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1)"街上话"与"乡下话"构成城镇方言与乡村方言的二元对立;(2)溧水县城居民对在城话正在发生变化有着普遍的认同,说明在城话正处于一个不断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3)在城话与普通话的同时使用与双项认同说明县城居民的语言生活是一种在城话与普通话并存共用、以在城话为主导的双语制,这使得在城话与普通话有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再加上居民对普通话的权威地位有着极高的认同度,自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所说的在城话向普通话靠拢,可见在城话与普通话并存共用的双语制决定了在城话向普通话靠拢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态度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人们思想中的想法和概念,如何通过客观科学的途径使人们呈现出其真实的态度,成为解释语言态度本质的重要问题.既往的语言态度研究大都使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社会法,难以揭示说话人隐藏的语言态度.基于话语分析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语料,即"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话语分析、话轮中的语义语用(turn-intern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分析和话语情景互动(interactional)分析.依赖真实情景语境的"互动"研究,秉持动态的语境建构观,分析真实情境中的话语表达,能够把语言态度概念变为可评估的"实践"或"活动",揭示出语言使用者真实的语言态度;把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相结合,将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放在同一语境框架下进行阐释,能够建立语言态度与现实语言行为的有效联系,进而拓宽我国语言态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态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王远新 《新疆社会科学》2013,(1):140-148,156
高台民居是喀什市老城区维吾尔族高度聚居地.居民最先习得维吾尔语,且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维吾尔单语人占66.7%,维汉双语人占33.3%.家庭内部、社交场合主要使用维吾尔语.被试对普通话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其次是维吾尔语,对汉语方言评价不高.87.5%的被试小学阶段接受过维吾尔语教育,12.5%接受过维汉双语教育.多数人认为维吾尔语对自己较重要,普通话对后代较重要,并希望后代接受维汉双语教育.总体而言,维吾尔语是主要交际语,汉语掌握程度呈显著代际差异;居民对相关语言的主观评价、行为倾向及实际行为不一致,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手工业制作对母语保持和汉语推广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装束测试法"、"语义微分量表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发达地区佛山市160名不同职业的受试进行了语言态度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职业背景影响受试对不同语言变体的评价。受试虽有一定的地域意识,但对普通话和英语的地位因素和适用因素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6.
湘中方言人群对推广普通话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针对湘中地区人群对推广普通话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人群 ,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和 2 0 - 3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对国家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持支持态度的占绝对优势 ,甚至在年长者和文盲半文盲的年轻人中也只有极少数人对推广普通话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7.
元明清以后,满蒙语的成分大量加入汉语,影响了近代汉语的发展,也使现代汉语方言呈现出南音系统和北音系统两大类。同时,方言歧视和方言优越感、移民、地方文艺分别影响着操各种方言的人的心态以及方言的生态与传承。这些问题,在四川方言里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四川方言的微观层面上,一些细节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9,(3):102-108
柯尔克孜族普遍使用柯尔克孜语、维吾尔语、普通话三种语言,部分人会说哈萨克语。柯尔克孜族的语言使用在场合、年龄、受教育程度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多种语库模式间的差异较为复杂。目前柯尔克孜族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应将普通话与平时的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村民主动地学习、使用,在尊重语言演变趋势与保护语言多样性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民工语言态度调查研究表明,该群体对普通话认同感较强,在情感、功能和地位评价三个方面,正面评价占主导地位,对自身普通话水平期望程度较高,对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愿望强烈;对自己的家乡话,在情感上归属感强烈,认为自己的家乡话听起来亲切、好听,但是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对家乡话的功能、地位评价持负面评价,对子女保持住家乡话的意愿不强烈。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流动取向"、"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居住方式"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对普通话态度的相关因素;"流动取向"和"经济收入"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对家乡话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30名蒙古族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英语绘本教学跟踪调查,对比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的变化,探讨英语教育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锡伯族家庭网络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家庭网络中,人们交际语言的选择更多地会受到语言交际功能以外的其他语言社会因素的影响;在锡伯族家庭网络中,锡伯语仍然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区语言的影响,锡伯语的交际功能正在面临进一步退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山东费县方言处在官话方言接触带上,比较费县各乡镇声母的典型特征,如唇齿音、尖团分混及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化情况等可以看出,费县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中原官话特点,但同时受接触影响仍带有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的某些性质特点,从共时角度表现为地域上由西向东的扩散趋势,从历时角度表现为演化从接近完成到已完成的时间过渡段上。产生这种过渡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内部各点演化速度上的不均衡。预期费县内部整体特征随着演化加速对应将越来越整齐,进一步向中原官话靠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以藏、汉、回三个民族为主要聚居人群的甘肃省甘南藏区临潭县为例,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弱势表述,也就是语言相对论为理论参照,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方言中泛指现象的分析,结合语言相对论的论点,就西北藏区汉语地方方言与地方文化,以及区域范围内人群的共有思维模式之间的关联做出简要论证,并通过语言现象分析对语言相对理论进行实证和扬弃,找出西北藏区汉语方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段纳 《殷都学刊》2007,(2):134-138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中的入声都已消失,但在调类分派和一些入声韵的读音上二者有很大不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读音显著变异源于普通话的影响。这些变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韵母比声调活跃,韵母可以单独转变,但调转韵必转。  相似文献   

15.
方言和普通话相比,具有非主流性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元开放的大文化背景下,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尤其是影视创作领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发展,这与方言在艺术中独特的表现力分不开。但各地区的方言文化在开发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南方某些方言地区如赣、湘、客家等的非主流语言文化并未能获得与其他方言文化相等的话语权,因此,如何开发它们成为本文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受到消费文化的巨大冲击.消费语言使用中存在语法、语义使用混乱,不合逻辑,语音歧义、语义曲解,篡改成语、惯用语,滥用错别字等现象,政府部门应完善管理、监督机制,语言研究者应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语言意识.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大众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并加强青少年的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境与语言——谈交际活动中汉英语言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归纳了国内外语言界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并以此阐明了语境的意义。然后文章依据汉英语言在交际活动中的使用,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语境与语言之间的关联:(1)时间与空间决定语言;(2)人物的身份及说话目的影响语言;(3)民族文化习俗制约语言。  相似文献   

18.
李琳 《社会科学家》2012,(2):151-154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接受教育,这些孩子对城市教育的适应性问题已经吸引了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多方面的关怀,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生活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语言的适应,即从家乡话转入普通话的适应。在对某城市小学一年级的抽样调查后发现,方言已经成为了这些小学生为适应城市教育而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而且这道门槛也对在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强对在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的普通话训练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聂蒲生 《学术研究》2005,(9):128-131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民族语言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查研究,共调查了98个县,123个方言点,对傣语、藏缅语、苗瑶语、孟高棉语、撒尼倮语、纳西语、怒语等作了全面描写,对我国民族语言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京、厦门、阜阳三个社区为单位,以"有+VP"格式为切入点来考察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言语社区形成的过程中语言认同在逐步的形成.而且,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比如,口语中"有+VP"句式使用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厦门"(77%)>"南京"(59%)>"阜阳"(32%);与此相应地,各个言语社区对"有+VP"句式的积极评价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厦门"(82%)>"南京"(75%)>"阜阳"(53%).书面语中的情况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