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34年,亚里克斯·乔玛·德·克鲁斯编纂了《藏英词典》,这是现代藏文辞书的发端。新中国成立以来,《格西曲扎藏文词典》《汉藏词汇》《新编藏文字典》等辞书的编纂出版翻开了现代藏文辞书出版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藏汉大辞典》《汉藏大词典》等一批藏文辞书的出版进一步推进了我国藏文辞书的发展。2007年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藏文大辞典》工作正式启动,藏文辞书出版逐步向综合性、百科性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藏族社会文化迅猛发展的要求,藏文辞书出版也进入了全面繁荣阶段。文章通过对历史上一些主要辞书的介绍和分析,梳理了藏文辞书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被喻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的藏文《大藏经》,基本上包罗了藏族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它是藏族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经过二三百年时间,在13—14世纪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论藏文《大藏经》的版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藏族文化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被喻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的藏文《大藏经》,基本上包罗了藏族古代文化,它是藏族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藏文《大藏经》的产生和早期佛教传入藏族社会以及译经事业的发展又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八思巴是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藏族著名的佛学家,是藏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又一伟大的政治宋、学者、诗人,是元代历史上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八思巴于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3月6日出生于叶如(?)昂仁的鲁孔地方,阳铁龙年(公元1280年)11月22日卒于萨迦拉康拉章。八思巴对元代藏族、蒙古族、汉族等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无可估量,意义重大而深远。他在完成西藏归顺蒙古汗国进而加入祖国版图的事业中所做的贡献更是与日月同辉,有口皆(?)。正因为如此,对八思巴及其历史活动,国内外学者都给予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在藏文史料中,有关八思巴的文献最多最全,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文种的记载,系研究八思巴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还无力全面地介绍和评论藏文史料中的有关八思巴的记述,现仅对《八思巴致忽必烈新年吉祥贺词》(以下简称《贺词》)的信件作个初探。  相似文献   

5.
藏文略说     
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松赞干布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藏文了。在这1300多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里,藏文对西藏和我国兄弟省区藏族居聚区的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经济交流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本文仅就藏文的形成和发展;它同藏族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如何继承这些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摆正学习藏汉两文的关系;藏文怎样为当前四化建设服务等问题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古时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西藏历史的研究,一向为历史学者所重视,日本史学家也曾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史(?)》的西藏部分,就是这一研究文献的简述。它是世界一些国家对西藏的研究信息的反映。为对我国西藏研究提供参考之便,作为信息的传递,现将其中有关中国(包括汉文和藏文)及日本方面研究文献资料摘要加以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相似文献   

8.
藏文《大藏经》的整理出版工作始于1986年,迄今已八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国佛教、藏学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对勘、编辑人员辛勤工作,现在《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第一部终于面世了。这是宗教界和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对确定和提高中国藏学界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弘扬藏族优秀文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族典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它是以书籍的外在形式来表现藏族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历史现象。藏文典籍雏形出现于松赞干布时期,后随藏族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与此同时,藏文典籍的刻写、印刷、装帧及其对藏文典籍的管理都与独特的藏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苯教是青藏高原日本土宗教,是藏族文化的起源。甘肃宕昌发现的藏族家藏手抄本古藏文苯教文献,是研究藏族原始宗教和文化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研究公元7—9世纪乃至公元5—6世纪以前藏人的思想、哲学、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弥足珍贵的资料。文章对甘肃宕昌发现的早期古藏文苯教文献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本丛书主要辑录近几年我国培养的藏族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兼及其它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藏学论文。现已出版三集。前三集的内容大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对传统文化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研究,论题涉及面较广,其中有关于因明学、声明学、内明学、诗辞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卓玛太的《关于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抑恶扬善思想初探》、奔嘉的《简析藏族逻辑学》、扎西才让的《试论藏族心识学》、拉高的《梵文文法初探》、洛周的《略论声明学与藏文文法之间的关系》、南色的《简析印度吠陀文学与藏族诗学之间的关系》、彭措扎西的《浅谈藏族古典文学的种类和体裁》、才让太的《梵语文学对藏族古典小说的影响》、扎巴的《试论藏族作家文学的体裁类别》、桑德的《论藏文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丹却嘉的《因理基本规律新探》、吴钰的《略  相似文献   

