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我国法官查证责任的权限及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法官查证责任的立法主要表现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体制。在我国刑事审判向对抗制转变的情况下,法官查证仍是必要的,但又必须对法官查证予以限制。对现有证据的调查、对新证据的调查及庭外调查,其限制程度应有所不同,以适用不同的要求。为保障社会正义,法官查证责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实行法官责任追究制度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手段之一。但是,实践中设计并运行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存有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从现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的误区、负面效应看,实行法官责任追究制度,应以违法违纪审判责任追究代替错案责任追究,既要注意不损害法官职务独立的原则,同时又要对法官的违法违纪审判行为作出严肃处理,才能为法官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宪法》及相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法官个体的独立地位,法院内部对审判权行使的行政化干预时有发生。独任法官或合议庭应当执行审判委员会的决定,法院行政管理者也可以假借裁判文书审批的权力左右裁判结果。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审判权限分离以及附带的责任主体模糊的问题。主审法官责任制改革旨在打造"让审理者裁判"的权力运行架构以及"由裁判者负责"的责任承担机制。主审法官责任制的构建可以从赋权与明责两个维度加以展开:其一是赋予主审法官行使从主持庭审、作出裁判直至签发裁判文书的完整的裁判权力。主审法官与审判委员会、合议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面临重塑。其二是明确主审法官违法审判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形式以及追责主体。法官惩戒免职权的配置应遵循司法规律、司法原理的要求,重点解决权限内部化问题。在法官群体中选拔精英担任主审法官只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最终目标应该定位于法官走向精英化并赋予所有法官相同而完整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审判独立制度 ,是指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 ,而不是法官个人的独立 ,这种制度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实行法院独立审判制的同时 ,更应强调法官独立审判 ,以保证审判公正。建立法官独立审判制要解决好两方面问题 ,一是保持独立与监督制约的合理平衡 ,防止司法擅断 ;二是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刑事诉讼"程序中,监察调查程序自身封闭与检察机关后续制约乏力,导致审前把关虚弱,加之"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凸显了强化刑事审判制约监察调查的必要性。但刑事审判制约监察调查的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监察权对审判主体的监督威慑、监察程序的规定简陋与调查意见穿透性影响裁判结果。为此,应强化刑事审判对监察调查的制约:首先,优化监察机关"办案质量"业务考评体系;其次,设置"以公诉机关为轴心转移"的检察审查管辖规则;再次,通过取消有损法院权威的协调性规定与操作、优化监察证据审查规则与保障辩护方对质权等措施,确保裁判结论来自庭审程序;最后,厘定监察监督法官与法官独立审判界限,改革监察调查法官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6.
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审判是案件得到公正审判的前提条件.我国当下法官独立审判遇到的种种障碍性因素与法官本身缺乏主体性资格有关.尽管司法独立既是法官争取的结果,也是法学和政治哲学发展的产物,但是法官在这一改革过程中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如此,才能把法官独立审判逐步推向现实化.这就需要法官从四个方面来增强自己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是法官能够坚持独立审判的主体性资格能力:守法精神、敬业精神、大的智慧、勤勉工作,而第一种素养又是基础素养,是法官成为法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行为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关系到诉讼机制的运转,也关系到诉讼公正的实现。审判行为失控或者变质,必然导致司法不公和腐败。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规范和制约审判行为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法官素质;二是充分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和诉权,通过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制约;三是严格程序规范,健全责任制度,杜绝法外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刑事审判公正价值的实现是刑事审判价值目标的现实化,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目的得以实现的最终结果.刑事审判制度再好,如果不能良好地执行,其社会意义也极其有限.司法公正是人类永恒追求.刑事审判公正价值的实现是刑事审判的精神所在,是刑事审判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应加深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统一对刑事审判公正价值原则等的深刻认识,进而谋求刑事审判中诉辩平等、法官中立、控审分离等公正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由于侦讯和审判模式的制约,我国法官对口供具有依赖的思维惯性,但在以“一对一”的权钱交易方式为表征的受贿案中,被告人零口供往往导致法官认定受贿事实成立时捉襟见肘,不过这并不能成为放松惩治受贿行为的借口。法官在想方设法收集证据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证据审查和认定模式,是逾越被告人零口供带来的审判障碍的必然路径。其具体模式包括:一是查证赃款赃物的去向或用途;二是重视证人证言的查证;三是适时运用隐蔽作证模式;四是重视间接证据收集并把握它们之闽的关联性。本文进而根据上述四种模式得出唯一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行使其审判职能,关键是要厘清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权限,对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责界分,应当以法院事务分类为前提,并按照法院事务的不同性质进行人员的分工。通过对审判事务的性质进行分析,明确核心审判事务和辅助审判事务的区别及相应的职责要求,进而对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职责分工进行重新调整,科学建构法官与辅助人员权责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1.
