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明清等朝创设和实施土司制度,使中国西南等民族地区和各族土民经历数百年的土司政治,对国家权力渗延与乡村社会管控、王朝社稷稳固与国家领土完整、中华民族形成与少数民族进步、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文化变迁等深具影响.各族土司为保有自身统治利益,在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中,其国家认同的实质是:认同、亲附华夏—汉民族,传承、实践历代王朝积淀的制度文明,拱卫王朝社稷和顺附强势王权,传播、共享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2.
很早,就听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旗庙富余正洁寺经库收藏一部《多克多尔山祭礼》蒙文孤本经卷,但始终没有见到这部珍贵的古籍.1988年12月,我专程去巴彦查干乡大庙村,拜会了富余正洁寺的翁斯达喇嘛白斯楞老先生,并说明了来意.白斯楞喇嘛履行了喇嘛教的有关仪式后,将这部《多克多尔山祭礼》送至我面前.这是写在粗糙的草黄纸上的手抄本.经卷页面宽7厘米,长17.3厘米,共15页,大约1500字.下面就《多克多尔山祭礼》经文所反映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统社稷之德的思想进行梳理,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换应用这一思想,在其同现代道德要求的异质冲突中,找寻其同构的契合点,促进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色的当代公民道德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纸钱是整个祭礼按顺序进行的三段五步[蜡烛、(香、食物、纸钱)、鞭炮]之一,纸钱的符号功能在于全方位地建构了中国祭礼中的一种民俗事象.纸钱的符号学分析应用两种解释方案一种是本土的模式--中国的阴阳五行论,另一种是人类学有关仪式过程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萨满鹰祭与满族鹰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作为北方民族精神文化的母体,对其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萨满祭礼中,舞蹈是其通神的主要方式,因此,对民族舞蹈的萌生、发展、传承、演化更是起到直接的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发现的满族鹰舞来探索舞蹈在祭礼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宗教与民族舞蹈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金汴京是宣宗迁都所至的都城,在社稷将倾之际,宗庙礼制犹存.由于史学界对金汴京太庙罕有研究,因此,对金汴京太庙的历史和制度应进行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萨满教创世神话与相关祭礼人神关系的考察,探索萨满教传承早期人本主义思想的文化基质,不仅造就了对后世人类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态,而且寓含着对人类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发展具有生生不息生命活力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不同时期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背景,这些不同时期分别是突厥时期、高昌回鹘汗国时期、喀拉汗王朝时期和察合台王朝时期.  相似文献   

9.
伊朗当代民族矛盾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它主要是在巴列维王朝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在伊朗现代化过程中巴列维王朝所采取的措施的不平衡性,使得波斯人与非波斯人的社会与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进而加剧了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壮侗语族的祖先古越人是农耕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也是糯稻最早的种植者.自古至今,壮侗语族群在糯稻种植、糯米饮食、糯祭礼仪等方面,已经形成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链,是中国稻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民族论坛》2007,(1):54-55
西藏吐蕃王朝之后的600多年间,一个名为古格的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300年前,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间消失于茫茫沙海,从此成为西藏神奇地域的谜中之谜!  相似文献   

12.
女真人建立金朝以后,在中国东北地区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建置.一是采用了中原王朝的路、府、州、县制度;二是采用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猛安谋克制度.这是一种以汉制为核心、兼具本民族特色的建置.辽东半岛位于东北南部,是联系东北内陆与中原地区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女真人在东北地区重要的统治地区之一.这一区域的建置在整个东北地区金代建置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最大的原住民国家.从数学角度看历史,秦始皇以来2157年来的封建王朝,其兴起灭亡有统计规律可循,从数据中也能看出各王朝的治理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试图分析如下5个方面问题:第一,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有什么规律?第二,汉朝、唐朝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第三,中国是统一的时间长还是分裂的时间长?第四,皇帝的身体素质哪个朝代的最好?皇帝的身体素质与王朝治理水平有何关系?第五,第一、二任皇帝称帝时间长短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章惇的开梅山,是开发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事件.北宋王朝通过开梅山及对荆湖南、北路的开发,有效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开梅山历史过程的详细考释,认为北宋王朝采取大军压境恩威并用的招抚策略,利用宗教文化的认同和地方力量的支持,成功争取到梅山蛮大姓归附朝廷.开梅山将梅山蛮人纳入州县管理系统,增加了中央王朝的财税收入,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开梅山之举使梅山教在南岭走廊族群中广泛传播,更凸显梅山教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斯卡杜地区的历史文化学者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先生收藏有一块吐蕃王朝时期藏文碑刻的残段,经过对碑文的解读,说明此碑是当地民众为现证菩提节而举行供佛法会和祈愿功德回向于赞普王室而竖立的。此碑虽然已经不完整,但是对研究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活动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7,8(3):32-36,105-106
唐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巴蜀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些行政机构与唐王朝在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样,为州(郡)县和羁縻州县.通过这些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唐王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既进一步把这些地区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范围之中,又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开发和发展,也能够促进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民族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因不同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等因素 ,辽金王朝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辽金文化———辽以崇尚骑射的游牧文化与筑室而居的农耕文化并行的二元文化为特色 ,金以单一的农耕文化为特色 ,辽金王朝不同的文化格局决定了辽金王朝的国运。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宗族组织的结构包括宗祠、族谱、族训族规、族长及族田.宗族组织具有族内的等级性、族长的权威性、执法的宗法性、族田的福利性等特点.由于明清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组织提供支持,这无形之中鼓励了宗族组织的快速发展,故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不仅成为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维护中央王朝统治和封建宗法伦理秩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侬智高在两个王朝之间,尤其是在面临交趾朝的强势扩张之时,曾经想自立建国,但是没有成功.他原来控制的地域势必为两个王朝所瓜分.对于宋、交双方来说,一场战争终究没有解决问题,最终通过“计议”的方式达到目的.于是,一条界线也就因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10世纪以来,中国出现辽、宋两个北南对峙的政权,两者都与西域伊斯兰诸国保持着长期的使聘关系.与宋朝不同的是,辽朝主要依靠陆上通道与西域地区进行交往.这一时期,西域的波斯、阿拔斯王朝、伽色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均与辽建立了政治联系,相互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