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陕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陕西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和发展战略的重心。综观当前陕西省文化软实力资源开发现状,虽然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活水源头,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支点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关键环节和以广泛参与国际文化为外部支持,从而形成整合开发陕西文化资源的体制机制,为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景云 《学术交流》2008,42(4):179-181
文化作为精神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互动的过程中,文化力作为区别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这样一些"硬实力"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并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建构和强化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路是:提升文化凝聚力是其根本路径;增强文化创新力是其关键因素;扩大文化传播力是其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奈是国外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和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他主流研究深受其影响。但奈的软实力理论针对的是美国霸权衰落论,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和霸权。奈认为,国家软实力资源主要由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外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和有道义的外交政策构成。国外不同机构推出的国家软实力排名主要以奈的研究为基础。尽管中国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但在英国《单片眼镜》(Monocle)杂志与知名智库"政府研究所"每年联合发布的全球软实力排名中,2010~2012年中国的排名不断下降。这种排名是否存在偏见?软实力实证研究是否科学、客观、公正?我们倡导的是文化软实力,面对约瑟夫·奈批评中国软实力建设路径错误的指责,我们一定要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媒介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只有在"民族国家"这一理论视角下,这两者之间原本被遮蔽的许多问题才能显现出来.尤其是随着"软实力"理论的引入,许多学者理所当然地将媒介作为民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其中民族主义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民族主义可能成为指引媒介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文化感受,也可能成为民族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危险陷阱,从而产生媒介与民族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悖论式现象.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一系列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媒介的发展与全球软实力竞争之间的种种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5.
盛晟 《社科纵横》2013,(1):224-225
本文从消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疑虑、走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误区、实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几方面,阐释了让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生长点的论题,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倪合良  王连水  蒋清江 《社科纵横》2008,23(10):133-134
军事软实力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要力量,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紧迫要求;传统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生成发展的源头活水,军事软实力建设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时代精华:"慎战"的战争观念;"上兵伐谋"的谋略思维;"以治为胜"的治军思想;多姿多彩的战争文学.  相似文献   

7.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结合部分学者的理论思考,可以将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为某种形态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消解文化冲突,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从和谐世界理念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的空间,提高文化软实力。因此,本期我们特别编选了一组关于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文章,以飨读者。本栏目共收录7篇文章,其中前5篇文章为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课题的研究成果。论文基于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及中国在美、俄、德、日、印度五国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软实力是精神文化对本国人民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对其他国家的人民、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合称.文化软实力具有无形、非强制性和人性化、作用时间持久和渗透性的特征.文化软实力的外在形态即文化软实力所表现出来的人们能看得见或感觉到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四种: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国家的形象力、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田卫亮  王非 《社科纵横》2013,(7):101-103
近几年来,中国通过推行文化外交在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等文化交流形式,中国拓展了自身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继续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建设,同时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和渗透。  相似文献   

11.
法国软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的一项国力指标。法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也许不如其他西方大国,但法国注重软实力,特别在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和传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法国强大的软实力的基础,并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文化软实力有所下降,借鉴法国,有利于促使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更好地构建中国的文化实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就是通过说服、公信、吸引和感染人民群众,而不是用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实现自己长期执政的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信息时代政治传播的感染力、政策和行为的公信力等.党的软实力与执政合法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党的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执政合法性的三种资源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在本质上,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的生成过程就是党执政合法性不断获得的过程.应该理性地对待软实力产生的合法性效应,即党的软实力太强或太弱都会对执政合法性带来挑战,所以保持软实力强弱之间合理的张力结构,才是获得执政合法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之后,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软实力"的概念,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增长。通过对日本民众所做的有关中国文化及其软实力的调查发现:中国对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仍然薄弱,尽管其中有关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某些内容能够被日本社会所接受,甚至某些内容还受到推崇,但是在政治文化方面却遭遇抵抗。总体来说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文化价值缺乏认同,目前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降低也与此有关。因此,中国要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改善媒体的传播质量,以民间形式为主进行文化传播,这不仅仅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冯海波 《社科纵横》2011,26(3):121-124
上海世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舞台。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器物形态、制度形态和国家精神三个逻辑层次,上海世博充分展示了这三个层次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处于国家精神形态层面的美国文化软实力远远领先于尚处于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着力构建国家精神。中国在国际上推行的孔子学院,以及正在重庆如火如荼进行的中国红歌会正是构建中国国家精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所欠缺的内涵和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状态,指出只有进行价值体系的范式变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3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本期我们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教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4):21-24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与重大意义入手,阐述了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特殊性与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的资源特征及核心价值,从加强理论研究、拓展认同广度、创新传播手段、扶持红色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路径,以期对甘肃省文化战略的完善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软实力之"软"不仅在于其所使用的软性资源,更重要的是其"软"性的表达和影响方式。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软实力大国,其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是:劝谕性、隐蔽性、伪善性、建构性和解构性。软实力的这些软性特征正是其"力量"之所在,也是软实力承受者所面临的风险性之所在。揭示软实力的"软"性特征是全面认识软实力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彰显的特性与我国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中外文化软实力的形成、积蓄和发展态势,它具有传承性、凝聚性、支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较之发达国家,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优势,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优势,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保障优势.把握特征,发挥优势,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激活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扩大文化产品消费,拓展文化生产力发展空间;制定文化创新规划,构建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致力高端文化产品"走出去",增强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知识及智慧的积累与传承,是人类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来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形势下,文化软实力被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固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