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教案起因的量化分析赵润生,赵树好山东聊城师范学院晚清教案始于1844年的浙江定海教案,终于1911年的陕西长武教案。在这短短的68年时间内,竟发生1700起大小小的教案,极次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那么,引起这些教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涉及教...  相似文献   

2.
1840年后,在西方列强的保护下,基督教重新传入中国。此后不断引发民教冲突,层见迭出的教案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和其它爱国知识分子一样,严复对教案给予了密切的关注。1890年山东教案,1897年山东教案,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及1906年南昌教案发生后,严复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翻译《支那教案论》并附加接语,撰写《论南昌教案》及《续论教案》《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等长文。此外,在其译著按语,信函及演讲中,也多处论及教案。与同时代人相比,严复的观点有其自身的待点.本文拟就严复的教案现作一初步探索。一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相似文献   

3.
晚明南京教案是中国天主教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教案。关于这次教案的起因,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佛耶冲突、晚明党派之争、中西文化冲突等方面。实际上,晚明中外局势下西方殖民活动的威胁亦为南京教案爆发的一个重要诱因,只是学界迄今仍鲜有论及。  相似文献   

4.
浙江湖州教案(1902-1908)是晚清少有的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解决的教案之一。在此过程中,一批有留洋经历和熟悉洋务的新派士绅起了主要作用。他们通过与教会谈判、请求美国领事和公使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并两次将南监理会和传教士告上法庭,最终通过庭内和解的方式与教会达成协议。士绅们力主"文明抵制",约束民众,使得湖州教案的性质始终限定在租房买地领域,而未演变成杀教士、毁教堂的恶性外交事件。湖绅在本案中的作用,也凸显了晚清民教和解的"去官府化"特征。湖案两次详细的庭审过程,是晚清民教地产争讼类案件在近代西方法律语境中的真实演绎,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近代教案与义和拳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是中国近代特有的历史现象。自鸦片战争以降,教案迭出,遍及全国。义和团运动以前的教案。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从1846年到1860年,是始发和兴起的时期;第二时期,从1860年到1884年,是发展和扩大的时期;第三时期,从1884年到1894年,是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的时期;第四时期,从1894年到1898年,是高潮时期。这四个时期的教案各有其特点,如第一时期传教士非法潜入内地案为其它时期所未有;第二时期归还教堂旧址案和内地置产案大量增加;第三时期反对法国教会为法国侵略军充当内应案为此时期所仅有;第四时期拳会反教案广泛发生。但民教冲突案为四个时期所共有,构成了近代教案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晚清习俗教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习俗教案是指基督教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之间的矛盾斗争,它开始于1861年,结束于1910年,在这50年内,共发生此类案件147起(这是目前国内外有关此期习俗教案最详尽的统计数字)①,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对此,史学界虽有所论述,但很不深入,故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晚清习俗教案的起国传统的观点认为晚清习俗教案是由民族矛盾、基督教的文化征服或中西风俗冲突引起,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虽不无道理,但都失之偏颇和笼统。根据笔者研究,晚清习俗教案是由下面两种因素引起的。(一)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前,清廷奉行禁教政策,来…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省社联、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合编的《近代中国教集研究》一书,即将由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数案问题出现以后的一百多年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关于教案研究的专题论文集。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学和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综合性课题和重要专题之一,而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还将回答对关干传统文化和现代宗教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对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8.
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析英国绥靖政策王宇博绥靖政策是本世纪20~30年代英国针对欧洲推行的外交政策。它对欧洲局势的演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这一政策的研究和探讨,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英国由强大走向衰落的轨迹。一绥靖政策是英国政府在两次大战之间的20年中,...  相似文献   

9.
清同治年间发生的“酉阳教案”,曾轰动全国,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中的重要事件。关于此次教案,《中国史纲要(第四册)》曾提及,但说是发生在1869年;《辞海》列有专条,但在具体时间和部分情节上亦有舛误。现据笔者在酉阳的实地调查和有关档案资料,略述其始末于后。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一、外国教会侵略和第一次“酉阳教案”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加上了沉重的民族压迫锁链,而且为外国传教士闯入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4):97-106
发生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举世瞩目的的外交事件,无论打死外国人还是捣毁教堂的数量,都是鸦片战争以来30年间最多的。事件发生后,《纽约时报》对其交涉和处理过程予以持续的关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报道。天津教案的发生使得该报对中国关注骤增,其相关新闻文本站在美国的立场去审视事件,建构了事件早有预谋、鼓吹列强联合对华作战、中国人普遍排外三个主要议题,带有鲜明的西方视角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西方的话语强势渗透于报道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大、天津师大、华中师大三校联合发起和组织的全国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对象和理论体系的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18至23日在天津举行。在我国对这一问题开展全国性的讨论还是第一次。这次讨论会对于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和学科建设,无疑将起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这次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各种观点。 一、为什么要讨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目前,全国已出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教材、各种读物三十多种,它们大多都有自己的理  相似文献   

