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林斌同志在《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中说:《窦》剧中“三桩誓愿的实现,鬼魂上场伸冤是消极落后的因素”,“这无疑在客观上散布了天堂地狱之说和今生来生的观念.”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们分析任何问题,绝不能只看表象,而忽视事物的实质,对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中鬼魂的出现,也应该透过表面,去窥探其实质.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窦》剧中鬼魂出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张丽生中外戏剧作品中,均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所谓鬼魂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称其为“鬼戏”,与宗教迷信相提并论,等同无异,一概加以排斥。其实,这是简单片面的观点。文学不同于科学,它们分别隶属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一、《窦娥冤》创作年代考 关于《窦娥冤》的创作年代,学术界有个一致的看法,是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之后。 例如: 吴晓铃《关汉卿戏曲集·编校后记》:“《感天动地窦娥冤》排在最后,是由于肃政廉访使是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设立的。”  相似文献   

4.
谈到悲剧结局,记得叔本华说过,若有人敲开坟墓的大门,给那些悲剧主人公再生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摇头谢绝。叔本华虽然开了个玩笑,但也许对西方悲剧结局观有真知灼见。然而,若是叔本华先生去问一问中国的戏剧《窦娥冤》里的主人公窦娥是否愿再生,回答定会让这位哲人吃惊不小。《窦娥冤》中,窦娥含冤而死,她的鬼魂唱道:“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就落得悠悠流恨似长淮。”《娇红记》中,主人公娇娘、申纯双双殉情,似乎结局悲惨,但是他二人却成仙,化作一对鸳鸯会于坟前。生不能合死相合,谁能说他们对尘世生活没有深深的依恋?  相似文献   

5.
论关汉卿戏剧的魂梦情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戏剧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常用鬼魂梦境来延续情节、敷衍场面。《窦娥冤》、《蝴蝶梦》等均是如此。关汉卿从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出发握造出来的鬼魂形象与梦兆情节,与一般的宗教迷信不同,它们起到了对人间法制的微弱的监督作用。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积极的战斗意义,也具有撼人心魄、发人深省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史记》称引“《春秋》”有记事古史、孔子《春秋》、公羊《春秋》和左氏《春秋》等不同情况,其中“左氏《春秋》”的全称当为“左氏《春秋国语》”,是一部具体描述西周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古史著作,既非等同于今见《国语》,亦非等同于今见《左传》,而为两书所取材,亦为《史记》所援用。清华简《系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启发和佐证。  相似文献   

7.
鬼魂·清官·大团圆︽窦娥冤︾第四折漫议●姚昌炳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杰作,王国维把它视为世界级的悲剧作品。的确,整部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氛围,其悲剧精神感人至深,至今演示于舞台仍能催落善良观众同情的泪珠。但面对剧作的第四折,论者们出现...  相似文献   

8.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一百年以后,清初洪升创作了《长生殿》.因为该剧也有女主人公梦境的描写和鬼魂游踪的情节,故当时便有人称《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洪升颇为高兴,“世以为知言”。由于这两部剧作都申明是以言情为宗旨,也有某些类似的情节,所以一些文学史著作和研究文章,常把它们相提并论。如,有的文章认为“《长主殿》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的真挚爱情”,有的  相似文献   

