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认识《老人与海》所蕴藏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笑 《天府新论》1997,(4):68-70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发们《太阳照常升起》和《丧钟为谁而鸣》等名著。集中反映了战争在那一代青年人中引起的失意、傍徨和混乱。但真正使海明威声誉鹊起的却是他的不朽名著─—《老人与海》。二战期间,海明威重上战场,经历多次险遇,负伤累累。而战后美国的现实使美国人感到个人自由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个人权利达到无情践踏,所谓的“美国之梦”已完全破灭;世界范围内的“冷战”也已发展为热战。此时,海明成一半是出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的和自然的)及其人性现状的忧虑所进行的思索,一半是迫于当时麦卡锡主义横行…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近年来,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了赞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形成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实现了从自然价值论到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六年,美国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发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轰动了欧美文坛。作者引用美国现代派女作家革特露德·斯坦因的一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辞:“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文学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鲁彦周虽然年近古稀,但创作力仍然十分旺盛,近年来除出版长篇小说《阴阳关的阴阳梦》之外,还接连发表了《乱伦》(一九九三年《中国作家》)、《孽缘》(一九九四年《清明》)、《天问》(一九九五年《海峡》)和《迷语》(一九九六年《人民文学》)四部中篇小说,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也即将脱稿。本文拟就鲁彦周的《乱伦》、《孽缘》、《天问》和《迷沼》四个中篇作一述评。鲁彦周是一位责任感时代感十分强烈的作家,无论是他早期创作的剧本《归来》,还是他在粉碎“四人帮”后创作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以及反映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5.
王晓煜 《理论界》2007,(4):193-194
本文以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和《白象似的群山》为依托,从海明威小说里的独特人物、小说的短小篇幅、深邃意境以及营造深邃意境所采用的表现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海明威小说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李茜 《船山学刊》2010,(1):219-222
论文对恩瑞斯特、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父子关系的象征意义做了深层的解读。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建立在父慈子孝的儒家伦理基础上的。同时,通过分析隐含的具有基督教义的宗教因素。再现了海明威心中一种矛盾情结的表达;他渴望父亲的怀抱同时又希望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作家间连科的《年月日》(登载于《小说选刊》1997年第4期)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非同一时代、同一国度的作品,但却共同抒写了人类与自然、灾难及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抗争精神,但由于各自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抗争精神又具有民族文化的某种蕴涵。一、抗争精神与悲剧美《老人与海》写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出海84天捕不到鱼,第85天他在远海捕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三天两夜的较量,他杀死大鱼,但在返航途中却遭到群鲨的进攻,它们与老人抢夺大鱼,老人虽奋力打杀,却无济于事,等返回码头,马林鱼已被劫掠一空,…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美国知名作家,其中篇代表作《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学界持续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态批评和伦理学批评的兴起,这部作品又不断被重新诠释。其中,以批判论者居多。笔者与批判论者的观点不同,认为《老人与海》不仅明确体现了海明威对生态的关注,也反映了其自觉的生态意识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真切诉求。  相似文献   

9.
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同是以大海为背景的名著 ,同是写一位在海上独自拼搏而最终失败的英雄 ,从而构成可比性 ,两部作品是同中有异。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雨果认为奋力拼搏的人类最终必被社会毁灭 ,而整治社会的良药是人道主义 ;海明威则认为人类的拼搏结局不全完美 ,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拼搏中  相似文献   

