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也许有人觉得,把曹禺和契诃夫两个名字联在一起,并不十分相宜。然而,第一个这样做的,正是曹禺自己。在《怎样写<日出>》一文中,他说:写完《雷雨》,渐渐生出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得有些‘太象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仿佛我只顾贪婪地使用着那简陋的‘招数’,不想胃里有点装不下,过后我每读一遍《雷雨》便有点要作呕的感觉。我很  相似文献   

2.
曹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一九三三年,他开始写剧本,只有二十三岁,那就是《雷雨》,最初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剧本以一九二五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爱情、血缘的纠葛,谴责了黑暗的家庭和黑暗的社会.由于刻划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志对剧本的修改和历史剧创作的原则详尽地表了自己的看法。讲完之后,他笑着问身边一干部:“你的意见呢?”那位干部急忙回答:“没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听后很不高兴,严地对那位干部说:“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不懂就应该先学准备嘛。我不喜欢没意见的人。都同意我的意,那还讨论什么呢?你要学着提出不同的意见,至相反的意见。只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变成汉了。再说呢,领导都那样聪明?都那样正确?的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受到启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  相似文献   

4.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性、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觉地就在蘩漪身上寄托了他的梦想:不希望他眼下创作此剧本时的恋人成为第二个四凤。曹禺自己说:写到末了,他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他,他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还有另一种无意识,即政治无意识,却在阻挠着作者对周朴园的批判,而要求把作为当时的社会贤达的周写得深情款款。在优秀的文学创作里,作者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笔下的人物,甚至对于“为什么写”这类问题无从回答,莫名其妙,《雷雨》在这方面是相当典型的  相似文献   

5.
《王昭君》语言艺术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是戏剧语言的大师,非常善于选择、运用、创造性格鲜明的语言,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过去的《雷雨》、《日出》是这样,现在的《王昭君》更是这样。就从第一幕一开场王昭君和盈盈、戚戚那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性格化语言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 王昭君:我想的……自己也不明白。你说,人可以活几年? 盈盈:几年?七八十来年吧。 王昭君:那为什么要我进来?  相似文献   

6.
23岁那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曹禺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也因此结识了巴金。当时,巴金在《文学季刊》任编委,曹禺起初并不是把《雷雨》交给巴金,而是给了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时最好的同学靳以。对此,曹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靳以也许觉得我和他太接近了,为了避嫌,把我的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偶尔和巴金谈起,巴金从抽屉里翻出这个剧本,看完以后,主张马上发表。靳以当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要讨论的鲁迅著作中词素颠倒的复合词问题,是语文工作者经常要涉及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对鲁迅的思想和语言的理解有关系,而且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和编写各种类型的语文词典也有关系.下面我们想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打开鲁迅的著作,就可以看到,里面常常有成对的词素颠倒的复合词同时并用.这些成对的复合词的特征是:词素相同,词素次序相反;它们的词汇意义一般相同;它们的结构方式绝大多数是并列式的,也有少数是其他结构方式的;这些词素颠倒的成对的复合词可以互相调换使用,是同义词中的等义词.例如(以下引文中的着重点均为作者所加):  相似文献   

8.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曹禺与陈白尘生活在同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面临着同样的文学传统和现实,感受着同样的精神气氛.他们本人都是既善于借鉴又善于创新的剧作家.曹禺曾经从世界名剧的华丽服装中抽取金线来编织自己的锦绣服装.陈白尘则从世界名剧的高楼大厦中拣取砖瓦来建造自己的房屋.当他们把目光转向现实,要通过话剧来揭露和抨击腐朽黑暗的社会现象时,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以其作为创作的艺术渊源.于是在四十年代国统区的戏剧创作中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曹禺于1941年出版了《蜕变》,陈白尘于1946年完成了《升官图》.这两个剧本在创作时间上虽然相距五年,题材  相似文献   

10.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剧本原名《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本在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办送审时,明史学家刘志琴应邀阅读了剧本并提出修改意见。她读完剧本后,对编剧刘和平说,"你的剧本写得很好,尤其是对嘉靖皇帝的描写,把他塑造得特别精明。但他的精明又不像康熙一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是藏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茅盾在第一次文代会报告中指出:“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三重压迫之下……固守着自己的岗位……对于在反动统治下的民主运动,对于人民解放战争,都起了积极的推动和配合作用。”这是对国统区文艺工作者的中肯的评价,也是国统区文艺工作者作品的客观效果。曹禺就是这样一位民主主义作家。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辉煌之作,是构成他艺术大厦的早期剧作——被称为“青年三部曲”的《雷雨》、《日出》和《原野》。那么,对于当时还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曹禺来说,如何能使其作品具有那样神奇般的力量呢?其思想的立足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一种能颠倒的连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承认连动结构的语法论著一般都把动调结构不能颠倒作为区别连动式与联合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形式特征。例如: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连动式里头,动词结构的次序是固定的。”①黄伯莱《句子的分析与辨认})在讲到连动式和联合结构作谓语的区别时说,a看能否调  相似文献   

