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卞之琳的诗歌意象系统中,“路”是一个中心意象。“路”以及衍生的相关意象与“人”的活动一起构成了卞之琳诗歌关于人生道路、心灵归宿的主题表达。“路”意象既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感悟,又包孕着智慧和哲思。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的“松柏”、“山水”、“浮云”、“日月”等自然意象,从不同方面象征了孔子及其弟子所代表的“圣贤品格”的丰富内涵.“松柏”意象是坚心劲节、守正不阿的圣贤德性的象征;“山水”意象体现了体兼动静、且寿且乐的圣贤情怀;“浮云”意象则映衬了圣贤淡定悠闲、万事不磨的卓越心境;“日月”意象则预示了圣贤人生孤寂而永恒的不朽命运.“圣贤品格”对后世中国文学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角色转换”与唐宋词之人生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一定意义上说 ,人生实是一个不断进行“角色转换”的动态过程。而词人在经历角色转换后所宣泄的感情与所展示的心态就会诗化成为词中人生意蕴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论析词人由“台前”退至“台后”(即由社会公众场合退至私生活领域 )和由“台上”降至“台下”(即政治生涯中的跌交和“下台”)这两大类角色转换 ,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感情、心态和由此生成的不同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4.
唐宋贬谪词中渔父意象的原型,远溯自庄子<外物>、屈原<渔父>,近承于张志和<渔歌子>,柳宗元<江雪>.南宋贬谪词中的渔父意象运用得格外频繁.其意象所表达的含义,是对张氏渔父避世精神和柳氏渔父抗世精神的继承与结合.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渔父意象中隐含的庄子、屈子形象与南宋贬谪词人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贬谪的原因上具有相似性;其次是南宋贬谪词人大多有"避世"的客观条件,即有较为丰足的物质基础;再者是因为南宋特殊的时代环境形成了文人"进则尽节,退则乐天"的思想,在文学上又有北宋苏东坡以及南宋赵构作榜样.  相似文献   

5.
“草”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频繁出现,颇受词人关注。本文就此意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秋作为一个以“月”为核心意象的节日,在宋词中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秋之中、月之中的和谐对称之美;“月”意象的独特审美;“无月之中秋”的审美;“嫦娥”与“桂花”的意象审美.而这些审美特征又带来了特有的表达效果,具有特殊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朝鲜朝后期宰相文人蔡济恭的汉诗作品“意象”纳用具有儒、释、道思想融合的意象,构成了作品的“意境”美.从“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三方面来详细解读蔡济恭作品,体味其“意象”的情感表达以及其汉诗创作所独有的“雄伟杰出,大家手笔”之魅力,可以有效表现其汉诗作品思想内容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夏兆辉 《阴山学刊》2005,18(2):17-21
马是杜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杜甫从“宝马英雄”和“骐骥不遇”的传统母题出发,运用中国传统文学特有的意象模式来抒写自己的英雄情结和“不遇情怀”。杜甫创作的各个阶段诗人心象与马意象存在内在联系。杜甫绘制的马意象图不仅是自己人生的缩影,而且是自身价值追寻的过程。尤其是“病马”、“老马”、“瘦马”等描写丰富了马意象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一个自言其艺术感觉得之于“水”的作家,“水”在其作品中的想象寄托、探求生命的忠实与庄严具有重要的关系。“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不朽的原型意象在其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并从“水一雨一酒一血”这一组渐渐浓烈的意象发生原型置换,体现了沈从文笔下“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0.