民事裁判文书是法官释法的主要载体,通过调研审判实践中民事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法官释法的方法与规则,提出实现法官创造性释法与人民法院审判公正有机平衡需遵守的九个规则,构想了民事裁判文书制作改革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同时,应加大对法官职业的保障力度,增强法官的主体地位,提高法官自身的职业荣誉感,真正使法官热爱司法事业,增强法官的自律意识。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要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被藐视的法官直接对法庭上的藐视行为进行审判是否有违公正,欧洲人权法院从主客观方面确立了检验审判法庭公正性的两种方法。主观的检验方法,即确定某一特定法官在某一特定案件中的个人信念或者利益。如果法官的个人信念或者利益使人对其公正性产生了合理的怀疑,那么公正审判的要求就没有达到满足。主观的检验方法在司法实践中运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在绝大多数案件中采用的都是客观的检验方法。客观的检验方法主要涉及法官和程序中其他相关人员的层级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要求法官提供足够的保障来排除有关该方面的任何合理怀疑。这两种检验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一个公正的审判法庭的存在,确保审判法庭和法官的公正形象不被质疑。  相似文献   

14.
制度的内生性表明,法官从心理上追求审判独立是审判独立制度运行的重要条件.从黑格尔"他者"理论引申出法官追求独立审判心理与审判外干扰因素的对抗,法官心理上追求审判独立因素在与作为"他者"的关系主义、政治正确、社会焦虑的对抗之中褪变为无本质、工具性存在,是法官独立审判制度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官心理中追求审判独立因素的"自我意识"强化,成为主体性、本质的存在,对于促进审判独立制度的内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司法本土化的一项制度性成果。由于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愈发凸显出诸多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相投合的弊病,改革与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促进审判委员会在法治轨道上运送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从规范层面厘清审判委员会的本来面目,并将其功能限定于总结审判经验等宏观指导方面,是商谈审判委员会改革的关键性前置要件。据此路径,对现实运行的审判委员会提出了"废除"最高裁判机构、"回归"纯粹议事职能、"改造"强化共同责任等三种革新方案,遵循司法规律,理顺审判权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权独立、公正地行使,以公开促进公正,以责任约束权力,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6,(6):80-84
审辩冲突主要表现在法官群体与律师群体两个层面,一是直接冲突,二是间接冲突。审辩冲突现象的产生导致司法的尊严受损,折射出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体现了审辩关系的扭曲。要消解审辩冲突就要消除辩护律师的质疑,就要清除影响法官公正审判的各方面障碍,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使法官敢于独立审判,完善法官惩戒制度,使法官严格依法审判。尊重和保障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准确定位辩护律师的角色以消除法官对律师的误解和敌对情绪,充分落实审判公开,改变法院被动局面,树立良好司法形象。要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引导审辩之间良性互动,以促进审辩冲突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官管理的官僚化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强 《南都学坛》2003,23(1):90-95
我国的审判制度自产生以来 ,一直是行政和审判合一的 ,审判从属于行政。法官本应是职业的法官 ,但我国的法官非职业化现象严重 ,特别是法官管理的官僚化现象十分严重。 2 0世纪以来 ,我国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 ,但囿于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 ,司法独立 ,特别是法官独立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法官的官僚化仍然存在。因此 ,我国的司法改革要想达到公平公正的目标 ,不仅要从形式上保障司法独立 ,而且还应从实质上保障司法独立 ,特别是法官的独立。彻底摒弃法官的官僚化 ,还法官职业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在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基础上,对医疗损害中因果关系的特点及多因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建议在认定因果关系的审判实践中,遵循相当性原因之充分考虑原则、过失不可替代因果关系之原则、丰富价值判断之承载原则和概率表示法之可行性操作原则。这些原则的适用,将有助于法官在审判实践中更公正、合理和准确地裁量医疗损害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法院的独立审判权是抽象的,而由法官独立审判又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目前法院行政权与审判权的混同,使审判权难以公正,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笔者提出,将审判权交由会议庭(即法官群体)独立行使,完善法院审判独立的宪法原则,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完善其他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轮司法体制改革提出法官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而法官远离瑕疵案件最有效的路径就是通过积累审判经验来提高能力,但审判经验的提高对青年法官来说则最为困难。当前的法官学院培养模式存在着难以实现隐性审判经验传授的问题,青年导师制设计上的先天不足也导致运行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司法改革的成果,应当推行合议庭办案机制下的师徒制,它是指由担任审判长的资深法官作为师傅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审判技艺引导、影响和传授给作为徒弟的青年法官。具体的制度构建包括制度化合议庭办案机制下的师徒制、严格把握师傅选择标准、师徒之间双向选择和以责任共同体来相互驱动等四个方面,从而让青年法官获得审判经验并提高审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