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洪  刘建霞 《民族学刊》2017,8(3):9-18,99-100
作为对口援藏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必然会对项目所在地鲁朗镇居民的生计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从自给自足的农牧业以及狩猎采集到伐木经济再到家庭旅馆的变迁过程,在旅游资源规模化开发下,农牧民生计方式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也对当地农牧民生计产生了负面冲击,为此,政府采取了保护性措施.作者发现,由于政府与当地农牧民所占视角的不同,在一些政策实施上,当地政府的实施愿望与当地农牧民想法产生了差异,故当地农牧民并不完全认同政府推行的一些政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蒙古赤峰市N嘎查的实证研究,在"舍饲禁牧"的社区实践过程之中,一方面,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从而能够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舍饲禁牧所带来的牧业成本的上升,牧民的生计风险增加,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偷牧,加之地方政府治理策略与方式的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政策的实践效果。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地凸显社区在禁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牧民参与草原保护的能力与发挥牧民的本土生态知识,将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梦静  罗绒战堆 《民族学刊》2019,10(3):69-76, 123-125
自1985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实行“三包”政策,到2006年,第一批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大学。但到目前为止,西藏高等教育入学率仍然偏低。本文选取了社会经济、家庭生计、学校教育、价值观念、环境交通等五个方面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家庭生计类型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对教育支出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价值观念改变是重要环节,环境交通改善推动作用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4.
完德吉 《中国藏学》2023,(5):178-190+219-220
政策性移民与其他移民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移民,因此,对于生态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将政府与移民双主体纳入讨论的维度。在以生态移民工程为背景的情形下,有必要对移民生计适应过程中政府与移民的角色及作用进行一些思考。文章以三江源生态移民群体的生计适应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移民、政府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于移民的生计选择,尤其是政府政策对移民群体生计适应与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移民的生计选择依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文章以此探讨生态移民背景下实现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提出政府政策与移民群体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对生态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璐瑶  廖桂蓉 《民族学刊》2019,10(4):76-82, 122-124
鉴于虫草收入已成为很多高原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试图通过对虫草经济的分析关注其背后的社会民生问题。通过对有虫草收入的398户西藏农牧民家庭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考察虫草收入与农牧民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的农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对虫草采集量和虫草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虫草收入已成为398户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抚养比越低的、物质资产(土地、牲畜)越少的、仅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家庭,规模越大的放牧家庭,采集虫草的数量会更多。抚养比越高的、物质资产越少的、规模越大的家庭,在牧区的家庭,销售虫草的价格会越高;另外,相对于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兼顾非农工作的家庭能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最后,我们也指出,虫草资源给农牧民家庭带来的不只是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带来了生计脆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绒战堆  魏欣蕊 《民族学刊》2020,11(6):1-8, 149-150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配置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的政策调整立竿见影,发展机会供给量与农牧民发展机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引领西藏走上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高速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西藏农牧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庆 《西藏研究》2010,(3):92-100
西藏全区人口中大部分居住在农牧区,在"非典型二元"结构下,占人口大多数的农牧区居民却不是全区居民消费的主力军。因此,西藏农牧区居民的消费状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研究了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来源、消费结构升级与变化趋势;分析了西藏农牧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西藏农牧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对策,首先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其次应引导合理消费,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优化西藏农牧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所作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以1980-2003年为基本考察期,对西藏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来讲西藏农牧民家庭收支都有结余,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经济活动仍然是西藏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食品支出是最主要的方面,反映出西藏农牧民生活普遍处于比较贫困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西藏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大缓解西藏农牧民贫困的政策力度;引导西藏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保持西藏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拉萨市曲水县建立起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政策扶持性岗位为依托的就地转移就业体系,并且在就业区域、行业分布、收入水平等方面呈现系列特征。但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与能力素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关系、政府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优化就业管理与服务、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教育与加强培训相结合等进一步促进就地转移就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程越 《中国藏学》2012,(3):133-137
2003年以来,西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中央的政策性补助、农牧民外出务工、虫草采集和农牧民素质提高,是影响农牧民增收的几个重要因素.为完成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建议用好用活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稳定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对虫草资源的保护和宣传;以优势矿产和水力资源开发为龙头发展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吸纳本地农牧民就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农牧民素质,夯实农牧民增收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趋于增长,但势头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如本地区的经济增幅,农牧区相对贫困的状况有加大的趋势.但与1992年以前相比,西藏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经得起理论上的探讨,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西藏农牧民群众的财富欲相对不强、粮食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两个长期不变"政策边际效益递减,以及缺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市场和机制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应用价值、销售环节、历史价格分析入手,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价格趋高的真实原因,通过主产区六个自治州虫草的名义收入,阐释虫草收入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让农牧民增收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典型个案,探析当地哈尼族生计转型的过程和动因,并反思民族地区生计转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双版纳哈尼族还基本保持以种植旱谷为主的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此后,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橡胶种植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当地哈尼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生计方式,经过过渡时期的犹豫和探索,最终完全转向橡胶种植业。  相似文献   

14.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农牧民对这一制度的认知方式、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农民参合后未得到报偿时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以及农牧民参合后最担心的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以满足农牧民自身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真正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俊鸿 《民族学刊》2011,2(4):8-17,91
一年多来,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工作已经结束,在邛崃南宝山居住的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永久定居点的生活。然而,由于定居地与迁出地在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羌族移民文化适应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未能充分利用南宝山当地的资源,借助现有生计方式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考察报告将从南宝山异地安置政策和产业规划出发,着重考察羌族移民的生计转型及对家庭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南宝山当地农民生计方式的访谈资料,对异地安置点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不少民族地区的农牧民开始富裕起来了。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但是,这些农牧民开始富裕起来了,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干部是不是  相似文献   

17.
尽管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如组织成员结构有显著的异质性、推进资本化经营存在障碍、农民技术协会不规范,以及市场交易成本仍高等一些问题."十二五"期间应从规范组织类型、继续加强政府支持、培育产业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使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四川藏区属于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广大农牧民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帮扶对象。文章通过对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甘孜州色达县等藏族农牧区的田野调查,发现藏区普遍将农牧民致贫原因归结为因学、因病、缺技能、缺劳动力等。文章认为,对这些原因要辨证看待,只有精准辨证才能精准施治,并着重对因学致贫以及藏区农牧民的宗教信仰消费、贫富观等对精准脱贫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西藏农牧民进城务工有增长之势.职业选择范围窄、劳务工资较低、生活素质较差等问题,折射出西藏农牧民工在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对此,既要引领农牧民工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参与劳动技能教育与培训,更要敦促政府完善地方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各地县的农牧民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提升农牧民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能力、提高农牧民物质生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构建西藏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牧民增收问题是西藏农牧区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执政地位。西藏"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即"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当前农牧民增收主要是政策措施的延续,要实现全面的长效性增收仍受到政策局限性和市场局限性约束。这就需要努力构建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农业内部深挖增收潜力,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自主活力,也需要从农业外部寻找突破,形成可持续的外部推力和良好的增收氛围,形成内、外共促增收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