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残疾人目前享有的政策优惠及其效果有限,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求缺口较大,其社会支持体系残缺,政府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群体支持较为脆弱。在家庭之外挖掘其他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和扶助残疾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应是政府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目前农村残疾人享有的政策优惠及其效果有限,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求缺口较大,其社会支持体系残缺。政府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群体支持较为脆弱。在家庭之外挖掘其他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和扶助残疾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应是我们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视野中城市低保对象退保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退保难的问题置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视野中考察发现,导致退保难的主要因素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分类施保制度不健全,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重资金保障、轻就业服务保障。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际上是被社会排斥的群体,应从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家庭服务支持政策等方面对他们提供综合性的保护和支持,将他们重新整合于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残疾人是一个多重弱势群体,自养能力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使他们普遍面临经济困顿、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缺乏等多重困境。随着城市化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将愈加突出。在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的养老问题。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兼顾当下与长远,强化政府责任,多种措施并举,使他们老有所养,能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还处于初创和逐步扩大、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民群众的许多物质生活问题不可能都通过社会保障得到解决.因此,在实行社会保障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家庭保障的功能.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家庭保障.家庭是社会组成的细胞.人类自从出现家庭以来,就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家庭保障功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家庭保障功能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它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的生活先由“温饱型”进入“小康型”,然后才向“富裕型”过渡.社会保障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残疾人相比,精神残疾人年龄分布独特,致残因素各异,社会保障需求与其他残疾群体有实质的不同。由于精神残疾人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其内在性缺陷与肢体、视听等其他残疾类型所具有的外在性缺陷有着明显区别,由此导致精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特殊困难。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精神疾病的特点加强预防;同时建立治疗及护理体系,加强精神残疾患者家庭的护理能力建设;坚持普惠基础上的特惠制度,构筑专门的精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把更多的农村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7.
收入支持和就业融入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两大重要内容。基于残疾ICF框架,将残疾人纳入低保发挥着收入支持功能,但对残疾人就业支持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弥合收入支持和就业融入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可通过完善残疾测量方式与内容、加大残疾人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消除功能障碍和完善无障碍环境等来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促进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与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8.
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昱 《天府新论》2006,(4):104-107
老年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大部分。资金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保证,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和服务。从我国养老服务的模式来看,以往我国主要采取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赡养老年人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传统保障在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为其成员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和精神关怀,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变迁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发展的趋势是:农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现代社会保障亟待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美国是自由主义型的典型代表,在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思潮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则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在集体主义和社会权利思潮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目标且内容广泛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日本是东亚福利制度的代表,在家庭主义的影响下,建立了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目标的有限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残疾人福利模式各具特色,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经济保障和情感支持功能增强,养育功能的结构得到优化,但在儿童社会化和性规范方面的作用趋于弱化。由于竞争激烈、流动频繁和社会分化,物质至上、消费主义以及高科技、信息化等所引发的各种困扰和压力业已延伸到家庭中来,致使家庭面临关系调适难度加大、经济压力增加、赡养负担加重以及单亲家庭递增等新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改善家庭的社会生态环境,给予家庭以必要和有效的社会政策、人文关怀和服务支持,将有助于家庭系统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无法发挥作用时,为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提供社会救助。自救助基金制度实施以来,其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但严格的补偿条件和因地而异的运行机制阻碍了社会救助功能的发挥。基于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救助基金的来源,修改救助基金的补偿条件,完善救助基金的追偿,使救助基金作为社会救助之一种,能够起到安定人民生活、救助社会弱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奕  张怡 《晋阳学刊》2007,(5):50-53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土地保障、家庭保障等传统保障功能弱化,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缺陷、农村养老保障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及我国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中的责任偏差等角度来阐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政府责任、政策公平性和资金来源等多方面入手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这种养老模式既有其独特的优势又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势。伴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家庭中主导地位的逐渐丧失、年轻一代养老观念的逐渐淡漠,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和社区等多种力量的多元化养老模式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住房改革的深入已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住房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私人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一物质基础,就有可能将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与居民已经取得的住房产权很好地结合起来,解除老年人养老的忧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正是由此而生的一个有价值的创新性设想。本文就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推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实行社会保障的调控措施,即政府赏赐、社会优待抚恤和社会赈济等。政府赏赐指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官吏给予奖赏;抚恤指对立功及捐躯者家属进行抚恤慰问;社会赈济指对受灾地区的救济扶贫等。这一措施进展的如何,是衡量当时经济发展的天然尺度。值得关注的是,三国统治者在实行这些措施时,吸取了东汉末期的赏赐唯亲的教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公平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汉代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大体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汉代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粗放,具有保障水平低、只起辅助作用以及等级化、人治化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uses the Fragile Families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 (N = 2025)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r cumulative family risk indices and refined measures of food hardship: marginal food security, low food security, and very low food security.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cumulative family risk indices are useful in differentiating various levels of food insecurity. Specifically, the maternal poor health and risky health behaviors index is pertinent for distinguishing (1) food insecure from marginal food secure households and (2) very low food secure from low food secure households. In addition, the financial strain index is pertinent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marginal food secure families from food secure families among non-poor households. Connecting food assistance programs with established social services may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that cumulative family-level risk factors have on families’ varying levels of food insecurity.  相似文献   

19.
查阅CNKI和谷歌、百度30年来的资料,关于婆媳关系问题,生物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学都有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比如亲代投资理论、养老资源争夺理论、家庭权力争夺理论、中介失衡理论、历史习俗理论、乱伦禁忌理论、角色失调理论、等差之爱理论、恋母情结理论、亲缘关系理论、成本收益理论、二次分离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婆媳关系问题的假说,各自有理,但都难以完整地解释问题的根源,提出的处理原则和对策也都是常识性的。笔者认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婆媳关系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近期策略是道德修养、法律调节、心理控制;中期策略是家庭小型化;远期策略是提高全民经济生活水平,建立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无工作劳动力在无工作期间的生活保障既包括来自家庭外部的社会保险及政府救济等,也包括来自家庭内部的储蓄及资产收入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的存在,外部保障可能引发"福利依赖"效应而降低无工作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也可能通过补贴工作搜寻成本而提高其就业意愿;而内部保障则会对无工作劳动力产生直接的就业压力,进而提高其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