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以利率政策调整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整为对象,研究了货币政策公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对历次政策调整的超额收益进行分析,发现预期因素在该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事前对政策调整的过度预期以及相关政策公布之后预期得到完全释放,股票市场对预期超调的修正是造成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认为应该在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推进政策指导等方面加以重视以维护市场预期的稳定,减少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度是否随公司出现"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呈现非对称性,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出现"坏消息"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度要比出现"好消息"时强;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敏感度因公司出现"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呈现的非对称性有所减弱。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提供了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还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的原因提供了管理层薪酬契约解释。  相似文献   

3.
检验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代表性方法是检验各种交易策略能否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如果显著的超额收益在中长期内持续存在,则表明交易策略可以带来无风险套利机会,这意味着市场不是有效的.利用我国1994年6月前上市的256只股票在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的周收盘价格数据,对价值投资策略与势头投资策略进行了超额收益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A股市场中,某些交易策略能带来超额收益,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但是,对超额收益的时间稳定性检验表明,长期而言,市场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无风险套利模式.综上所述,我国证券市场满足马尔克尔所定义的市场"弱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T-GARCH模型,我们利用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实证检验了时变理性预期假说,发现国际证券市场普遍存在非对称均值回归特征,非对称性源自投资主体对坏消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好消息的反应不足,过度反应假说成立。同时,除日本以外的市场风险补偿具有时变特点,但预期收益与风险的正相关在利空消息冲击下并不成立,因此,结论不支持时变理性预期假说。  相似文献   

5.
基于沪市和深市换手率、非流动比率、流动强度的视角,构建时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异质性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异质性溢出效应体现在:1)政策模式异质性.美联储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降低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而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2)传导机制异质性.美联储数量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汇率渠道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信心,进而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而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影响国际资本的套利行为,进而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3)冲击时期异质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在全球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响应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短;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响应幅度最小、持续时间最长;而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的响应幅度和持续时间都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6.
及时性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03-2009年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盈余预告及时披露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提前披露好消息.同时,采用这种及时性策略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表述也更为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小、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都倾向于选择该及时性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基于时点和内容表述来判断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而且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期间股票市场收益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基于资本流动的汇率决定模型,利用时间序列VAR模型与CHOW检验,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协整关系视角,来研究次贷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两国间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结论:虽然我国资本帐户尚处于未开放状态,但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差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稳健而又明显的协整关系。其协整方程变量间的协整系数稍大于发达国家。中国所保持的高速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对资本项目的严格控制,使得跨国流动资本对中国股票市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是系数较大的两个主要原因。考虑到两变量之间波动的放大效应,汇率与股票市场间相互的大幅波动,会加大我国的金融不稳定性,我们建议在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适当时机,扩大汇率浮动的区间,逐步放松资本账户管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检验了管理者收益、企业R&D支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企业预期盈利存在"小幅度"下降时,管理者为了增加其现金收益会削减R&D支出;而当预期盈利上升或存在"大幅度"下降时,R&D支出变动情况与管理者现金收益并无显著关系,而与管理者股票收益正相关。中国企业存在利用R&D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高管理者股票收入比例则可减弱该行为。这一结论为优化管理者收入结构、减少管理者盈余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宇凌  崔刚 《兰州学刊》2010,(10):49-54
文章对A股市场股价是否完全反映会计应计盈余信息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采用M ishk in理性定价模型和套利策略,对A股市场1998—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的双重检验,结果发现:(1)A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应计错误定价;(2)运用横截面Jones模型分解总应计项目,进一步检验,A股市场存在比较稳定的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3)剔除亏损样本后,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经济上更加显著。文章认为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部分源自于盈余管理,但不包含向下管理盈余的"洗大澡"情况。这一发现将会计具体信息与股票回报联系起来,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含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波动是市场的常态特征 ,但是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超过一定界限 ,则意味着风险的聚集。我国股票市场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 ,表现出交易异常活跃 ,换手率很高 ,价格波动的频率高、波幅大等特点 ,体现出新兴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本文从股票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考察影响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 ,分析这些风险因素引起市场波动的机理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沪深300股指期货套利区间及套利利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指期货市场套利是指交易者利用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发生偏误,通过在买入股指期货的同时卖出现货指数(买入套利),或者在卖出股指期货的同时买入现货指数(卖出套利),从中套取差价,获取无风险利润.股指期货套利是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之一,当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出现偏误时,通过套利使得两者的价格趋于一致.股指期货套利的关键问题是判断指数期货与其对应的指数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的偏差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2.
