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清易学思想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蔡清易学与朱子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蔡清在继承朱熹易学的同时,也进行许多发挥。他认为《周易》乃是一本模写天地万物形成变化的经书,天地间日夜交替而成明与幽的天之易,地势高低不同而成南北高深的地之易。正是对天地之易的摹写,才有《易》书之"易"。为了揭示"易"的丰富内涵,蔡清就太极、阴阳、动静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易学的象数、义理解释,以凸显儒家修身治国精神,在采纳朱熹《周易本义》诠释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张载等人的"元气论"。他善于联系各种学科知识,以发明卦象奥义所在。蔡清的易学理论不仅受到同时代学者的重视,而且也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谢辉 《殷都学刊》2010,31(3):131-137
易学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衡从论述一卦六爻之才、位、时的关系入手,建立自己的易学体系;以《周易》卦象为依据,阐述自己"长中有消、消中有长"的阴阳观;同时又对传统筮法中静爻与动爻概率进行了详细的推演。其易学思想特点鲜明,且与其理学思想联系密切,是许衡研究与元代易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易学家。司马光丰富而深邃的史学思想,是以其易学思想为哲理基础的。他从“变而通之”的易学变通思想出发,肯定只有变通才能促成事物的发展,变通需俟机而变,变通的原则是“守道不守法”;以此关照社会历史,则重视“通古今之变”,肯定历史变易是“自然之理”,历史变易是盛衰之变,历史变易旨在革除弊法,而礼义纪纲之“至极之道”则亘古不变。他从易学天人整体思维出发,肯定易道“始于天地,终于人事”,认为“吉凶有命”,而“命”乃“遇时”,提出“修己以俟命”的主张;以此关照社会历史,则强调“僭失”天人之分必遭“天灾”“人殃”,积极宣扬重人事思想,以不书怪诞迷信作为历史撰述的重要原则,肯定仁、明、武“人君三德”是决定历史“治乱、安危、存亡之道”。他的易学“中正”观赋予“中正”以“化之本原”的本体论、“德之嘉”的道德论与不偏不倚的方法论意义;以此关照社会历史,则肯定人君以秉持“中正”之德而受尊位,“中正”是实现君臣和睦、君民同心“、上下交相爱”的根本方法“,中和”之德是人君修身、治国的“大本”和“达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弼最先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周易》经传进行了解释与阐发。北宋时期,史称"二程"的程颐、程颢两位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王弼易学本体思想,强化传统儒学的道德范畴在易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并批判吸收佛教体用观以解《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体系,为宋代理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宋代临川吴沆著有《易璇玑》三卷,呈现出丰富的易学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易学价值.关于《周易》文本性质与体例的研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卦爻象数模型的建立与变化;第二,卦爻的取象与取义;第三,爻位与卦爻辞的体例;第四,《周易》文本的遗留问题,包括重卦问题与卦爻辞作者问题.吴氏易学不但遵循义理学派的核心要求,以服务人事为...  相似文献   

6.
易学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史学发生发展的几个重要关节点上,易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史学中,先秦史官的殷鉴思想、司马迁的见金观裹论、欧阳修的历史变革主张、王夫之的历史兴亡观以及章学诚的史学更不说,都与《周易》的通变思想密切相关。近代学者剥去了《周易》的神秘外衣,以人世历史的事实解释《周易》,其中郭沫若的《周易》研究成就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7.