12.
维西教案与藏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云南爆发的维西教案,是英法帝国主义对藏族地区的殖民侵略和清政府武装镇压引起藏族人民反洋抗官斗争的必然结果,从而否定了史学界认为维西教案一是藏传佛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斗争,二是四川巴塘行施改土归流引起的藏族僧众反抗这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3.
法国革命是英国政治史上的分水岭,它造成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政党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随着革命日趋激进以及反法战争的爆发,辉格党内开始发生分裂,其中的保守派最终分离出来,加入到小皮特政府的阵营,由此造成辉格党的衰落及长期在野局面.托利党则借法国革命之良机而迅速崛起.特别是随着辉格党保守派的加入,托利党在19世纪初终于实现了重建与复兴,并长期把持英国政坛.法国革命促使英国两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野越来越明显,政党内阁的排他性逐步加强,这为19世纪30年代两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义和团时期英国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义和团时期英国的对华政策刘志义义和团运动时期,作为老牌帝国主义的英国在策动对华侵略和镇压义和团运动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这一时期英国的对华侵略政策作一概述。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和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导致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190...  相似文献   

15.
近代法国革命与改革辨王明星我国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多次爆发革命,导致政局长期动荡、经济发展缓慢,这是法国近代化过程的一大特征。仅1789-1870年法国就先后爆发了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  相似文献   

16.
“单独对英”外交策略与《汉案协定》签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国代表欧马利在《汉案协定》上签字井换文,这样,自1月5日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有了法律保障,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这一胜利被认为是在"中国外交史上开一新纪元"①。《汉案协定》的签订和汉口英租界的收回,是因为国民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正确的"单独对英"的外交斗争策略并长期实施,在民众运动的积极推动下又适时作出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正确决策,并在具体的外交谈判中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外交策略。本文试图对"单独对英"外交策略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在中英关于《汉案协定》谈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教案     
教案,是近代中国官绅民联合发动、反对西方列强在华的基督教而出现交涉的案件。从1844年浙江定海教案开始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止,共发生大小教案1333起,其中较大教案400余起。本文就教案出现的原因、基本特点、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对教案的评价等问题,进行概括性的论述。 产生教案的原因虽说复杂,但概括说来,其基本因素不外以下二种:  相似文献   

18.
谢铭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26-128,139
西林教案是在太平天国期间发生的,它与这个时期清朝政府的基督教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和领导的,而拜上帝教主要来源于基督教,与基督教十分相似,以至于清廷认为拜上帝教就是基督教,所以,加强对基督教的控制与防范,实行严格的限教政策,政教关系极为紧张。法国传教士马赖这一时期进入广西西林传教不能不引起误会,使当地官员认为是组织群众造反,因此,遭到逮捕并处死,导致了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家庭和家族与基督教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教案,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有些论者对于造成近代教案的原因,只归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忽视甚至否认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因素,因而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帝国主义侵略,无疑是造成近代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早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以前的明清初时期,中国官绅反对基督教的教案就已经多次发生了,虽然那时的反教者也怀疑外国教士有侵略中国的意图,但终究是怀疑而不是事实。然而,明末清初反教者的衣钵,却被近代的反教者继承了下来。因此,研究教案要能够“自圆其说”,不能忽略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光绪前期(19世纪后期),西方宗教在华北的扩展及其劝诱秘密教门的信徒改奉天主、基督的活动,日益引起各派教门的普遍憎恨和拼死反抗。华北历次教案的发生大都是秘密教门的信徒及游民冲锋陷阵。从教案的轨迹考察,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教案多发生在南方和长江流域;70年以后西方宗教在华北迅速发展,被西教教会拉去的秘密教门的信徒也日益增多,教门与教会的矛盾迅速激化,成为19世纪后期多次教案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活跃在热河、直隶、东北等地的“金丹、在理两教,与天主教教民素不相能”,并在1891年发动了“杀洋灭教”的武装起义,它的打击目标和斗争口号等仍然局限在焚毁教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