陈芳平  岳宏远 《河北学刊》2008,28(3):142-145
本文运用非对称ARCH族模型对两轮牛市作了非对称性定量的比较分析,描述了沪深股市中"好消息"和"坏消息"在牛市下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通过分析试图证明,中国股市已逐渐成熟,并针对结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对本轮牛市下的投资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日度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商品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表现为同向联动,2000年以来股市价格变动对期市价格的影响程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相对来说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 2007-2011年的 A股非金融类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利润表项目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进行分析,并以行业为基准,衡量高管的额外控制权收益,分析其外部公平性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六种被广泛使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较为一致而稳健的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家族控股公司高管人员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体现为“堑壕效应”,而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体现为“协同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高管控制权收益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既定的制度背景、法律保护环境,也与高管个人的社会偏好、公平性认知有关,提供了社会比较理论在公司治理中产生激励效应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文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对“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概念进行界定后提出了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2005-2011年间控股股东二级市场的套利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有控股股东在利用大盘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的同时还会借助手中所掌握的控制权优势操控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利用提前预知业绩的信息优势进行套利,从而达到获取超额的资本利得控制权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上海股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和经验验证手段,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实践,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了50支样本股的β系数,进而拟合出了上海股票市场的证券市场线SML。实证分析表明:上海股票市场中股票的β值对收益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对市场风险的度量缺乏显著性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APM一定程度上可衡量上海股票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有效性不强,非系统性风险对股票收益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指数的关联和异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证综合指数的变化与沪深300指数的变化高度关联并具有引导作用。沪深300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的上涨能力和抗跌能力有显著差异。这为期现对冲交易中的股票组合选择提供了依据。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偏差和价格互动,则为套利机会的捕捉提供了依据。套利行为会促使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价格偏差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告效应及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A股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大股东增持具有特殊的意义。对2008年8月27日证监会新规颁布后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的上市公司增持行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增持公告事件窗口内有显著为正的公告效应,两日公告效应约为3.21%。增持前,样本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并不显著,而在增持之后,公司股价累积异常回报显著为正,并且持续性较强。对样本的细分研究发现,不同市场环境下大股东增持行为的市场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牛市行情中,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更强。从信号传递和时机选择的角度对大股东增持行为进行分析,对样本公司增持前后股价走势的考察以及多因素分析都没有发现支持市场时机选择或信号发送假设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股票市场投资安全区域的确定所谓投资安全区域,应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股市的“大底”。这个可以称之为“大底”的股票价格区域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1)我们在这个称之为大底的价格区间购买股票后,一般市场情况下,其最低投资收益是可以预期的,收益的来源为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带来的红利收入。2)在这个价格区间内持有股票,其股票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的预期收益不构成影响,我们可以将资本利得假定为零收益。3)所持股票的红利收益必须不低于同期资金市场的收益水平。笔者认为股票价格一旦跌至符合以上三条标准的价格区间,应该是股市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加密货币价格成因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以太坊价格,使用OLS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于以太坊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VAR模型探究不同滞后期数比特币价格的日增长值与以太坊价格的日增长值之间的变动关系,以探究不同加密货币价格之间的互相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票市场表现佳会引起以太坊价格的上升,美元变强会导致以太坊价格下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以太坊价格的下降,比特币价格的日增长值的上升会对以太坊价格的日增长值产生正向冲击。在不同情况下,以太坊分别体现投资属性和货币属性,不同加密货币价格的波动趋势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