10.
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小说《战地春梦》将“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这部作品代表了海明威写作艺术上的成熟。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以细腻的笔端运用不同的象征来暗示主人公的命运,诸如天气的象征,人物的象征和道德化风景的象征,其中别具一格的结尾也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应当尊重自己的先知。2007年是《在路上》(1985)问世50周年,这部作品发表于1957年,它标志着美国文化的觉醒。孤独寂寞、充满矛盾的杰克·凯鲁亚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之王”和“嬉皮士之父”。他自己厌恶这些尊称,认为它们是错误的,但这种身份并不需要(他的)承认。因此,《在路上》(和爱伦·金斯堡同样发表于1957年的《嚎叫》)仍然被视为喧嚣狂暴、混乱不安的20世纪60年代标志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陈慧 《理论界》2006,(6):198-19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一天的等待》和《老人与海》中通过一个九岁的男孩和年迈的老渔夫面对死亡和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坚强表明了海明威的人生态度,诠释了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他们的行为还表明,既然厄运不可避免,只有精神胜利才是人生的真正胜利。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作家,他隐晦的创作方式及其离奇的自杀都像谜团一样围绕在每个读者心中。《老人与海》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在此之后他宣称履行了之前的诺言不再创作小说。当海明威在痛苦中反省的时候,他找到了留住辉煌的最好方法——自杀。自杀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解脱,他把握住了高峰,但他知道这种高峰是描述错误的痛苦带来的。描述错误也是在错误中不能自拔的。但毕竟在别人眼里他是顶峰的象征,又有能真正思考自身困境的根源。在这一点上,海明威是伟大的,其勇气也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登峰造极之作。小说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子”形象。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作品中多次描写的圣地亚哥的无意识睡梦。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作品中所隐喻的现代西方男权文化,旨在阐明这种现代西方男权文化虽是海明威本人所追求的,但他又超越了这种文化,表达了其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一)明代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崛起,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后被人并称为“四大奇书”(李渔《三国志序》)。固然,这四部小说的故事素材来源甚早,除《三国演义》是纯粹的历史故事演绎之外,《水浒传》和《西游记》源自宋、元话本,《金瓶梅》则是以《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引子并移植、借用其他话本故事而成。然而,作为具有完整结构的长篇小说,无疑是明代中晚期的产物,而长篇小说突然在其时大量出现这一小说史乃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的形成,则显然与文学思潮的…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和海明威处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环境,但《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在结构形式上,却显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以一则虚拟的大寓言故事覆盖全篇小说,其中又插入一则则寓意相近的小寓言,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形成大寓言套小寓言的结构框架。 张世君在对欧美小说的结构模式的分析里说:“寓言是具有讽谏和道德寓意的小故事,同时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西方现代派作家推崇寓言,他们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建构起现代小说的寓言结构。”①《城堡》、《审判》、《局外人》等。《老人与海》也是这样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马庆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男,汉族1940年12月生于广东潮阳1959年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1964年毕业在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从事图书资料。编辑工作25年1989年5月调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与李联海合著历史文学《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孙中山和他的亲友》(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担任《孙中山辞典》、(广东人民版社1994年版)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宋庆龄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宝安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特约编辑(总编纂)发表…  相似文献   

18.
陈燕  何昌邑 《学术探索》2015,(3):112-116
海明威的早期代表作的主题是对爱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和死亡的初步探索,其中期代表作的主题涉及爱情和战争,实质上是对存在的意义和爱情的实质的追问,其后期代表作是对爱的意义的探索和对纯真之爱的渴求,而《老人与海》抛弃了战争和爱情的具象,揭示了人类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和探索了人类存在的责任和其终极价值。海明威的代表作深沉含蓄但超越时空,其文学价值是对多元人生的深刻解读和揭示了欲望和存在的丰厚底蕴。  相似文献   

19.
一格非在《作家》(2011年第17期)上发表了长篇小说《春尽江南》。格非十余年来全力打造了三部曲,前两部是《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通过三部曲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而《春尽江南》则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相似文献   

20.
《红灯笼》是作家陈力娇201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作品在现实主义中渗入浪漫主义情怀,将女性意识与时代变迁、家国情怀结合起来,通过塑造一系列“至死地而孤勇”的女性形象,咏赞了一代兵工战士与苦难搏击的勇气和力量,发掘了静水流深的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奇崛,书写了雄奇壮丽的北国史诗,表现出作家的温暖和大爱,为新世纪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