9.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前些年轰动一时 ,其最根本的观点是 :《红楼梦》隐写了“一部历史” ,实质上是“一部史书”。霍氏姐弟赖以立论的 ,主要有四大概念———“野史”、“史公”、“《春秋》微词”和“史家曲笔” ,但是他们根本漠视这些概念的文学意蕴 ,对其做了错误的理解。因此 ,《红楼解梦》建立在这些错误理解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历史小说《红王妃》大量借鉴了两个世纪前朝鲜的《王妃回忆录》,它既有依据所谓正史的历史叙述,也有丰富的历史想象;既有对历史的透视,又有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既有对异域人性的关照,又有对本土生存的思考。加上小说独特的鬼魂叙事,还有正文之外的序、跋、致谢、资料来源说明以及参考书目这种结构性的巧思妙设,《红王妃》不愧是一部别样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一、释鬼、甶《说文》释鬼字:“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所谓“鬼头”,即鬼字所从之甶字。《说文》释甶字:“鬼头也,象形”。今按《说文》释鬼、甶之形、义皆可疑:鬼魂本无形可象,何来“象鬼头”?此可疑处一。鬼魂、鬼物既然虚无,则脱离鬼物而存在的“鬼头”(我们只好姑且理解它是鬼魂的脑袋)更是罕见寡用之物,频频以通假济文字之穷的古人何以特意为之造字?此可疑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悲剧中存在着一种“大团圆”倾向:矛盾冲突总难以发展到美的毁灭程度,最终结局必定是真善美的胜利,假恶丑的被惩。《西厢记》长亭送别之后,还有最后一本“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生殿》马嵬坡死刑之后,还要有梦境中的月宫相会;即使《窦娥冤》这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悲剧,在临刑三桩“无头愿”得以实现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一公元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中叶,我国古代戏剧史上,出现了杂剧兴盛繁荣的局面。关汉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他写了六十七个剧本,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则是他的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曾高度评价《窦娥冤》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相似文献   

14.
谈谈元杂剧中的冤鬼复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历代剧作相比,元杂剧描写冤鬼复仇的剧作在数量上是很可观的。本文仅以明人藏晋叔选编的《元曲选》中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神奴儿大闹开封府》、《硃砂担滴水浮沤记》、《叮叮当当盆儿鬼》、《包待制智赚生金阁》、《包待制智勘后庭花》等六种杂剧,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冤鬼形成的原因,冤鬼复仇的方式、特征、意义进行探讨,力图揭示元杂剧复仇鬼魂的艺术形象和社会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为元代两大社会悲剧。近代评论家王国维在论及这两个剧本时,认为“即列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媿色”。诚然,它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可以并肩媲美,并且先于其三百多年,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赵氏孤儿》写战国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的宫廷斗争;而《窦娥冤》写元朝统治下的人民悲惨命运。两剧虽然反映生活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元代社会现实的缩影。这里仅就《窦娥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悲剧《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晚年剧作,是他现存十七本杂剧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而且历来被推崇为元杂剧之首。剧本通过年青寡妇窦娥备受欺凌含冤而死的悲剧命运,广泛而深刻地揭露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通过窦娥从“顺民”到“叛逆者”的觉醒过程,异常强烈地鼓舞了被压迫者的斗志。它是我们认识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窦娥冤》所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被人称颂,并誉满中外,主要的一点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剧中女主角窦娥形象。窦娥是被压在  相似文献   

17.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修御用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为老沙皇侵华罪行开脱罪责的黑书。他们在这部黑书中,以伪造历史的卑鄙手法,制造了种种谎言:什么俄国“通过和平外交途径”,“解决”了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俄国对中国进行的贸易,具有“完全平等的性质”等等。按照他们的说法,沙俄政府与其他西方列强“不同”。它不是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而是“致力于建立友好睦邻关系”。这种种谬论邪说,完全是对历史地恶意篡改,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郭沫若同志集中了很大的精力,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研究,写出了《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两部史学名著。这两部书,主要研究春秋战国这介历史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给他们以政治的、历史的分析与批判。先秦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秦始皇等等人物的言行,他们所代表的儒、墨、道、法诸家的思想,均在评隲之列。所不同的是,前一部侧重于思想分析,后一部侧重于史实考证。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中,《十批判书》曾被当成“尊儒反法”的代表作而受到贬损与否定。郭老逝世以后,史学界一些同志程度不同地给予了肯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臧懋循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坊本”选录,传刻过程中少有染指,今本是忠实于原著的。结构上四折加一个楔子,全剧概由旦角窦娥一人主唱到底,严格遵守元曲体制,而且戏剧性很强,语言本色。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表现技巧,《窦娥冤》都堪称元杂剧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