羁客思归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经常表现的主题。本文分析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三词人描写羁旅的代表作各一首 ,并比较探讨片玉词、白石词、梦窗词不同的风格特色。周邦彦生活在歌舞升平的时代 ,因而 ,片玉词讲究辞章音律 ,绵密浑厚 ,更显“唯美”色彩。姜夔、吴文英都是生活在南宋的布衣词人 ,更多身世飘零之感 ,全词弥漫着伤感与凄凉的情调。白石词以“清空”见长 ,词意淡远空灵。梦窗词则更显意象的密集浓艳 ,显得有些晦涩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文学史上,"雪"意象的出现可谓历史悠久.在历代诗人的笔下,雪不是单纯作为一种自然物象而呈现,而是因人而有了情感,有了生命.在宋代女词人的笔下,这种意象呈现出丰富的意蕴,并成为她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象征.此文着重从"雪"意象的三个方面探讨:即美好事物的象征、高洁情怀的寄寓、压抑与摧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叶平 《社会科学论坛》2007,(16):195-197
"草"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频繁出现,颇受词人关注.本文就此意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弃妇文学由来以久 ,自《诗经》以来就有不朽的佳作流传。到词体文学的兴起 ,词人不仅继承了《诗经》弃妇诗“愁”与“怨”的基调 ,而且在弃妇中贯注了个人真实的思想感情 ,并寄予其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  相似文献   

14.
在古诗词领域,“雨”成为个人表达感慨的有效载体。不少学者只是对“雨”意象分类归纳方面进行研究表述,未能对“雨”意象在诗词中存在的情感意蕴进行总结归纳,使读者对“雨”意象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基于此,以“雨”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了“雨”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喜悦、愁苦、豁达的细腻情感,深入剖析“雨”纤柔细微、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的意蕴,以期唤起读者对审美主体的无尽想象,进而得到超脱于诗词的情感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南宋江湖词人姜夔的词风以清空骚雅、幽韵冷香著称。关于此种风貌的成因,历来有不少学者予以阐释,可以说各有所得。然而感官意象的大量运用与表达是其词风与众不同、有自树立的内部原因之一,这一点较少有人论及。姜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感官意象传达其清幽的精神意旨,对幽韵冷香词风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姜夔对感官意象的选择与其人狷介的品格有着必然联系。感官意象为其词结体干虚的造境艺术增加了重要元素。明晓此机关,对姜夔词风的再认识与纠正传统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个体,运用意象叙事是她的特长。张爱玲以夜这一特定意象的悲凉美学意蕴,为她诸多作品中的人物命运铺上了一层悲凉的底色,夜的意象蕴含着作者的人生体验、认识与感悟,展示了作者的精神悲剧。夜意象是张爱玲情绪记忆的显现,是一种凭借她自身的感受和心灵体验的记忆表现。悲凉的夜意象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女性命运的悲观情绪,将悲剧的美揭示给人看。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中的庭院意象具有封闭、宁静、幽雅、黯淡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深深的庭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使文人士大夫能够与社会俗务保持一定的距离,实现了他们诗意化的生存追求,同时,庭院意象也折射出宋代词人保守、内敛的文化心态.庭院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这与宋代柔弱、保守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避祸心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庭院能够作为审美对象,也与宋代园林艺术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受园林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伯夷叔齐的故事情节包含了丰富的意象,不同的意象承载共同的文化内容,但是也承载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从西山采薇入手,从小的细节考辨,以考证“薇”意象在伯夷叔齐故事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梳理了相关的文献,对其中的“薇”意象进行了全面的考辨,从“薇”的注疏、“薇”意象的源流、“薇”意象的延续性、“薇”意象的拓展性进行了考辨,从而廓清伯夷叔齐故事中真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苏词、毛词中都广泛地运用了风景意象,但又各呈异彩。苏词的风格“偏于婉约,新立豪放”;毛词的风格“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面对自然山水,苏轼能摆脱一己之“欲”,出现“宁静”的审美观照时多;毛泽东能排除一切欲望,出现“纯净”的审美观照时多。苏词、毛词中的风景美,是词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的、诗意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曾轰动海内外文坛,受到世界华文文学评论家的普遍关注。在小说中,王安忆用一个巨大的意象,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来表达她对旧、新上海的人文关照。在这样一个意象组合里,王安忆扮演了一个孤独的叙述者,在讲述上海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