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养生家认为睡眠是调养身体的关键。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起居方面强调:“起居有常度”,“卧起有早晚”,晚清名臣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他说:“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那么怎样改善睡眠呢?听侯老师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2.
“两节”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那么,三九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说,中医养生遵循“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三九天除了要顺应冬季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自然规律、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但还不够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博文 《老人世界》2010,(11):51-51
我们知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又都提倡以“静养”为主,并将养神尊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养形居于其后的次位,这就是祖国医学中讲的“养身长寿,养神为先”。这也正如《准南子·泰族训》中所说:“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相似文献   

4.
吕斌 《老人世界》2013,(5):48-49
春天主“生发”治和养“双管齐下” 中医养生遵循“天人合一”,即根据自然规律作息调养。春天属于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中医传统的“四季养生”认为: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意思是春天,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阳光也越来越充足,阳气生发。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更多、更容易进入到表皮微循环系统,毛囊和毛发的生长得到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在养生补养方面是很有研究的,认为养生不仅是吃吃补补之类。很重要的补是强调几方面的综合,例如保持精神愉快,情志调和,注意饮食有节,营养适度,做到适应自然、生活有序,重视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是有很多代表人物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提出“清净无为,忘我无欲”,他拒绝给楚威王当相国,做到“不为轩冕肆志”,同时还重视全身锻炼而寿迭天年。唐朝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很重视药食调养,特别指出老年人年迈力弱“非药不救”,但也强调“动养”。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重要。他把按摩导引,摇动肢体等全身运动作为养身之要,寿竞过百。这些代表人物长寿的共同特点是动与静,脑与体、食与药、作与息的全面平衡协调不偏废一个方面,不走向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6.
潘春华 《当代老年》2014,(12):49-49
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身体机能慢慢衰退,哽容易患病或受伤,而保持精神愉快、心理平衡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养生保健、避免猝死和延长寿命。因此,老年人养生益寿之关键在于做到“三三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古就推崇“顺时摄生”,所谓“摄”,就是养,是指按照季节的变迁来调节饮食、作息,从而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其实,顺时养生的内涵并不仅局限于季节的范畴,每天24小时也是一个内在的小循环,如果遵循顺时养生的规律,身体健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志霞 《老人世界》2013,(12):51-51
万物生长离不开营养,从字面上讲.“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是谋求养生。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不少子女认为,父母吃上有营养的食物和补品就会健康。而营养专家却认为,关注老年人对五谷杂粮和粗纤维化食品的摄人量,合理选择搭配食谱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名人善养生     
当今社会,人们总盼望拥有健康又有活力的身体。这除去先天遗传外,离不开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包括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因身施养等养生哲学思想。养生之术,包括神养、气养、形养、食养、术养、行为养护等。养生不求统一,符合个人的需要最为关键。不少长寿名人从自身出发,摸索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养生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多吃红薯能治癌症。”“喝绿豆汤可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生吃长条茄子减肥,治肿瘤。”“生吃泥鳅不生病。”近年来,诸如此类的养生怪论,不断出现在公开出版的养生书籍和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中。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23日就是秋分了冲医认为这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开始萧条,空气变得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我国自古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有少汗、干咳等症状很可能是“温燥”。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  相似文献   

12.
张涛 《老年人》2010,(10):53-53
祖国医学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应该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不离开“养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天地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要想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在养生上就应该“应天顺时”。我国传统医学对四季养生,侧重各有不同,俗话说,“春季生发,万物萌生”,春季也是老年朋友调养身体的最好时机。那么在春季里,怎样才算养生养对了呢?  相似文献   

14.
喝清水的长寿者白浪滔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80多岁尚能进行科学研究,这与他的科学养生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富兰克林的养生方法主要有“节制”、“清洁”、“宁静”、“秩序”四个方面。节制即食不过饱,饮不过量;清洁便是身体、衣物与饮食等讲究卫生;宁静就是不为...  相似文献   

15.
何旭 《老年世界》2014,(22):40-40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老出生于1911年,2009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8岁。他独创的“三不主义”养生经、“养生无术是有术”的观念以及宽广坦然的生活态度都是他的养生智慧的浓缩。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认为胃病就是“三分治七分养”,不需要就医,只要注意饮食就行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胃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必须要通过医生的正规治疗,杀灭病菌,否则,再怎么调养,胃炎也很难自愈。所以说,“养”是在“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单纯地”养”。  相似文献   

17.
谢容 《老人世界》2014,(9):52-52
药食同源。食疗养生,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一种养生方法,这是中国老祖宗特有的一种养生智慧。早在公元前5世纪,周朝就有“食医”一职,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健,所以说食疗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云:“寿命长短不在天,善处饮食得永年。”而采用饮食法养生、健体,不仅可防治许多疾病,而且还能在感官上、精神上给人以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时,不知不觉地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故友 《老年世界》2014,(16):38-39
《灵枢·本神篇》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中医养生的范围之广泛、其内容之丰富,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按摩、针灸、导引、气功、药饵、运动等,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且用很少时间,而又不费大气力的手法来养生保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古人言“养生贵在养神”,经常排除杂念、静养心神、闭目休息,是一种调养精神的简便方法。闭目养神能养阴去燥,特别是饭后闭目20分钟,可护肝消食。  相似文献   

20.
春季在养生上来说,是一个尤其关键的季节,所谓“春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此时若不注意养“生”,等于一年都白忙活了。那么,春天该如何养“生”呢?春季养肝重在“放”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这个万物推陈出新的时令,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