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7月,北京民族文化宫曾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乐器展览》,首次向国内外介绍了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乐器。数百件乐器实物,形制古朴,音色独特而优美,把观众带入一个民族音乐艺术之宫;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各兄弟民族对祖国音乐文化所作出的辉煌贡献,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乐器与日常生产、生活、民间乐舞技艺、体育、宗教等诸项活动的密切关系;使观者受到一次十分生动的乐器发展史及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史的教育,增长了音乐、民俗、地理、民族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即《SCI》:《SCI》是一个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1999年收录世界各国重要期刊共3579种。《SCI》先后采用过我国期刊17种,1982年多达13种,以后逐年下降,1995年《SCI》所收录的期刊中,我国期刊只占0.17%。1997年以来,收录我国期刊的数量有所增加,1999年达13种,它们是《中国科学A辑》、《科学通报》、《中国物理快报》、《化学学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等等。美国工程索引即《EI》:《EI》是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年文献报告量在10万条以上。选用期刊约2000…  相似文献   

3.
填字游戏     
1.美国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 2.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 3.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发表尹玉吉的论文《中国大学学报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研究》,针对我国学术期刊过多的论点,该文认为: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实际需要水平相比,我国学术期刊不是多了,而是严重匮乏。1.截至1990年底,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国际中心收录的世界上193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期刊总数约为53万种,按世界人口70亿计算,人均期刊种类数是0.000 075 71种。我国目前期刊出版数量是9 000种,人均种类数仅为0.000 006 7种,世界水平是中国的11.3倍。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5.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的结晶。在《玛纳斯》的形成中,柯尔克孜民族古老的文化注入到这部史诗之河中,成为《玛纳斯》的有机组成部分。史诗《玛纳斯》包容了柯尔克孜族古代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蕴藏着古老丰富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其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在世界各国是无与伦比的。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现存方志有8500多种,这是我国的文化宝库,重要的历史文献。《禹贡》和《山海经》是最古的人文和地文地理。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是现存记载有关吴越风土人情,具有地方志的雏形。《隋书·经藉志》:“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隋唐地方志多达一百余种,有地方志总志、区域志,如陆广微撰《吴地记》、唐林谞撰《闽中记》等。  相似文献   

7.
我校自然科学学报又被《数学名刊投稿指南》收录。该书是由宝鸡文理学院的邓诸平先生编著,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书中共收录中外数学名刊500种,其中国内180余种期刊中有高校学报111种。国内期刊的选刊标准是作者根据德国《数学文摘》(Zbl)收录中国期刊  相似文献   

8.
铜鼓雌雄论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在使用时经常成双成对,这种成双成对使用的铜鼓往往被称为“雌雄鼓”,或曰“公母鼓”。最早提出铜鼓分雌雄的是明代著名学者邝露,他在《赤雅》一书中说:“伏波铜鼓,……东粤二鼓,高广倍之,雌雄互应。夷俗赛神宴客,时时击之。”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了雌雄铜鼓的区分和使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 55个少数民族中 ,除回、满等使用汉语外 ,其他 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将近 30个少数民族使用 30余种民族文字。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于 80年代已获得喜人的发展 ,为世界多文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益的素材和经验。中国各民族所用文字涉及世界五大文字圈中的所有类型。中国在各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的双语或多语政策 ,这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条件。民族地区计算机应用同样要求有民族文字处理能力 ,特别是与汉字、英文兼容的处理能力。办公文书的编写、书刊的排…  相似文献   

10.
花卉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大自然的英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地处温带与亚热带,雨水充沛,气象万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滋润着丰富多采的花卉资源。木兰科花卉世界上总数是90种,我国就达73种之多。观赏花卉杜鹃世界上有800余种,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各少数民族向以勤劳智慧著称。他们不仅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推动民族历史的前进,而且还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世界历史的进步,对促进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大月氏人对中亚文化的贡献就是其中的一例。大月氏人原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我国较早的古籍中已有关于它的记述。例如《穆天子传》中有“禺知”、《管子·重轻乙篇》中有“禺氏”之称。“月氏”二字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此书卷7说伊伊举八狄来献者有13个,月氏是其中之一。据考证,月氏、禺  相似文献   

12.
<正>乐器历史二胡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  相似文献   

13.
《旧五代史》原书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邵晋涵等始从《永乐大典》、《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录出来,大致得其十之七八。现时通行本是乾隆四十年(1775)的辑本,总共一百七十万三千多字,按照原来的卷数分为一百五十卷。这部书,现在看来,仍然很有价值,为治五代及唐末、宋初历史者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我们在标点这部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边区少数民族的姓名问题。该书卷一百三十八《党项传》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篇史传记载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对西北党项部族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以党项的失败告终,被俘将领达十余人之多。这十余人的姓名如何标点,实在是很费考虑的。原文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CSSCI(1998-2016)收录的179篇引用马克思著作的宗教学学科论文为中心,通过系统地使用文献信息计量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了马克思著作对我国宗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统计数据表明马克思著作在我国宗教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是我国宗教学研究中的比较重视和引用较多的著作;通过对整理的关键词进行细致的统计发现,本研究发现宗教理论、教派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少数民族和宗教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作总集。它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后蜀后祖广政三年(940年)间十八位作家的词作,共五百首,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欧阳炯作序。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花间集》之作为"依声填词之祖"。此书出自有闲文人之手,内容多为绮错香艳,这也是它多年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共同缔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少数民族乐器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珍宝。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在我国音乐史上,少数民族乐器占有着一定的地位。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山西省万泉县荆村、甘肃省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各种形状的陶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它们在汉族地区的音乐生活中已几乎失传;而这类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是古代中国以至古代世界卷帙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收录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清乾隆年间的历代主要典籍。全书缮录七份,度藏七阁。据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订成36304册,分装6144函。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历朝官修书,如宋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之《永乐大典》,清初之《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及《古今图书集成》。上列诸书,皆号称巨帙,但除《大典》与《图书集成》外,余均被《四库》所容,可见其收书之夥,工程之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8.
我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最近完成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古代史参考书录》初稿。该室之所以汇编本书,是鉴于当前此一史学领域尚无一本系统而全面的目录学专书。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虽兼收民族史资料,但以全国边疆为范围,且收录至抗战时止;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收罗民族史籍,可谓宏富,而且考证精详,但限于云南一省。我国南方自古为多民族区域,各族的活动与发展及民族间的往来,古今不乏记载与研究。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广东音乐中的代表,《平湖秋月》这一古曲凭借自身优美的旋律及婉转的引导,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演奏该古曲时,多以传统的古筝、笛子、琵琶等乐器为主。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演奏《平湖秋月》这一古曲时,既保留了我国民族的音乐元素,又将钢琴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本文针对钢琴曲《平湖秋月》中的...  相似文献   

20.
彭开勋《南楚诗纪》收录湖南各府厅州县山川陵墓、名胜古迹纪胜诗400余首,概述了湖南全省历代山川陵墓、名胜古迹、神庙寺观的历史沿革、修复情况和名人吟咏等。一地一诗,详加诠注,是为难得之湖南纪胜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