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牛树海 《城市》2008,(2):39-40
在城市体系所组成的联系网络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联系是经济联系.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国内许多学者对城市经济联系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经济联系的研究.可以分析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历史及演变方向和趋势.并对目前各个地区城市群(圈)的形成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俊杰 《城市》2009,(10):54-57
一、全球性城市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 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空间分工的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中心.全球城市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弗里德曼从新国际劳动分工机制出发.确定了全球城市的几个判断标准: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化组织和商业服务部门数量高速增长、重要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人口规模以及国际联系程度。弗里德曼认为.全球性城市不能仅以拥有多少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作为衡量标准.应以其所在“城市一区域”的地缘经济实力总量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猛  梁雅昆 《城市》2021,(3):40-50
中小型国家级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极之一,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分工.笔者基于产业集聚和城市专业化两个维度,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产业结构差异指数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的内部分工加以测量.笔者根据研究发现: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内部分工水平低于北部湾城市群,表现为前者的产业集聚水平、城市专业化水平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王雪媛  邬晓霞 《城市》2022,(5):15-27
城市群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从微观企业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明晰城市群内实际经济联系情况。根据2000年、 2010年和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行业资本互投数据,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均不断增强。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京津“双城”互动趋势显著;长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发展趋势显著;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广州和深圳为双核心的发展趋势。未来,应持续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强京津“双城”协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巩固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格局,优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广州和深圳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核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枢纽对天津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伯亭 《城市》2010,(4):12-14
一、研究背景 高速铁路是联系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国家级铁路干线,城际铁路一般是联系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铁路。根据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由于我国高速铁路4和城际运行速度一般都在200公里/小时以上,因此,本文将联系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国家级交通干线和联系区域内中心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统称为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为高铁)。  相似文献   

6.
实现“十大对接”加速融入进程——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红  刘嗣明 《城市》2008,(8):22-25
一座城市不是孤立、封闭的系统.它与邻近的区域和城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每一座城市都是区域性城市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特大城市和超级城市及其所形成的城市之间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地带.共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如泛珠三角是“9+2”.长三角是“1+15”,武汉城市圈是“1+8”.  相似文献   

7.
李快满  石培基 《城市》2008,(1):42-45
一、引言 区域发展的城镇群体化和城市发展的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区域、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基于这种趋势,城市发展日益呈现出群组化、网络化的演进特征.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或城镇群体之间的竞争.城镇群成为全球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组织单元。为此,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8.
彭劲松 《城市》2009,(3):45-49
重庆大都市圈是指以重庆主城区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地域空间。重庆大都市圈的建设标志着重庆迈进了由单体城市孤立发展,向多中心城市群协同发展阶段。适时地以交通发展,特别是大中运量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对优化重庆大都市圈城市结构,密切重庆大都市圈的区域分工与联系,提升重庆大都市圈城市能级,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将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完善城市群和城镇体系发展关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区域内部空间关系由城市间各类功能联系所构成,包括交通联系、产业关联、贸易联系、竞争与合作、科技创新联系、文化联系等不同形式的功能联系,反映出区域的空间关系,构建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格局。区域的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城镇,对区域的空间格  相似文献   

10.
国外区域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对京津冀地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艺怡 《城市》2004,(5):37-40
一、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区域规划 (一)区域协作成为区域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世界范围的城市分工、交流、合作、竞争日益强化,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区域化趋势下,区域内的各经济体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并要求打破原有行政界限、地区封锁对经济发展的禁锢,区域协作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