13.
曹禺,是我们江汉平原人民的荣耀,一提起他,人们便会很自然地谈到《雷雨》、《日出》,谈到《原野》、《蜕变》,谈到代表剧作家“最成熟的作品”《北京人》,谈到解放后那《明朗的天》和老梅吐艳的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曹禺剧作美奂美轮、脍炙人口,戏剧界、影视界、出版界,有多少人在曹剧上做出了好文章,可是却偏偏遗忘了他的第一部独慕喜剧《正在想》。其实,这是一部不该遗忘的剧本!它记载了剧作家创作生涯中的一段苦闷历程,反映出他登峰探索的曲折艰辛,值得我们重视。为此,试就该剧的概貌、价值及剧作家的创作思想状况略陈于后,以期其光华再现。  相似文献   

14.
亨利克·易卜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挪威最著名的戏剧家。他被世界戏剧界誉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一生总共写了26个剧本和不少诗篇。易卜生的剧本,早在清末民初就介绍到中国来。而中国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先生则在其早期论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中极力推崇易卜生的剧本。我国话剧界的开创者、著名的戏剧家欧阳予倩、洪深、曹禺等人都给予易卜生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原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剧作。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因为“这个剧本里有‘戏’,群众看起来过瘾,这个剧本里有生活,顾盼左右,仿佛就在身边,让人看起来恐惧和喜欢”。可是在评论界却基本给予了否定的批评,有的甚至认为:“《原野》,是曹禺最失败的一部作品。”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解放后,而且又有所发展:不但在舞台上很少演出,连剧本也没有再版,很多人都不知  相似文献   

16.
试论超句     
超句在语言实践中大量存在,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在《汉语语法问题试说》等拙作中只对超单句和超复句作了解说,未能全面论述。本文计划对超句的含义、类型、辨认等作较详细的阐述,向同志们请教。一超句的含义先看例子: ①可是这完整和独立是“相对地”,因为只有回答人家的问话“那是什么报?”的时候,“那是人民日报”才能叫人完全满足。(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②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呢?”(孙犁:《荷花淀》)  相似文献   

17.
在《日出·跋》里,剧作家曹禺同志充满感情地说:“……在这堆‘人类的渣滓’里,我怀着无限惊异,发现了一颗金子似的心,那就是叫做翠喜的妇人。”①曹禺同志确是这样地怀着高尚的道德感情,关心着在那黑暗的社会底层中挣扎和呻吟的妇女,努力发掘并表现她们的心灵美、性格美,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活脱脱的翠喜形象。这是剧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之《太极图说》上承《学》、《庸》的思路 ,用天人一道来论证圣人何以“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的道德修养原理 ;强调“主静”的修养功夫 ,认为无欲才能静 ,将解决人欲问题做为道德修养之要点。这些奠定了理学修养论的基本思路和强调节制人欲服从天理的基本内容。学界认为周氏“主静”说“排除了修养” ,是一种误解 ;不能正视宋儒克制人欲说所包含的对于道德修养的实际意义 ,也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9.
对生命本体及相关的人性、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焦灼的追寻与思考,是贯穿于《雷雨》至《家》等五部剧本的一个基本母题,是曹禺审美个性的基质。这种对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曹禺作为一个人文型作家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陈云的遗产     
90岁的陈云走了。身后遗物:3卷《陈云文选》、少量存款、上百盘评弹磁带和对子女的教诲。 1994年夏初,陈云因肺炎住进北京医院。1995年4月10日中午,簿一波到医院看过他后,他听了一会儿评弹,然后休息。14时,他的心脏急剧跳动,心律紊乱,14时04分,这颗跳动了近一个世纪的心脏骤然衰竭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毛泽东生前评价陈云: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尖锐,能抓到要点。 他一生不愿宣传自己。1945年,他说功劳,第一,人民的力量;第二,党的领导;第三,个人才智,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