北宋易学思想理论的建构基本上是循着官方和民间两条路线前行的,二者既相互融合,又互相排斥。与官方易学偏重于对《易》社稷大道的思考不同,民间易学对北宋易学研究做出了突出成就,其贡献在于易学家以其理性求索精神将北宋易学研究从神学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理性思辨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阎静 《北方论丛》2013,(3):71-75
刘向、刘歆父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文献整理成果中包含着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其中,刘向所撰《别录》,以书录的形式评析史籍,开创了一种史学批评的模式。刘歆所撰《七略》,以序文的形式考察学术源流、评论是非得失,在史学批评史上显示出特定的价值。他们开启了文献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的密切关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揭示、认识这种关联,对于拓展历史文献学家和史学批评的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荀悦易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悦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 ,同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易学思想大体表现在自然观、历史发展观和社会政治观等几个方面。承于《易传》的天地人一体观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 ,荀悦致力于沟通天人 ,既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又将天道视为人事的合理性依据。荀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并把“通古今”当作著史的重要宗旨。这是对《周易》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本于《易传》和易学的太和、中正及中和等理论观念 ,荀悦热切追求社会和谐乃至天人整体和谐 ,并将仁德之治及尚贤、养贤等看作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手段。他呼吁经今古文学结束相互争执 ,共求学术之真。这对易学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中国古代史学与易学有着一种密切的渊源关系 ,因而作为史学家的荀悦在易学史上有所贡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论刘向《新序》中的人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序》是汉代刘向编撰的一本文集 ,其中有丰富的人文思想。作者认识到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 ;认识到忠信礼义等道德观念和行为对人性的塑造和提升 ;意识到人伦关系和人性完善之间的密切关系。刘向的人文思想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 ,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处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通过对汉宋易学的检讨,提出了重卦不始于文王、卦爻外无别象、图书之学为道家易、复程朱易以存易等重要的观点,彰显顾炎武以复古和辨伪为主要内容的易学特色。顾氏的易学复古和辨伪所提出的观点,未必完全符合先秦儒家易学,但确有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功。顾氏在易学研究中倡导的求实精神和考据方法,引领清初辨伪和复古的的易学思潮,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自此,易学研究开始转向,易学考据之风和汉易复兴已成为易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当然,顾炎武易学复古是回归原典不是恢复汉易。  相似文献   

12.
贺海鹏 《殷都学刊》2005,(2):107-112
西汉时期,一大批易学家用自己的“易学”知识论人道、定人伦、明王道,冀图以《周易》为工具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在积极从事政治活动的实践中,这些易学家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易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易学”理论体系。本文以贾谊、董仲舒、京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西汉易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外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秋丽 《东岳论丛》2006,27(2):155-159
张栻作为理学家,在易学领域也有一定的建树。其易学思想与朱熹较接近,走义理易的路向,视《周易》为“载道”之书;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创性,思想中有象数易内容,对太极、阴阳等范畴的探讨也具有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刘向是西汉成帝以前几乎所有中国典籍的经眼人和整理者,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大枢纽,探讨其治学特点,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古代学术的特质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其治学特点有五:宽广开阔的治学领域;服务政治的治学宗旨;尊经崇儒的治学倾向;以史为据的治学方法;以类相从的治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宏华 《晋阳学刊》2012,(1):139-141
学界对朱熹与道教的关系多有论述,但对其诠释道教典籍的著作《周易参同契考异》[1]却鲜有研究.朱熹思想精深博大,兼采众家之长,其易学思想同样是汲取各家融为一炉.《周易参同契》[2]本是一部道教经典,但朱熹不仅对其中的道教术感兴趣,而且将其纳入了其先天易学的传承谱系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朱熹的先天易学思想和《周易参同契考异》,探讨朱熹易学思想与理学思想的关系及宋明理学对道教内容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当今易学在经典还原、哲学阐发、易学史和科学易四个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以往的易学研究。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易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缺乏宏观的远大视野,缺乏突破现状的新方法,缺乏贴近现实的关切和缺乏实质性的学术互动,有待于当今易学研究者思考和解决。因此,在未来易学研究中,充实与总结当下已有的易学研究成果,开拓新的易学领域,从易学原典出发,着眼于当下现实,以全球化视野通过中西哲学文化互鉴,建立新的易学体系,使易学真正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对话,是今后易学研究新的动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变化发展论等方面看,《潜夫论》反映和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象数派与义理派作为易学流派的基本构成形式,有着特定的历史形成原因。象数派与义理派在先秦易学中虽然并未出现分化,但是已经蕴含了分化的内在可能性和必然性。象数学表述方式主要从历史之维,采取"义理还原"的方法;义理易学则预设义理表述方式的优先性,贬斥象数方式的无效性,采取直接表述易学思想的方式。彼此争论的焦点是象数与义理表述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象数学派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乃易学独具的表述方式,是易学思想表述的根基,无法舍弃;义理派则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限制了易学思想的表述,从主体建构角度舍弃了历史之维,采取悬置或者舍弃象数的方式,直接透过文辞来获得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船山的人生道德修养论是在“乾坤并建”思想架构内展开的:“乾坤并建’’思想揭示了人生道德的一种基本困境,并确立了人生道德建设的一种基本模式,道德修养所需要的省察、存养功夫也是一种“乾坤并建”之道。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必须首先从宏观上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与政工干部队伍的教育一体化这篇大文章。要实现与落实体制机制一体化,实现目标设计一体化,实现理论武装与思想纠偏相统一,实现理论传播与实践体验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