13.
藏文文献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佛历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藏族历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佛历表》,都基本出自藏传佛教寺院高僧之手。它是研究藏传佛教尤其藏族历史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书。如拉卜楞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样·俄昂宗哲,学识广博,精通佛典,其著作达十五部之多,其中的《佛历表》就是一部研究藏传佛教、藏族历史的重要著作,这为我们研究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然而,这本著作目前学术界鲜为人知,本文拟就对《佛历表》的命名、藏族历史上出现的各家《佛历表》的特点加以阐述,但重点对第一世嘉木样的《佛历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的藏文碑刻不仅有其特殊的文献载体研究价值,而且对研究历史上藏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探讨藏族文化发展传播以及文献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北京地区现存藏文碑刻作了整理编目并分别加以介绍,有助于我们了解北京地区的藏文碑刻文献以及藏族文化对北京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舞"是集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古老表演传统,至今在阿里高原活态传存。学界多围绕当代传承考察其艺术表征,未有专文探讨历史称谓和词源构成,更鲜有溯本求源分析其语义演进。因文献考据稀缺,不同时间节点的史料被拼贴混同,使得其源流图景模糊,公众出现各种苯、佛文化认同等表述抵牾。文章结合法藏敦煌文书P.T.1285、藏文《大藏经》、藏文史料《五部遗教》《娘若教法源流》和《邬坚巴传》等多种文献分析,基于藏文称谓■的文学发生和词义演进,尝试解读其多元层累的历史面相,由此洞晓该藏地古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沂暖教授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对发掘藏族文化遗产,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藏语文教学、藏文典籍的阅读提供了许多方便,是至今最好的一部藏汉佛学词典。为使它更充实,更完美,我们就有关康区红教圣地噶拖寺的建寺年代及有关问题,发表点意见,请予指教。一、《词典》对“噶拖寺”条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吐蕃时代的藏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个多世纪以来,藏学成了国际上东方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藏族古代翻译则是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国内的藏学刊物介绍研究藏族翻译史则似乎显到冷落。然而,藏族翻译遗产,是否就那么贫乏、落后,无几可谈?笔者于浏览藏族古代翻译文献之余,深感其翻译自有特色,在世界译坛独树一帜,似不可妄自菲薄。藏族的翻译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创制藏文以来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那些杰出的王者精心组织大学者、大译师门孜孜不倦地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引进了其他先进民族的灿烂文化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藏族文化。《甘珠尔》和《丹珠尔》,又称  相似文献   

18.
清代,随着关帝信仰文化以格萨尔崇拜的形式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与此相关的汉族地区文化现象如抽签算卦等也在藏族地区开始盛行,在西藏一些庙宇内出现了同时使用藏文签谱与汉文签谱进行抽签算卦的藏传佛教宗教仪轨,甚至在部分藏传佛教寺庙神殿内出现了直接由藏文创作的签谱。文章对西藏拉萨功德林寺白度母殿藏文签谱《箭卦签诗预言》和雁荡山仙姑洞汉文签谱《仙姑洞灵签》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类似的典故和签诗体现了藏汉文化相互通融、同住共存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嘉绒藏族历史明镜》(以下简称《明镜》)是由2009年藏文书籍《■》(2)(《嘉绒藏族历史》,2002年)编译而来的,原著由嘉绒藏人白湾·华尔登历时十年的材料收集、实地调查写就。在保持原著主题的基础上,编译者经过适当剪裁和少量史料补充,将原来的29章编译精简为11章,主要内容未变,大体仍旧按照远古、古代、近代的编年顺序,叙述嘉绒藏人和嘉绒藏区历史的源流和演变。11章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嘉绒与象雄和吐蕃的渊源考辨,嘉绒地区的历代政治形态、宗教与文化,与宗教相  相似文献   

20.
周德仓 《中国藏学》2007,(4):101-107
2007年,中国大陆的藏文报刊正好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历史(1907—2007)。作为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语文平面传播媒介种类之一,藏文报刊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并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藏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大众传媒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以历史的眼光,解析藏文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基本构架和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