰经常采用以下几种艺术描写方法:把人物的生活经历划分为几个阶段,通过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心理活动,写出他们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运用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式的内心语言,创造人物的内心独自;通过一连串的心理细节,反映人物心灵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指出:“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花边文学看书琐记》)其实,《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也同...  相似文献   

20.
写人物如何开头,不仅决定着全篇结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会对读者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好的开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甚至把读不读两可的读者吸引过来,使之也有读下去的欲望,以实现作者让读者看完全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